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在足球世界中,人們在談起以弱勝強的比賽中總是繞不開一個話題--定位球。而在各種定位球中,又以角球的獲取頻率最高。因此,角球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成為了各大球隊重點針對部署的對象。隨著人們對於足球戰術理念的逐漸提高,不少強隊也開始花費更多的注意力用於研究角球戰術,世界足壇就此進入到了一個開放包容、各種戰術爭相綻放的時代。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角球在當今世界足壇的衰落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不過隨著足球戰術的進一步革新,角球這一歷史悠久的進攻方式似乎也呈現出邊緣化的跡象。據不少專業足球網站統計,如今的角球已經成為了最無效的定位球,其轉化為直接射門、轉化為進球的效率都處於急速下滑中。如上圖所示,自新世紀以來,角球在五大聯賽中轉化為進球的效率只有可憐的3.3%(法甲3.0%、英超3.1%、德甲3.4%、意甲3.5%、西甲3.7%)。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據數據統計,自2000年以來,五大聯賽每100個角球中有40個在前點便被防守球員解圍、16個可以形成射門嘗試、只有7個能夠射正門框範圍。更讓人吃驚的是,五大聯賽通過角球直接形成進球的概率只有1.3%(法甲1.1%、英超1.2%、德甲1.2%、意甲1.4%、西甲1.6%)。換句話來說,每100個角球能直接形成1~2個進球就已經相當不錯了,如此之低的進球效率如何能夠讓各大球隊的主教練重視角球進攻呢?

有的朋友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一絲疑惑:傳統英超聯賽總是給人們一種“高舉高打”的印象,為何傳統英式打法將角球轉化為進球的效率只有3.1%呢?

想要解釋這一問題其實也非常簡單,英格蘭足球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冠以“高舉高打”、“長傳衝吊”等標籤,但隨著人們對於高空球戰術的逐漸重視,各大英格蘭球隊想要直接通過角球取得破門也變得非常困難。

我們來看一份有關於角球進球效率的數據,在老英甲時代(這裡所稱的老英甲時代特指1947-1992年,此前的1889-1946年因為數據統計的不完善並未納入),各大球隊角球形成進球的概率為6.5%,而如今則只有3.1%。從這一項數據可以很明顯看出,隨著足球戰術的普及,類似於老英甲時代通過出其不意的角球戰術屢屢形成進球的局面已經非常難出現。想要通過角球完成破門,人們還必須要想出更多開拓性的戰術才行。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利用角球直接破門的案例雖有,但實在鳳毛麟角

為什麼通過角球形成進球的次數越來越少呢?首先一點,便是視頻錄像技術的發明給予了各大球隊研究對手角球戰術的平臺。類似於以往通過出其不意的角球戰術屢屢取得進球的情況逐漸在世界足壇絕跡,即便某些球隊能夠研究出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角球戰術,也會被後來者迅速想出應對策略。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高大的前鋒一旦回到禁區內參與角球防守,將極大增加球隊的高空球爭搶能力

其次,進入新世紀後,人們意識到定位球防守的重要性。在角球防守過程中,絕大部分球隊都會將前鋒調回禁區,僅僅在前場留下1~2名速度型球員伺機反擊。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進攻一方想要在重重包夾之下通過角球完成破門實則難上加難。

儘管遇到了如此之多的挫折,但依舊沒有任何一位主教練會主動放棄角球這種場均獲得率較高的定位球。人們更多思考的是怎樣在看似千篇一律的角球中尋找到全新的進攻方案,在接下來的篇幅中,筆者將為大家著重介紹當今世界足壇所流行的幾大角球方案,並通過詳實的數據探討其中利弊。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外旋角球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單從數據方面來看,外旋角球已經成為了當今最受主教練歡迎的角球戰術。如上圖所示,在2018~2019賽季的英超聯賽中,20支球隊一共取得了3911個角球,其中有多達2425個來自於外旋角球(佔比達到62%)。無獨有偶,外旋角球的流行在其他歐洲主流聯賽中同樣得到了明顯的體現(在西甲佔比56%、在德甲佔比58%、在意甲佔比61%、在法甲佔比64%)。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外旋角球中對於前點的利用

為什麼外旋角球獨得足壇主教練的青睞呢?原因非常簡單:首先,外旋角球通過前點的成功率極高,幾乎可以確保皮球運行到己方球員所在區域,不會出現在半路就被對方輕鬆截斷從而發動反擊的情況;同時,外旋角球在臨場中也能夠展現出更加具有層次感的變化。舉個例子來講,主罰者既可以選擇將外旋角球的落點定為包抄球員眾多的中路,也可以選擇將落點定為更加具有迷惑性的前點或者後點,甚至可以選擇將落點定為對方防守力量較為薄弱的大禁區線附近。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上述兩個優點讓外旋角球成為了當今世界足壇最受歡迎的角球戰術,不過如果你因為這兩個優點就將外旋角球視為一大破門法寶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如上圖所示,在2018~2019賽季,各支英超球隊一共通過角球戰術打入過120個進球。不過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在這120個進球中,只有48個來自於外旋角球進球,佔比率只有40%,遠遠低於主教練們對於外旋角球的使用率。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外旋角球相對來說更加高飄

為什麼使用率如此高昂的外旋角球戰術卻沒有帶來足夠的進球回報率呢?這與這種角球戰術的基本特性有很大的關係。前面已經說到,外旋角球之所以廣受歡迎,便是因為其通過前點的成功率較高,且能夠在比賽過程中通過腳法的運用展現出更具層次感的落點。不過較高的成功率便需要外旋角球放棄球速以及衝擊力兩大關鍵要素,這也側面為禁區內的防守球員提供了更多的準備時間。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將皮球轉移到中場區域尋求遠射的確為一良策,但成功率依然不會太高

如果主罰者把外旋角球的落點定為大禁區線附近,的確可以避開絕大部分防守球員的注意力,從而獲得更多的處理球空間,但這也對於大禁區線附近的接球人個人能力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如若這位接球人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完成停球+射門的連貫動作,很有可能被對方快速上壓而來的防守球員斷得球權從而展開反擊。退一萬步來講,就算這位接球人完成了停球+射門的連貫動作,真正能夠打正球門並且形成破門的次數又可謂是少之又少。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也正是基於這種背景環境之下,不少主教練逐漸開始將外旋角球的重心放置於後點利用之中。簡而言之,主教練會委派一名具有明顯身高優勢的球員於防守力量較為薄弱的後點,進行第一點的爭搶。待到這名身材高大的高空球爭搶球員控制住皮球后,既可以選擇直接頭球攻門,也可以選擇將皮球擺渡到中路形成混亂。同時,即便皮球在後點被對方獲得,考慮到位置的特殊性,對方沿邊路所展開的反擊自然難以形成類似於中路一般的威脅。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內旋角球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如果說外旋角球的缺點是球速過慢、衝擊力不夠,難以在短時間內將皮球運行到對方防守空檔處並且形成射門,那麼內旋角球的特點便可以完美彌補這一缺點。最理想的內旋角球是以較快的球速、恰好的角度剛好突破對方前點,來到包抄點眾多的點球點區域。此時對方的守門員懼怕於小禁區內複雜的人員站位而不敢輕易出擊,而對方的防守球員也容易在短時間內出現選位錯誤、解圍失誤的情況。如若皮球能夠準確找到己方包抄球員,對方球員在短時間內必然沒有辦法形成足夠的防守干擾。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不過內旋角球在帶來更加可行的射門空間時也迎來了獨屬於自己的難題--難以突破對方在前點設置的防守球員。如上圖所示,在2017~2018英超聯賽中,有54.2%的內旋角球都在前點區域就被對方的防守球員截斷。其中使用內旋角球在前點就被對方破壞次數最多的三支球隊分別是曼聯、熱刺以及西漢姆聯,其中曼聯有61%的內旋角球在前點就被對方防守球員破壞,熱刺這一數字則是60%、西漢姆聯則是58%。更為關鍵的是,即便這三支球隊所使用的內旋角球突破了前點,他們能夠真正形成破門的次數也可謂少之又少。據數據統計,曼聯、熱刺以及西漢姆聯當賽季通過內旋角球一共只打入了4個進球。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我們再來舉一個更為詳細的例子,當時熱刺隊中絕對的角球主罰者是丹麥國腳埃裡克森,他是當今世界足壇最炙手可熱的中場巨星之一。不過即便是埃裡克森這樣的超級球星,在主罰內旋角球時也有66%在前點就被對方防守球員解圍。由此可見,想要保持較高成功率的內旋角球並不現實,這種角球處罰方式也被不少球隊視為過於冒險的嘗試。今天,絕大多數追求防守穩定性的中下游球隊都會盡最大可能避免使用內旋角球(他們的回防體系難以抵禦住具有一定威脅的反擊),他們寧願使用更加穩定但威脅性較低的外旋角球,也不願意選用具有冒險氣息的內旋角球。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在2017~2018賽季的英超聯賽中,使用內旋角球最為出色的三支球隊分別是阿森納、曼城以及切爾西,這三支球隊分別通過內旋角球打入了6球、5球、4球。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三支球隊中的阿森納以及切爾西后續都經歷了換帥風波,他們的角球戰術或多或少都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只有曼城的主教練始終是瓜迪奧拉。因此,我們在此非常有必要以曼城所使用的內旋角球戰術為例,簡單闡述如何能夠使用內旋角球盡最大可能達到戰術目的。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早在瓜迪奧拉執教巴薩、拜仁慕尼黑時期,這位西班牙名帥就已經通過自己獨特的足球理解創造出一套經得起風雨擊打的內旋角球戰術。如上圖所示,在2008年至2012年期間,瓜迪奧拉在巴塞羅那有55%的角球都使用內旋方式開出;到了執教拜仁慕尼黑期間,這一數字雖然有所下滑,但依舊穩定在52%。

來到曼城後,瓜迪奧拉自然也將他所信賴的內旋角球戰術一併帶入伊蒂哈德球場。在曼城,瓜迪奧拉擁有豐富的角球主罰人手可以調配,無論是德布勞內、B席、D席還是馬赫雷斯都是一等一的角球處罰好手,他們所罰出的內旋角球也各自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可以有效攪亂對方的防守體系。從數據方面來看,在瓜迪奧拉來到球隊的第一個賽季,曼城在284次角球中打進了8個球,這一效率相比此前高了不少(在2015~2016賽季,曼城通過角球轉化進球的成功率只能排在英超聯賽中的倒數第4位,每81個角球才打進一球。在2016~2017賽季,瓜迪奧拉將這一數據提高到每35.5個角球打入一球)。

毫無疑問,眾多優秀的角球主罰手成為了瓜式曼城角球效率大大提高的關鍵原因。不過我們也不能忽略瓜迪奧拉為曼城所帶來的另外一大全新角球思路--短角球。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短角球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自新世紀以來,不少具有遠見意識的主教練便開始將角球這種戰術開拓到更加廣闊的範圍。從目前的結果來看,短角球相比於普通角球具有更多的進球機會以及命中門框範圍之內的射門。從數據來看,自2000年以來,短腳球讓五大聯賽的通過角球的得分效率提高了3.7%(法甲3.3%、英超3.7%、德甲3.4%、意甲3.9%、西甲4.2%),通過角球所創造的破門機會提高了19.6%(法甲19.3%、英超18.7%、德甲20.1%、意甲19.4%、西甲20.7%),通過角球所形成的門框範圍內射門提高了9.1%(法甲9.1%、英超8.8%、德甲8.9%、意甲9.1%、西甲9.4%)。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短角球帶來的好處非常明顯,球隊可以通過局部範圍內的人數堆積形成有效的以多打少局面。與此同時,短角球也能夠為起球人提供更加豐富的選擇空間。當然了,如今短角球在人們的印象中也和拖延比賽時間扯上了關係,不少球隊在比賽最後時間段都有意使用短角球戰術。原因非常簡單,即便沒有辦法通過小範圍傳遞撕裂對方的攔截線,也能夠迫使對方在底線附近解圍,這樣一來球隊又可以重新獲得在對方半場的邊線球或者角球,以此往復,時間必然所剩無幾。

我們在此需要強調的是,短角球戰術的確具有非常鮮明的拖延時間屬性,但並不是任何一支球隊都敢於在最後時間段使用短角球戰術。首先,短角球戰術對於主罰者的個人腳下技術有著較為嚴苛的要求,如果沒有辦法在局部範圍內通過1~2人的快速連線形成突破或者再次創造角球,就很有可能被對方利用人多之勢斷得皮球;其次,考慮到主罰短角球通常需要1~2名隊友靠近角球區域進行接應,這樣一來勢必會減少球隊在禁區內的包抄接應人數。不少球隊在此時會選擇派出多人前去逼搶,如若能夠斷得皮球,便很有可能發動具有一定威脅的反擊。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主罰角球的外部因素

毫無疑問,主罰人的腳法精準與否是決定角球質量的最關鍵因素。不過我們也不能忽略某些情況下外部因素為主罰角球精準度所帶來的幫助。讓人稍感遺憾的是,在當今的世界足壇,雖然已經衍生出了一系列完善的角球戰術,不少豪門俱樂部也為球隊配備了專門的角球教練,但還沒有多少家球會會為了提高角球質量而改善球場的硬件質量。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我們列舉幾個例子,英超豪門曼聯的老特拉福德球場是世界足壇廣受人們好評的一座專業性足球場。不過如果仔細研究老特拉福德球場的角球主罰區,我們會發現老特拉福德球場的角球助跑區域位於斜坡之上,這無疑會給主罰角球的運動員增加更多的難度。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而英超另外一家球隊托特納姆熱刺,他們在2019年春天迎來了自己的新白鹿巷球場。這座球場由熱刺俱樂部耗費4年、投資超過10億英鎊建造,可以容納超過6萬名觀眾,是目前世界上最現代化、最具科技感的專業足球場之一。不過正是在這樣一座專業球場中,人們依舊沒有發現對於角球主罰者所提供的任何便利。價值超過10億英鎊的新白鹿巷球場在角旗區域只有一英尺的草坪是可用的,換而言之,在新白鹿巷球場主罰角球的球員只有一英尺的助跑距離,這極大影響了球隊角球戰術的可實施性以及實施成功率。

什麼樣的角球才更容易形成威脅?

寫在最後

從筆者的觀點來看,影響角球主罰質量主要有兩個因素,我們可以理解為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所謂的外部條件自然指的就是球場草皮、助跑距離等硬件設施,而內部條件指的就是主罰球員所使用的處理球方法。

通過我們上面的介紹,當下世界足壇最為流行的三種角球處理方法分別為外旋角球、內旋角球以及短角球。其中外旋角球更加容易通過對方在前點的防守,不過由於球速較慢且運行軌跡較高,會給予對方防守球員更加充分的準備時間,相對來說比較難形成具有威脅的攻門;內旋角球球速極快、落點更加靠近於守門員和防守球員的交界處,容易在小禁區內形成較大混亂。不過內旋角球對於主罰人的腳法要求更為嚴苛,容易在前點就被對方防守球員截斷並且形成反擊。

最後一種角球處理方法比較特殊,名為短角球。具體含義就是不直接將角球送入禁區,而是通過2~3名球員在外圍的局部小範圍連線撕扯對方的禁區內防守,同時吸引1~2名禁區內防守球員外移。隨著人們對於戰術的理解加深,不少主教練還開發出了短角球的一大全新思路--拖延時間。

角球處理方式豐富多彩,但歸根究底離不開主罰者的出球質量,同時,球場的硬件設施也能夠側面幫助到角球主罰人。綜合來看,只有做到了出球質量+戰術配合+硬件設施三者完美搭配,各大球隊才能將角球威脅係數進一步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