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濱丁應聽:返鄉建花木基地 為脫貧致富“加速度”

淮濱丁應聽:返鄉建花木基地 為脫貧致富“加速度”

9月8日,走進淮濱縣三空橋鄉丁營村花木基地,滿眼都是翠綠與金黃,清新之氣撲面而來。田間地頭,一輛輛三輪車往來穿梭,農戶們在地裡忙著鋤草、澆水。

村民李衛東算得上是花卉基地裡的老員工了,能就業,有分紅。說起這些變化,他笑得合不攏嘴:“在這裡做了快一年了,80塊錢一天,離家還挺近的,自家的4畝地也租給了基地,一年可收入2萬多,比在外面打工輕鬆多了。”

給村民們生活帶來大變化的正是基地負責人丁應聽。早年就出去打工的他,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在潢川擁有佔地2000畝的花木基地。2018年丁營村村兩委找到丁應聽,勸其“鳳還巢帶動百姓就業”,考慮到家鄉仍以傳統種植業為主,丁應聽最終決定返還家鄉。

當年7月份,丁應聽回到家鄉擔任了丁營村村支書,併成立了應聽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租用了300畝地後,丁應聽從外地拉來了大葉女貞、小葉女貞、紅葉石楠、欒樹等樹種。

“這些樹廣泛用於各地的市政工程、景區建設、住宅建築綠化、道路防護等,所以不愁賣。”丁應聽同時告訴記者,“這些樹效益也不錯,比如大葉女貞,我買來時米徑3公分的8元一顆,移栽一年後,可以賣到20元一顆,3、4年後則可賣到60元。”

丁應聽帶民富的初衷也在逐步實現。花木基地自建立以來,已帶動31戶186人就業,流動帶動1000人次務工。62歲因殘致貧的丁丙洋在基地上班,一月1500元,他告訴記者,“苗木產業扶貧,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工作機會,更多的是苗木經營技能的獲得。丁書記告訴我們,給錢不是最重要的,錢用完了就沒有了,這樣的扶貧不長久。學一門養家餬口的技術才是最重要,無論什麼情形,都能自食其力,脫貧致富。”

今年,丁營村計劃將基地擴展到800畝,花木品種也增加了雪松、海棠等。三空橋鄉包村幹部劉志強信心十足地告訴記者,“縣裡十分重視花木基地建設,建立了花木產業聯盟。總部就在我們村,目前已吸引經營主體25個,鏈接黨員53名,帶動貧困戶238戶。我相信在聯盟的領導下,能夠更好地實現村民和村集體收入雙豐收。”( 趙麗華 劉偉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