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5個新建基地構建生豬產業新格局

本報訊 近日,5個年產能15萬頭的新建生豬生產基地年內將建成的消息引起諸多市民關注。“終於能吃到新鮮的本地豬肉了……”人們在高興的同時又對基地如何保障豬肉供應質量充滿企盼。“目前無錫市生豬自給率不到5%,已開工和即將開工建設的生豬養殖基地都將引入國內外領先設備、推行標準化養殖、廢水廢氣不‘外排’,構建無錫市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市農業農村局人士說。

在楊巷鎮,投資1.4億元的宜興潤坤牧業有限公司基建工程已完成約30%,進展順利的話9月初可投入使用。450畝廢棄礦山用地流轉至公司僅花了一週左右時間,比原計劃至少提前了2周。楊巷鎮農服中心副主任鄒益鋒說,急迫擴產,是要儘快形成年產10萬頭,安全、高質的生豬生產體系,保障高質量豬肉產品供應。

“未來的豬會健康、快樂生長,這樣的豬肉香、有嚼勁。” 宜興潤坤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永新說。公司建成後將安裝從丹麥進口的環控系統、溫控系統,並使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和設施使豬舍溫度控制在20℃。當豬舍內有氣味,物聯網會監測到並自動開啟風機將形成氣味的微小顆粒吸收、排出,引進新鮮空氣。豬能吃上“自助餐”,由全自動喂料機自動傳輸至每個食槽,省工節本。綜合盤算下來,現代化豬舍養豬所花的成本可比傳統的人工養殖方式節約10%左右,即生豬長一斤肉所花的成本要少0.5元左右。

科學、精細化養殖,是新基地的生產“核心”。在即將開工建設的惠山區智能化生豬養殖基地,未來的生豬養殖模式已初步框定。豬在斷奶期、生長育肥期,母豬在妊娠期、哺乳期要吃不同營養配比的飼料。

從市農業農村局瞭解到,新養殖基地均將推行生態養殖,通過建沼氣池、發酵池等舉措,把生產廢物發酵後製成有機肥,廢水處理後再用於衝豬舍等循環利用,實現保供應、保生態平衡。這些基地在豬肉加工、銷售方面也將搭上國內大型豬肉供應商的快車,採用冷鏈運輸、包裝等技術,開展品牌化營銷,進而實現優質優價和可持續發展。

(小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