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與糖尿病的恩怨情仇,憑什麼要用藥物來裁決?

在美國,新增一名男性糖尿病患者,那麼有一半的概率,這名男性是個胖子。如果是一名女性,這個概率會上升到接近100%。

一名體重指數(BMI)超過35 的男性,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體重指數小於22的男性的80倍。對於女性而言,體重與糖尿病之間的關係更加“曖昧”,即便是處於正常範圍內,BMI介於23至24之間的女性,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是BMI值為22的女性4倍。如果一名微胖界的女性能減肥超過5kg,那麼她罹患糖尿病的概率會隨之降低一半。

這些數據,來源於美國國家與營養調查的結論。在中國,情況更不樂觀:約1億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約80%的糖尿病患者,與超重或肥胖有關。

肥胖與糖尿病的恩怨情仇,憑什麼要用藥物來裁決?


肥胖,胰島素的“天敵”;胰島素,肥胖的“幫兇”

肥胖與2型糖尿病之間的關係是如此的密切,不得不提胰島素在這其中的作用。

人們的第一印象,胰島素用來解決糖的代謝,體內胰島素不夠用,就會高血糖,會得糖尿病嘛。

如此認為,小看了胰島素的力量。胰島素不僅僅是對葡萄糖發生作用,同時還具備一項重要技能:控制體內脂肪的新陳代謝。

胰島素可以抑制脂肪的分解,促進脂肪的合成。這兩種作用都是在幫助機體囤積脂肪。不論是中年發福,或是懷寶寶時變胖,都離不開胰島素的幫襯。

這似乎會讓很多胖子聯想到,自己那麼胖,減肥減不下來,是不是因為體內的胰島素太多了呢?

還真有這種可能。更嚴格來說,是變胖之後的一段時間內,體內的胰島素水平,很有可能也會隨之增加。這是因為隨著體內脂肪的囤積,尤其是內臟脂肪,會誘發機體出現胰島素抵抗。本來一份胰島素幹一份的活兒,現在組織產生了胰島素抵抗,就會對上門服務的胰島素,擺擺手說:對不起,今天我要兩份胰島素才開門。

胰島素的生產基地:胰島B細胞遇見了這種情況,也沒轍。在身體內,胰島B細胞是妥妥的乙方,面對甲方爸爸們越來越大的胰島素需求,沒有辦法只有加班加點給安排上。

更多的胰島素被分泌進入血液循環,於是更多的脂肪被合成;脂肪更多了身體更胖,於是胰島素抵抗現象更為嚴重,胰島素抵抗的加劇,進一步要求有更多份的胰島素……可恨的惡性循環形成了。

因此,與“健康”的胖子相比,合併有2型糖尿病的胖子想要減肥,更難。

肥胖造就了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由此發軔,肥胖,成為了對抗胰島素作用的“天敵”;而憨憨的胰島素,面對脂肪的傷害,仍舊只顧低頭幹活,進一步促成脂肪的合成,成為肥胖的“幫兇”。

肥胖與糖尿病的恩怨情仇,憑什麼要用藥物來裁決?

僅僅依靠胰島素,解決不好胖子們的高血糖

胰島素製劑,以及胰島素類似物的“藥勁兒”很足,通過控制劑量可以實現血糖的精細調節。

如前文所述,如果2型糖尿病的胖子們只使用胰島素製劑來對付糖尿病,很可能會陷入越用胰島素越胖的尷尬境地。如果合併有顯著的胰島素抵抗,即便是使用了大劑量的胰島素,血糖的控制常常不甚滿意。

因此,肥胖患者在使用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時,應當合併使用至少一種其他類型的降糖藥。

可選擇的,主要有五大類,分別是:二甲雙胍、胰升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α糖苷酶抑制劑、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SGLT-2抑制劑。這五類藥物,有的是對體重的變化作用不不大,有的可顯著降低體重。按照減重的效果,可以分為三個層級:

第一層級:以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為代表的α糖苷酶抑制劑,以及以西格列汀為代表的DPP-4抑制劑,它們均對體重幾乎沒有影響。

α糖苷酶抑制劑通過減緩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的吸收速度,實現降血糖的作用。這種作用與胰島素關係不大,對體重的影響微乎其微; DPP-4抑制劑同樣對體重幾乎沒有影響。

第二層級:減肥效果聊勝於無的二甲雙胍。二甲雙胍降血糖的機制很多,自打上市那天起,對它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由於二甲雙胍具有改善胰島素抵抗的功效,與胰島素合併使用時,可以提高胰島素們的工作效率,胰島素的用量可適當減少,脂肪的囤積相應較少。因此,二甲雙胍被認為具有輕度減輕體重的效果。

第三層級:利拉魯肽等GLP-1受體激動劑及達格列淨等SGLT-2抑制劑,這是兩類可以顯著減輕體重的藥物。

GLP-1受體激動劑可減緩胃腸道的蠕動,同時還會對大腦中的食慾中樞起作用,減少飢餓感,雙管齊下,減輕體重效果明顯,3mg/天的用法,在歐美國家已經被批准作為減重藥物上市。

SGLT-2抑制劑則是把體內的葡萄糖排出體外,患者丟失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相當於是少吃了米麵等主食,也會起到減重的效果。

以上五類藥物聯合胰島素製劑使用時,通常可達到減少胰島素用量的目的,對合並有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更為友好。

肥胖與糖尿病的恩怨情仇,憑什麼要用藥物來裁決?


這三類藥物,糖尿病患者越吃越胖

會增加體重的三類口服降糖藥,分別是以格列美脲為代表的磺酰脲類藥物、以吡格列酮為代表的噻唑烷二酮類藥物,以及以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為代表的格列奈類藥物。

這其中,磺酰脲類藥物和格列奈類藥物,都是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而發揮降血糖的作用,可以粗暴理解這兩種藥物,是變相的口服胰島素製劑,因此對體重的影響,也類似於胰島素。

吡格列酮為代表的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是通過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又被稱為胰島素增敏劑,可以有效對付胰島素抵抗現象。按理說不會引起體重的增加,但是由於該藥會產生水鈉瀦留,現實中使用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同樣會引起體重的增加。

對於肥胖患者而言,這三類可增加體重的藥物在前述的五類藥物面前,失去了被選擇的理由。


肥胖與糖尿病的恩怨情仇,憑什麼要用藥物來裁決?

肥胖與糖尿病之間的恩怨情仇,冥冥中註定要整體分析,共同應對,不可分割來看。藥物的選擇上,在配合使用胰島素製劑時,傾向於選用對體重沒有影響或有降低體重作用的降糖藥。

對於超重或肥胖患者而言,減肥是一項長期的事業。不論是否合併有糖尿病,生活方式的干預,以及控制心血管危險因素,比用藥物來解決體重問題,更為迫切、也更為重要。


#糖尿病##肥胖##減肥##減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