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读书节”的读书语

昨天4.23“读书日”很多人展书,选书,买书,大有过节的气息。其实我更觉得以后的传统节日,人们可能会理性对待,而对于像网友自创的节日,如“双十一”“6.18大促”等,会更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不在“读书节”的读书语


我认为读书不应该成为一种节日,因为它是贯穿在我们生活中的常态事物,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你会把每天的吃饭当成一种节日来纪念吗,肯定不会。

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很多人可能不能回公司办公,而且很多企业的业绩都受到较大的影响,这是一个变量的时代,也是一个存量的时代,更是一个守恒的时代。

什么在变,什么不变,需要我们自己找答案。

现在短视频,直播正处于风口,人人都是主播,只是观众少了点,大有群魔乱舞之势。


人们对于新新事物都会有好奇心和参与感,可以理解,但是结局最终走向如何,只有在海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现在阅读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风尚,很多东西都涨价了,唯独书还是二三十块钱一本。

不在“读书节”的读书语

个人认为,一个人对教育的投资永远是最有价值的投资,投资自己的大脑永远没有错,于是乎,读书就是投资路上性价比最高的一件事。

很多人,把读书看的高大尚,读书之人比不读书的高人一等。

这是因为在古代,读书都是有钱人才能做的事情,达官贵人,公子小姐们才有机会上私塾,而像平民百姓,只能接受自己父辈同样的命运。

而现在不同以往,学知识,看书,变成这个时代唾手可及的事情,只要你想学,没有你找不到的资源

中国改革开发至今取得一项项成绩,不得不说跟国家重视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早一批的海外留学人士,归国带来的先进科技和前卫思想,也在大浪之中一步步推进着中国前进的步伐。

现代人们获得信息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每天都被大量的信息冲击,怎么筛选有用的信息反倒变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那么,我们现代人读书到底为哪何?

读书任何时候,始终都是在为自己服务的一件事,你阅读的质量也决定着“用户体验”,想要有好的服务体验你既要化为己用,也要把自己学到的教授给别人,个人认为教是最好的学。

有人说,读书要的就是读书的感觉,非得有什么门道,不能内化?

不是说不能内化,只是说很多东西内化久了就容易便秘,你需要转化,这样很多思维灵感才能发生碰撞,生生不息。

不在“读书节”的读书语


如果挣钱,读书确实不会给你带来直接的经济价值,但是它无时无刻在影响我们对周围事物的判断,决定着你的认知和见识,大概率是间接性影响。

第一:看的是书,得出来应该是更新的“循环系统”

既然出版成册成书,必然有其商业价值和可取之处,读书属于输入,而写作就属于输出,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闭环系统。

有句话讲,写作之难,在于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

读书可以带你进入另外一个的世界,与先哲对话,如果想要进步最快的方式是什么?

巴菲特给出的答案就是模仿大师。把大师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型,都印刻在自己的脑子里,转化成自己的骨架和血肉,你想不进步都难。

第二:读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应该被我们奴役而不是主导

不在“读书节”的读书语

你的大脑才是你的GPS,工具应该为我所用,而不是高高在上,顶礼膜拜。

书本身没有价值,只有看的人,把它的价值发挥到极致才是它大放异彩的时候。

读书不会立马让你变的富有,腰缠万贯,但是它给了你一种新生的气息,这种是你精神世界的慰藉。

不在“读书节”的读书语

第三:读书也是生活节奏感的一部分


人们觉得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为什么?


是因为以前人们都生活在经济物质匮乏的时代,衣食行都缺少,只能过年穿新衣吃好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平日的“吃穿行”跟过年没什么区别,自然过年也没什么盼头,更多的就是跟家人聊聊天,许久没见面的亲朋好友唠唠家常,仅此而已。

但是读书可能就不一样,比如你年初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阅读计划。


第一阶段可以看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接下来在安排,文哲史的内容,这样在每个阶段你都是有盼头的,它会重塑你生活的节奏感。每天跟着计划进行,每天有收获,有感悟,有冲击。

读书也是一种修行,可以让自己抱着更开放的心态面对别人,面对世界。阅读的过程,就是审视自己的过程,永远不要让自己陷入知识的诅咒,陷入傲慢或者偏见。

知识的诅咒释意为:某人一旦知道了某事,就无法想象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样子。


不在“读书节”的读书语


最后虽然读书不一定能让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变得更好,但是读书将成为你对他人保持善意的源泉。因为聪明是一种能力,而善良却是一种选择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江然兜妈成长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