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孩子的眼镜到底应该戴球面还是非球面?

“听说球面像差在一定程度和周边近视离焦有相同效果,那么消球差的非球面镜片岂不是违背了周边离焦理念,会对近视控制不利?”


这可能是困扰很多视光专业者的一个疑惑。

那我们今天就来梳理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复习一下周边离焦


近视孩子的眼镜到底应该戴球面还是非球面?

理想状态下,外界物体经过眼睛屈光系统折射会在眼底贴合成像(左图),但戴了眼镜或者近视眼轴增长之后,实际情况往往是中心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周边部成像在视网膜后,形成了类似远视眼的状态,我们称之为“远视性周边离焦”。


与之相反,如果中心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周边成像在视网膜前,称之为“近视性周边离焦”。现有的研究认为,“近视性周边离焦”的状态有利于抑制眼轴的增长,控制近视度数的加深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什么是球面像差?


Part1 凸透镜

近视孩子的眼镜到底应该戴球面还是非球面?

平行光线经过一个球面的屈折系统(凸透镜)会使光线聚焦成像在一个点上,我们称之为“焦点”,这是通常理解的透镜成像原理。

但实际情况却是:球面的屈光系统越靠近周边的屈折能力越强,越靠近中心的屈折能力越弱,这就造成实际的“像点”并不是一个点,而是有一个区域,我们把这种由于球面镜头造成的实际成像和理论像点的偏差叫做“球面像差”。


近视孩子的眼镜到底应该戴球面还是非球面?

如上图,近轴光线聚焦在p点,远轴光线聚焦在p‘,p和p‘的距离我们称之为纵向球差,而远轴光线与近轴焦面的焦点a与p点的距离称之为横向球差。但大家要注意(敲黑板),球差是有方向的!当p‘在p的左侧时,是负球差,反之为正球差。


近视孩子的眼镜到底应该戴球面还是非球面?

我们用三维的模拟图更容易理解,球差就是经过球面屈光系统屈折之后周边和中心的屈折程度不同,造成像面不在一个平面,周边可以向上凸也可以向下凹(根据球差的正负不同)。

按照这个思路大家可以想象:对于凸透镜,周边屈折能力更强,成像更靠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近视性周边离焦”,这个没错。


但是近视镜是凹透镜啊?!


那我们再来看看近视镜片的球差是什么情况:


Part2 凹透镜

近视孩子的眼镜到底应该戴球面还是非球面?

凹透镜对平行光有发散效应,同样因为球差的关系,是远轴光线的屈折能力比较强,近轴光线的屈折能力较弱,p‘在p点的右方,是正球差。大家想一下,近视的眼睛前面戴上球面凹透镜,周边发散能力更强,成像后移,形成类似“远视性周边离焦”效果。


讲到这里,大家会发现,如果周边离焦理论对于近视控制确实有效的话,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减少正球差,增加负球差”。


对于近视的孩子(凹透镜),还是非球面设计的镜片更好些。


知识拓展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周边离焦镜片”,据说也有控制近视的效果,比如蔡司的“成长乐”,国产的“美迪可儿”等框架镜片品牌,以及我前几期介绍过的“周边离焦软镜”,也都是利用这个原理,把近视镜片的度数从中心到周边递减,让周边的屈折能力降低,周边成像前移,一定程度就是增加了“近视性周边离焦”,从而达到近视控制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