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夢,就是我們心裡的詩和遠方


田園夢,就是我們心裡的詩和遠方


同學看到我拍的田園風光照說:“真好!等退休了,也回到老家,住農家小院,閒來種菜養花,田間漫步,多麼愜意。”


有這種想法的不只這位同學,我退休的表哥已經過上了這種田園生活,時常看到他在朋友圈裡發些花花草草、池塘野鴨的照片。


而身邊很多朋友都會把老家的房子留著,等老了回去住。網絡上也有很多放棄城市的高薪工作,到農村去開農莊牧場的新聞。我想,他們根本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圓心裡的那個田園夢吧。


是啊,有多少人心裡住著一個田園夢呢?有首歌,歌名便是《夢田》,三毛寫的詞,齊豫唱著:“每個人心裡一畝田,每個人心裡一個夢,一顆呀一顆種子,是我心裡的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開盡梨花春又來。啊——那是我心裡一畝 一畝田,那是我心裡一個不醒的夢。”


田園夢,就是我們心裡的詩和遠方


那不僅是喜歡自由的三毛和齊豫的夢,那是很多很多人的夢啊。李子柒為什麼那麼火,是因為她過著大家都向往卻不曾擁有的生活。


大都市燈紅酒綠,繁華熱鬧,可是,那如霓虹閃爍的快節奏生活,會讓人們疲憊不堪,透不過氣。供房買車,贍養老人養育孩子,再苦再累都不能停歇。只能利用節假日的時候,抽個時間去城郊農莊釣個魚,摘個菜,體驗一下田園生活,讓疲憊的心得到片刻放鬆。


而那些奮鬥了半輩子,不想再為名利所累的人,更是放下一切,遠離城市喧囂,歸隱山林田園,與自然同在。


隱居聖地終南山,據說隱居者少則幾千,多則上萬人。眾多隱士的到來,使終南山以前很多村民們廢棄的房子變得炙手可熱。秦嶺天子峪裡,村民蓋好的門前帶院子,能種菜澆花的房子,租金一年都得2萬元。有的為修行,有的,只為享受清靜的田園生活。

田園夢,就是我們心裡的詩和遠方

終南山隱士(本圖來自網絡)


在中國,自古以來,都不缺乏遠離塵世歸隱田園者。


商朝姜子牙初為官,那時百姓生活疾苦,深受紂王暴政壓迫,看不慣百態的他辭去了官職,隱居於磻溪峽。傳說他經常以特殊的方式釣魚,就是直鉤背身不用魚餌,這也就有了後來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典故。


三國時期青年諸葛亮,隱居襄陽古隆中,白天躬耕隴畝;晚上挑燈夜讀;閒暇之際拜會名士,結交朋友。十年之久不覺苦,反而充滿了一種獲得獨立後的自信、自足與自樂。


後來,在姜子牙72歲時被求賢若渴的周文王感動,出山輔佐他推翻商紂王的統治。而諸葛亮則在劉備三顧茅廬後出山,助劉備建立蜀國大業。

田園夢,就是我們心裡的詩和遠方

隆中諸葛亮躬耕圖


如果說他們的隱居是以退為進,依然心懷天下。那麼,文人墨客的隱居則更為純粹。


中國東晉時期的陶淵明年過四十,便厭倦官場,歸隱田園,直到終老,獲得人格的尊嚴與心靈的自由,寫下流傳千年的佳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被譽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唐代詩人李白,更是熱愛自由,生性灑脫,隱居我們湖北安陸白兆山十年,遊山玩水飲酒寫詩縱情山水田園之間,遠離俗世,所以他的詩有了仙氣,被人稱為“詩仙”。


晚唐詩人王維,隱居都城長安東南輞川。在這青山逶迤、綠水淪漣的風景聖地,王維心中充滿詩情畫意,使其創作形成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顯著特徵,成為山水詩人的代表。


好像文人墨客更加熱愛田園,或許是因為文人是天生的浪漫主義者,更渴望心的純粹與靈魂的自由,渴望情感與自然的共鳴。而在優美的田園風光與清靜自在的田園生活中,也可以激發出更多的創作靈感。

田園夢,就是我們心裡的詩和遠方


而如今的人們,心中的田園夢又是為何呢?我想,不為修煉,不為寫詩,應該是隻為尋一個清靜的地方,放下肩上所有的重擔,為渴望自由被生活所累的心找一個安靜的棲息地吧。


長期生活在都市的我們,滿耳的喧囂,滿眼的高樓,戴著各種面具,扛著種種壓力,疲憊前行。就如深居牢籠,被捆綁著,連心靈都失去了自由,也忘了最初的自己。


於是我們渴望掙脫,渴望擁有一片田園,抬頭仰望是遼遠的天空,放眼周圍,是滿眼的綠色,風吹來自然的氣息,鳥兒唱著悅耳的歌,從未有過的開闊。心,便如飛出籠中的小鳥,輕盈自在,與白雲嬉戲,自由飛翔,如同回到小時候,擁有了最純粹的快樂。


如此的美好,有誰不渴望擁有呢?於是,田園生活,便成了我們心裡不醒的夢,成了我們渴望的詩和遠方。


而我,想要有個帶花園的庭院,背山面水。外加門前七分田三分地,種荷栽桃,閒來無事,坐看庭前花開花謝,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如此甚好!

田園夢,就是我們心裡的詩和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