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心理學知識,知道卻做不到,改變舊有模式你還需要做到這5點

學了心理學知識,知道卻做不到,改變舊有模式你還需要做到這5點

“我困惑學了那麼多心理學知識, 還是停留在知道的層面,舊有的模式突破不了,行動上很難改變。”

這是心理學學習者普遍會感到困擾的問題,你明明學習了很多心理學知識,知道怎麼做是更好的更對的,卻就是做不到,甚至有時候還會因為學習心理學增加了更多的苦惱。

其實,知道並不等於做到。

“我知道吼孩子是不好的,還是忍不住吼孩子,有時還會控制不住的揍他,繼而後悔內疚。”

這是學習心理學的媽媽所苦惱的問題,她們學習心理學了,可是在情緒來到的時候,舊的行為模式佔上風,不由自主的還是會重複過去的行為。

如果不學心理學,吼了也就吼了,但學完心理學之後,這些媽媽反而更痛苦了,她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憤怒,這份憤怒會再次的轉移到孩子身上。這個時候,知道什麼是好的,卻做不到,比不知道還令人備受折磨。

知道和做到相隔萬里,知道是頭腦層面的東西,做到是行為層面的東西,他們中間還有一個東西在起作用,這個東西就是情緒,如果三者之間沒有形成統一,知道的再多也是徒勞,是紙上談兵。

那麼改變是怎麼發生的呢?如何才能突破舊有模式,做出真正的改變呢?

學了心理學知識,知道卻做不到,改變舊有模式你還需要做到這5點

1、 改變建立在接納的基礎上

有許許多多的人想要改變自己,是因為對現在以及過去的自己充滿厭惡感,覺得自己不夠好,不接納自己。

有人甚至說,我絕不可能接受這麼糟糕的自己,我接著問,你怎麼就糟糕了,他能說出100條甚至更多的理由,總之,他視自己為敵人。

這樣的話,他的內在就形成了對立,改變是很難發生的,他把所有力量都用在了對抗和內耗上。

他一邊指責自己怎麼那麼糟糕,一邊一如既往重複著過去的行為,重複體驗著做不到的痛苦感,一年兩年過去了,什麼都沒有改變。

然而他不知道,改變是建立在接納自己的基礎上。

學了心理學知識,知道卻做不到,改變舊有模式你還需要做到這5點

你接納現在的自己確實在某些方便做的不夠好,你為此感到悲傷、遺憾,可是儘管如此,你仍然決定接納自己。這樣,改變自然而然就會發生。

有的朋友會說,怎麼可能接納自己,如果接納糟糕的自己,不就意味著自己會繼續糟糕下去了嗎?

其實生命的本來面貌是向著陽光生長,如果我們不打亂它的節奏,它自然而然會彰顯出自己的生命力,接納自己只是把力量聚集起來,減少內耗,把力量用在成就自己上。

如果你可以接受自己既可以做的好,也可以做不好,生命的自由度就有了。

但假如你只接受自己好,不接受自己做不好,大概率你會發現很多你做的不好的地方,並以此為理由否定自己,頹廢下去,認定自己就是一個糟糕的人。

所以,要改變自己,就要先接納自己就是現在這樣,當你不再試圖把糟糕的自己推開,你會發現那個糟糕的自己,也會是很有力量的存在,它會成就你成為更好的自己,拓展你生命的深度。

學了心理學知識,知道卻做不到,改變舊有模式你還需要做到這5點

2、 看到自己的改變,強化進步

有時候你不是沒有改變,而是沒有一瞬間就變成自己理想的樣子。

“幾年時間了,我還是一無所獲,一點長進都沒有。”

這是典型的自我攻擊型的人愛說的話,他們看不見自己的進步,也便沒有力量再前進。

聽到這樣的話,我一般會問他們,你真的一點兒進步都沒有嗎?想想看,有沒有任何一些地方,你前進了?

他們會很費勁的回憶著,能想起星星點點的進步。但是他們並不會以此為樂,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如果這樣比喻,會幫助你更清晰的看到這個模式。

一個孩子上一次考了40分,這一次考了60分,他回到家給媽媽看了考試卷,接著被媽媽批鬥了一番,孩子會有動力考得更好嗎?

學了心理學知識,知道卻做不到,改變舊有模式你還需要做到這5點

但假如他的媽媽能夠看到他這20分的進步,並耐心的幫助他分析失誤在哪裡,他就會從媽媽的鼓勵中收穫到一些心理能量,這就是積極強化的作用。但凡他能從自己的進步中嚐到一些甜頭,進步就會成為一件極其有吸引力的事情。

在我們的內在世界裡,就存在著一個內在孩子,和內在父母。你也可以把這個部分看成是自我關係,一個人的自我和諧了,他的生命就會活得更加綻放自如,但他的自我若是四分五裂,戰爭不斷,他的內在力量就會花在自我消耗上。

一味的批評指責,實際上就是在進行負向強化,最終的結果會使你離自己想要的方向越來越遠。積極正向的引導,才是改變的關鍵。

所以,假如你有一些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看到它,並給予自己鼓勵,你就會從內在收穫力量,這份力量會成為你向前奔跑的動力,給你指引。

學了心理學知識,知道卻做不到,改變舊有模式你還需要做到這5點

3、 突破舊模式,尊重自己的節奏,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我很害怕人際交往怎麼辦,遇到人我總想躲起來?”

朋友A女士提出了這樣的困惑,B女士立即興奮起來,她告訴A女士,人際交往沒什麼可怕的,還舉了一個性格內向的人突破自己的例子,她說那個人每天都會走到人群中講說,後來也就不怕了。

B女士是一個外向性格的人,她能說會道,人際交往對她而言是再輕鬆不過的事情了,她無法理解A女士的恐懼。

A女士聽到B女士的建議,更緊張了,她知道這樣做確實會有用,可就是做不到啊。此時B女士的方法對A女士而言就是無效的。她做不到最主要的原因是不願這樣做,一想到要在人群中講說,她就緊張不已。

突破舊有模式,這是一份勇敢的嘗試,是一個不容易的歷程,這份歷程真正要突破的不止是行為模式,還有情緒模式。

學了心理學知識,知道卻做不到,改變舊有模式你還需要做到這5點

要想突破行為模式,只需重複某個行為就可以了。

但要突破情緒模式,還需要在重複這個行為的時候,有耐受這個情緒的能力。

對於一個有社交恐懼的人來講,要他在人前講話,這很難,所以在過去他能躲就躲了,躲就是他的行為模式,他的身體已經習慣了躲這個動作,習慣了讓自己呆在舒服的區域裡。

習慣的力量會成為一種慣性,要改變某種習慣就需要刻意而重複的練習,但並不是一個方法就適用於所有人。

所以,想要改變,每個人的路徑方法、節奏都不太一樣。你要尊重你的節奏,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這個過程就像是在探尋新的路,害怕和恐懼會如影隨形,不過你往前走一點,再走一點的過程中,還會收穫到興奮和喜悅。

學了心理學知識,知道卻做不到,改變舊有模式你還需要做到這5點

4、 改變自己,你還需要學會與情緒共處

改變自己的過程中,需要突破幾個關鍵的情緒,主要的情緒有:焦慮、害怕、羞恥、抗拒,還有對無能的憤怒,這些情緒都是需要被看見和被關照的。

比如,我害怕當眾表達,一站到臺上就哆嗦,當我反覆告訴自己不要緊張不要緊張的時候,往往會更加緊張。後來我就改變了策略,允許自己緊張,我告訴自己我是可以緊張的,緊張感就被接納了,它同我一起往前走。

不要試圖趕走自己的情緒,它一直在在意著我們的安危,告訴我們什麼是危險的,當它知道某種行為不會帶來惡果,它就會自動解除警備,不再給你限制。

每次我做完一些突破自己的事情時,緊張感還會在身體中停留一會兒,這個時候我會躺下來,靜靜的體會緊張感在我的身體中游走,實際上,我知道我是安全的,只是緊張感需要被安撫和消化。

學會與情緒共處,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這也是對生命的一份信任。情緒永遠都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守護著我們迎接每個新的開始,讓我們記住改變的那些節點,記住新的自己誕生的時刻。

學了心理學知識,知道卻做不到,改變舊有模式你還需要做到這5點

5、 為改變自己找到更多的支撐

舊有模式陪伴你走過了很長的歲月,要想找到新的模式替代它,還要為這份改變找到新的支撐點。

比如,一個朋友知道吸菸不好,但他已經吸菸十年,要想戒菸,他不只是停止吸菸就可以了。

對這位朋友而言,不吸菸的時候,他會很焦慮,如何安撫自己的焦慮就成了新的問題。

現在這位朋友戒菸已經三年了,無數次他想要拿起煙時,他都忍住了,決定戒菸的那一刻,他清理掉了所有的煙。

不僅如此,他還開始學習心理學,人際圈子也在發生變化。

學習心理學有效安放了他的焦慮,他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新的朋友,這些朋友幾乎都不抽菸。

改變的過程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就是情境的作用,並不是所有的改變都會有一個適合的情境來做支撐,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學會創建適合改變的情境給到自己。

最好的辦法是,找到和你有相同需求的人,你想鍛鍊身體,就找到和你一樣渴望擁有健康的人,你想戒菸,就要更新你的人際圈子,遠離抽菸人群。

任何舊有模式的改變,不只是行為上的改變,還包括心境上以及人際圈子的改變。當思想,行為,情緒能夠朝著一個方向前進的時候,真正的改變就會發生了。

如果你發現你只是知道,卻做不到,很難突破舊有模式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究竟是什麼卡住了你?你真的想要改變嗎?你願意為自己的改變去做些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