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惡為善,報應終會來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多情自古空餘恨”代表多情的人為情所苦,卻又難以自拔的無奈;“好夢由來最易醒”常用來形容美好事物的容易消逝。

正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簡簡吟》詩中所說:“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美好的事物總是容易逝去,好比美麗的彩霞容易吹散和琉璃容易碎裂一樣,美麗但不長久。


為惡為善,報應終會來


百歲開懷能幾日?一生知己不多人。

感慨人生快樂的難逢與知己的難求。人活在世間,本就盼望生活快樂,並有知己為伴,可惜一切世事都不如人意,人生總是遺憾無窮。

早在漢代的《古詩十九首》中就流露出了類似的感情:“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還告誡人們:“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人生在世,心胸開朗暢快的日子能有幾天?一生中能遇上的知己好友,也不過幾個人而已。


為惡為善,報應終會來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把所有的機關都用上了,真可謂聰明絕頂了;但到頭來反而為聰明所誤,連自己的性命也被算進去了。

這是《紅樓夢》中王熙鳳的真實描繪。她耍弄權術,重利盤剝,狡詐毒辣,謀財害命,妄圖總攬一切。到頭來上下埋怨,眾叛親離,惱羞成怒,鬱悶而死。

這兩句話現今常用來嘲笑、諷刺那些聰明的人物,指他們耍陰謀,搞詭計,自以為得逞,到頭來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落得身敗名裂。


為惡為善,報應終會來


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身體矮的人在臺下看戲,哪裡看的到臺上在演些什麼呢?只不過跟隨別人說好壞。

從前許多地方沒有劇院,演戲的是露天廣場搭戲臺,千萬戲迷站著看。看戲的人中,矮人的視線被前面的高個子擋住了,他什麼也看不見。戲臺上演的是什麼,他只能跟著前面的人說長道短了。

提醒人們,凡事要有主見,不能任意盲從、人云亦云,不能只知撿拾一些他人的話語,當做是自己言論的依據。


為惡為善,報應終會來


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

唐咸亨二年,州牧在滕王閣舉行宴會,王勃省親路過,因乘順風船趕上了宴會,當場作《滕王閣序》,從此名揚天下。

相傳宋代范仲淹鎮守鄱陽時,有一書生向其獻詩,訴說自己貧寒之苦。范仲淹觀其字秀,建議他去臨摹薦福寺顏真卿的碑文,可售得高價。

待書生第二天準備去臨摹時,薦福碑卻在頭一天夜裡被雷擊碎。比喻時機與命運,對於人的重要性。

時機到來,風會送你到滕王閣;運氣不好,薦福碑也會被雷擊倒。


為惡為善,報應終會來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這兩句來自明代馮夢龍的《醒世恆言》卷二十,全詩為:“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勸君莫把欺心使,湛湛青天不可欺。”

唐朝徐策養子薛蛟持徐策書信到韓山,搬來薛剛、紀鸞英夫婦人馬,欲反上長安。徐策聞報大喜,不顧年邁,上城觀望,見薛家兵精馬壯,益為歡悅,飛跑入朝,代其雪冤。

並迫使朝廷殺了當年在元宵節與薛剛無理取鬧的奸相張天佐之子張泰。正是:“湛湛青天不可欺,是非善惡人盡知。血海冤仇終需報,且看來早與來遲。”

為善為惡,到最後終究是會有報應的,只是有些來的早,有些來的晚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