孩子常說,不知道,沒事,還好?家長就要注意這2點了

青少年常常是讓家長最頭痛的年紀,大人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可能都曾經歷過與孩子對話,卻只得到「不知道」、「隨便」等不確定或是消極的言語。


孩子常說,不知道,沒事,還好?家長就要注意這2點了


那麼,到底青少年的孩子透過這樣的行為想表達什麼呢?


小時候,我過生日。老媽給我了一點錢,讓我自己去買衣服,我媽還說隨便挑,喜歡哪個就買哪個。

我記得當時非常時髦的造型就是理一個殺馬特髮型,穿一條喇叭牛仔褲。

我就搞了這樣的造型,可是我媽看到我之後,立馬就否定自己之前的說法,同時也徹底破壞了我的造型。

我媽勒令我馬上去退掉衣服,還逼著我去弄了一個平頭。

過了幾天,我媽一定要親自帶我去買衣服,還問我這個衣服怎麼樣,那個衣服喜不喜歡呀?

我統一的回答是,不知道,還好,隨便。我媽可能覺得我還挺乖,一下子就順從他的意願。

可是,我說的“不知道,還好,隨便”等言語,其實已經在表達我的無奈和不滿。

孩子常說,不知道,沒事,還好?家長就要注意這2點了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相信很多孩子,和家長的對話中都會說“不知道,還好,隨便”等言語。


為什麼孩子常說,「不知道,還好,沒事,隨便」?


  

孩子,尤其是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具有強烈的表達意願。

但前提是,你必須是他信任的人。他會告訴你,學校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比如他偷偷的在學校爬樹摘李子吃,他給暗戀的女生送了一個蘋果等等。

如果孩子有一天跟家長的溝通,變成了“不知道,還好,隨便”等言語。

那說明孩子已經開始不信任家長,不想跟家長分享一些屬於他的事情。 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一 : 怕講了被否定


《家有兒女》中,張一山扮演的劉星,作為家裡那個不受待見的孩子。

每次開家庭會議,父親偶爾會問劉星的意見,可是媽媽會毫無例外的否定孩子的想法。

媽媽甚至還會嘲諷他的異想天開,不著調。

試想,即使是大人,經常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被其他重要的人否定,應該也會放棄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只會敷衍性的說“不知道,還好,隨便”等言語。

 

原因二 : 怕講了被批評責怪


小學課本里有一篇課文《誠實的孩子》。主人公列寧無意中打碎了姑媽家的花瓶,

但是,怕被批評責怪不敢說,從而隱瞞了自己的過錯,最終在父母的教育下,孩子勇敢的承認了錯誤,成為了一個誠實的孩子。

無獨有偶,一般嚴厲的家庭,孩子考試分數低的時候,被家長問到分數的時候,孩子為了避免批評責怪,總會說,「還好,還好」。

  


因為擔心被否定,被批評責怪,孩子就常說“不知道,還好,隨便”等言語。

那最終的結果就是:當孩子發生某些狀況,家長往往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作為家長,如果我們的孩子常說“不知道,還好,隨便”等言語時,需要引起高度注意了,請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改變一下親子溝通的方式。


一,再耐心一點,不要馬上否定孩子

美國的一個記者採訪一個孩子,如果你是機長,飛機沒油了,你會怎麼辦呢?

孩子馬上回答,我會馬上跳飛機。

臺下的觀眾都放聲大笑,有的人開始否定孩子,認為他不是一名合格的機長。

就在這個時候,記者看著孩子委屈的樣子,又追問了一下,為什麼要跳飛機呢?

孩子常說,不知道,沒事,還好?家長就要注意這2點了

孩子回答說:“我要去找油來救我的飛機和乘客”。

如果沒有後面這個耐心的追問,或許我們永遠也不知道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更耐心的一點,換個角度,來理解我們認為孩子不好的舉動。或許,我們會收穫別樣的風景。

 

二,控制情緒,相信孩子的能力

  

在閱讀育兒書籍的時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不要當完美的父母,只要做夠好的父母就好了」。

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或者無端的反抗和胡鬧,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開讓孩子的情緒徹底影響自己的情緒,從而做出不理智的行為舉動。

比如,我們在大街上時常看到小孩子想要某個好看的玩具,在大街上撒潑打滾。

孩子常說,不知道,沒事,還好?家長就要注意這2點了

很多父母的做法是怒斥孩子,甚至還會打罵孩子,情緒被孩子的引導,只會讓孩子更加肆無忌憚的撒潑打滾哦。

機智的家長,不會顧及所謂的大眾評價,靜靜的看著孩子,等孩子平靜下來,再跟孩子溝通,相信孩子自己會提出解決方案,

比如有些孩子就會說,媽媽,這個玩具我可以不要,但是你答應我的蛋糕要如期給我哦。


  

如果孩子常說“不知道,還好,隨便”等言語時,你會怎麼做?

在文章底部留言

和百萬父母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