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努力的你们致敬(一)

向努力的你们致敬(一)

简介:

王惠惠,男,1989年7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阎良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审判员,2014年进入阎良区人民法院。

奖项:

2017年被评为西安市全市法院“百名办案能手”、阎良区优秀公务员、2018年被评为阎良区法院先进工作者、2019年荣立个人三等功,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优秀共产党员”。

王惠惠,西安市阎良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审判员,一个说起话来带着浓重鼻音的陕北后生。

王惠惠在读高中时,政府大力宣传法制建设,这使他逐渐对《今日说法》、《现在开庭》等法制栏目产生兴趣,对律政电视剧更是着迷,电视里法律人的威严让他羡慕不已。于是,高考志愿填报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法学专业,大学就读期间王惠惠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2014年,通过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王惠惠走进了阎良法院,开始了自己的法官梦。

经过一年多书记员的锻炼,入职第二年王惠惠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开始独立办案。赶上国家司法改革的浪潮,法院案件数量猛增,王惠惠作为助理审判员,每年的办案数量均在全院前列。2018年,法院实行员额制改革,王惠惠作为法官助理辅助法官办案,在此过程中他从前辈身上学到了更多的办案经验,也更加体会到了每一名当事人的困难。2019年,王惠惠作为员额法官,重新穿上法袍,这一年他的办案数量突破了300件。

“作为法官定纷止争是本分,能彻底化解双方矛盾,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是我的追求。”王惠惠这么说,也这么做。平日里,只要是接待当事人,哪怕再累再困,王惠惠也是尽其所能的去做。有时当事人记错电话,找不到承办法官,他也是热心帮着联系。“大家都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这又不是啥大事。”

重新穿上法袍后,王惠惠渐渐有了一个习惯——每次开完庭,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法庭。利用当事人签笔录的时间,继续给当事人讲清法理、讲明事理、讲透情理,努力调解案件,以求彻底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在王惠惠看来,基层法院的好多案件尤其是农村的案件,应当更加注重弥合双方当事人的社会关系。法官要注意情理法的交融平衡,办案过程中多一些耐心、细心,即使最后不能调解,让当事人对法院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和支持也是好的。

2019年2月,李某将阎良区某镇同村村民郭某诉至法院,两人都年过六旬,却因田头地垄发生口角,继而撕打,导致李某眼部受伤,花去医疗费10000多元。王惠惠看过案卷后,认为双方都上了年纪,又系同村村民,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果不能彻底化解双方矛盾,说不定以后还会产生冲突纠纷,本案宜调不宜判。于是,开庭审理了解事情经过后,王惠惠带着书记员先后来到村委会了解两人、两家在村上有无其他纠葛,双方之前关系如何,村里面有谁能和两人都说上话、讲通理,到关山镇派出所、司法所详细了解两人的调解经过,矛盾源头。经过不懈努力,王惠惠终于在村委员会的帮助下,在李某和郭某两家亲人的说和下,成功解开两位老人的心结,双方在王惠惠的办公室当场履行赔偿,握手言和。

“人从工作中可以得到乐趣,这是一种巨大的好处。而我很有幸,享受到了这种好处。”王惠惠感慨的说。

“当你第一次穿上法袍,坐在审判台上是一种什么感觉?”有人问王惠惠。

“我们都是普通人,能够保护每一个普通人平凡的生活,是我最大的幸运!”王惠惠斩钉截铁的说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