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了就懷舊,就像我們吃楊梅,記憶一去不復返了,但口水還在


長大了就懷舊,就像我們吃楊梅,記憶一去不復返了,但口水還在


繪畫:劉新華

1

長大了,就懷舊,懷念小時候見到食物流口水。就像我們吃楊梅。記憶一去不復返了,但口水還在,味道還在,我想這就夠了。

長大了就懷舊,就像我們吃楊梅,記憶一去不復返了,但口水還在


2

小時候的味道,可真讓人難忘!那時一到冬天,就開始盼了,盼呀盼呀!好不容易盼到了過年,那份喜悅,那份幸福,是多少令人難忘!那時候沒過年前,沒有什麼好吃的,南瓜就是我們常吃的,好的南瓜也是很甜的,現在看來是健康食品。


長大了就懷舊,就像我們吃楊梅,記憶一去不復返了,但口水還在


3

有一種味道,它總在不經意的剎那,勾起心底的鄉愁。


長大了就懷舊,就像我們吃楊梅,記憶一去不復返了,但口水還在


4

如果記憶有味道,我想,那味道里一定承載著難以忘懷的記憶,或是幸福,或是溫暖,或是快樂,或是田間勞作後的豐收......無論是哪一種,都是發自心底的念念不忘。


長大了就懷舊,就像我們吃楊梅,記憶一去不復返了,但口水還在


5

當我們漸漸長大,求學,工作,旅遊,甚至是去往別的城市或工作,或定居。這一輩子,我們會去很多地方,我們的也足跡會留在很多地方。只是,隨著時間慢慢流逝,最後能夠記起來的旅途回憶卻不是很多。


長大了就懷舊,就像我們吃楊梅,記憶一去不復返了,但口水還在


6

有一天,看到的卻是在小民房裡,半蹲半跪著的婦人,一邊打發孩子們,一邊用扇子扇著冒蒸汽的黃色米飯。

那一刻,真分不清,究竟是糯米的味道令人懷舊,還是傍晚下的小雨令人傷感。在那樣的情境中,讓人想到了小時候常一起玩的淘氣大王,以及離家不遠的他住的長屋。

長大了就懷舊,就像我們吃楊梅,記憶一去不復返了,但口水還在


7

用味道記錄旅行、用味覺重溫回憶的美食,踏足世界各地的美食體驗、旅行感想以及舊時的味覺回憶。是人生很美好的事物。

長大了就懷舊,就像我們吃楊梅,記憶一去不復返了,但口水還在


8

用味覺重溫回憶。你會感覺味道是有顏色的。


長大了就懷舊,就像我們吃楊梅,記憶一去不復返了,但口水還在

9

鄉愁為何?鄉愁是離別,是思緒,是記憶,是忘卻的味道,小時候總希望一下子長大,然後像超人一樣無所不能,感覺家鄉的一片小天地已經容納不下自己,只想趕緊去外面打拼有所成就,回家能光宗耀祖。再見到兒時的玩伴免不了要痛飲一番。


長大了就懷舊,就像我們吃楊梅,記憶一去不復返了,但口水還在


10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曾作詩抒發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親人的一種心境。那日光在煤油燈下寫家信。

長大了就懷舊,就像我們吃楊梅,記憶一去不復返了,但口水還在


(部分文字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刪除)

劉新華,編輯、畫家,字浩庭,號劉浪,網名劉浪畫畫。生於湖北省隨州市,就讀於武漢紡織大學染織設計和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設計專業,現生活在北京。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主任編輯。曾任《新華視訊》雜誌執行副主編。出生於書香世家,爺爺和父親均擅丹青,且同為報人。受家學影響五歲開始習書畫,堅持至今。先在當地床單廠做圖案設計,曾獲隨州市輕工產品“百花獎”一等獎。後辭職考上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北京絲綢總廠產品開發室從事設計工作,後調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工作。因酷愛繪畫,廣拜名師,曾得到著名畫家李世南、程大利、李津、武藝、曾翔指導,現隨吳鏡汀弟子中國國家畫院著名畫家劉牧習畫,形成野性老辣,粗筆重墨,畫面奇絕,氣勢磅礴畫風,終成自家面目。強調其形式背後是詩性和文學的支撐。因為同時接受中西文化,畫畫有左右手,右手古典左手現代,雙手互搏不亦樂乎。1997年油畫作品《盼》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後因工作繁忙,改畫水墨。曾在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報刊發表過大量時政漫畫,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劉新華畫集》和《當代中國書畫名家劉新華》等畫冊;國畫作品曾在《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每日電訊》《中國收藏》《新視覺》等多家核心刊物和數十家門戶網站發表,作品廣為美國、法國等海內外藏家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