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閱讀一本書(推薦閱讀方法)

大家好,我是小默。


讀書的好處很多人都知道,比如能夠開拓視野,提高認知,提高氣質等等。但是,對於閱讀的方法,卻很少有人用心去研究。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一個小時讀完一本書”,“每個月讀50本書”時,都會覺得不可思議,這樣讀書,有質量嗎?


事實上,一個會閱讀的人,真的可以做到在短時間內抓取書中的精華,併為己所用;而不會讀書的人,常常是從頭到尾看一本書,看到後面已經忘了前面的內容,反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在過去3個月中,我一邊學習高效閱讀的方法,一邊在頭條號做實踐,至今為止共讀了53本書,輸出了26篇文章和2篇視覺讀書筆記。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個高效閱讀的方法,讓你學會閱讀,愛上閱讀,從此進入知識的海洋遨遊~


方法超簡單,實操性特強,按照以下四個步驟,一步步操作,你就能在閱讀這件事情上跑贏大多數人。話不多說,我們開始啦~

如何更好地閱讀一本書(推薦閱讀方法)

如何更好地閱讀一本書(推薦閱讀方法)

動心


什麼意思?


動心,就是指在讀書之前,我們首先要問自己“看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


這樣做的好處,是幫助我們有意識地記憶。


在電視節目中有這樣一種遊戲:先是播放一個視頻,比如城市的宣傳片,然後向參賽嘉賓提問,這個視頻中提到了多少座城市?


如果在遊戲開始之前,參賽嘉賓沒有接收到任何信息,他們是毫無目的地觀看視頻,那麼就很難回答出這個問題。


但是,如果在遊戲開始之前,主持人給出了“與城市有關”的提示,那麼他們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就會有意識地留意與城市相關的信息,並且得出答案。


讀書也是一樣。


不帶任何目的的閱讀,最終結果就是,完全想不起來自己到底看了什麼;而帶有目的的閱讀,則會在看書的過程中,始終與自己的目的相關聯,在腦海中留下有用的信息。

如何更好地閱讀一本書(推薦閱讀方法)

具體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找到一本書,它可能是別人推薦的,也可能是你自己在書店遇到的。

下面以《人工智能》這本書為例。


然後,我們閱讀書的標題、簡介、作者信息和推薦語,瞭解這本書的大致內容,

簡介:“當人工智能時代成為必然,《人工智能》一書告訴我們:個人應該做些什麼,才能避免被AI取代?企業應該如何升級,才能在新的商業變局到來前抓住先機?我們無需擔憂和懼怕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我們所要做的,應當是儘早認清AI與人類的關係,瞭解變革的規律,更好地擁抱新時代的到來。”


作者: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李開復博士於2009年創立創新工場,曾任谷歌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微軟全球副總裁、蘋果交互式多媒體部門副總裁。


最後,回答一個問題,“我看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 快速瀏覽全書,並且根據自己的目的來篩選書中有用的章節。

我想要知道人工智能對我的工作是不是會有影響,需要著重閱讀的是以下這幾章內容:

第一章,到底什麼是人工智能?

第三章,人機大戰:AI真的會挑戰人類?

第四章,AI會讓人類大量失業嗎?


動心,是閱讀的第一步。

如何更好地閱讀一本書(推薦閱讀方法)

動眼


跟動心比起來,動眼更好理解一點,就是要認真地看。


讀書的時候,有人提倡“一目十行”,有人建議“逐字逐句地閱讀”,在我看來,這兩種方法各有優劣,適用於不同的場景,在這裡不作過多的討論。


比起看書速度,我更在意的是看書的認真程度。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體驗,在書店或者咖啡廳讀書的時候,周圍的人都在認真看書,你也會提起精神,坐得正直;而在家裡看書的時候,喜歡躺在床上,看不到5分鐘,就開始犯困,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讀書,都是跟“動眼”被打斷有關:

比如忙於工作,沒有時間讀書;

碎片化信息太多,無法專注地讀書;

工作繁忙,沒有精力讀書;

有趣的解讀版書籍很多,不想自己看書等等。

如何更好地閱讀一本書(推薦閱讀方法)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更加認真地讀書?

1.從被動閱讀變為主動閱讀:很多人雖然知道讀書的好處,也下定決心要好好讀書,但一旦工作忙碌起來,我們的精力十分有限,讀書就會被中斷。買回來的書,常常是隻看了封面和前幾頁,就放在書櫃上面積灰了。

在《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一書中,作者赤羽雄二提出,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將讀書的優先順序提前”:首先,我們要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告訴自己若想要生存、工作、不斷成長,就必須要堅持讀書。

比起睡前閱讀,更好的時間是早上起來立刻閱讀;

比起買到的書先放著,等有空再看,更好的方法的買到書立刻就閱讀;

比起把書放在書櫃上,不如放在每天觸手可及的地方。


這些看似細小的調整,都能夠幫助我們克服惰性,翻開書本。

如何更好地閱讀一本書(推薦閱讀方法)

2.創造讀書時間:對於時間,最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就是“時間就像海綿一樣,擠擠就有了。”


時間記錄和金錢收支記錄一樣,凡事做過記錄的人,都會刷新自己對時間和金錢的支配觀念:原來我的時間都花在這裡了!

我居然每天用那麼長時間看抖音?

怎麼上下班花了這麼多時間?


當一件事情被記錄下來的時候,我們才能夠客觀地看待這件事。


所以,想要創造讀書時間,我們可以通過記錄時間來了解自己的使用習慣,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時間支出,把它們更多地用在閱讀上。

如何更好地閱讀一本書(推薦閱讀方法)

3.放下手機和電子設備:只要消息提示,我們就會忍不住點開來看。


在閱讀的時候,儘量放下手機和電子設備,讓自己投入到閱讀中去,能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享受閱讀的樂趣。


動眼,是閱讀的第二步。

如何更好地閱讀一本書(推薦閱讀方法)


動手


經過了動心(提問+略讀)和動眼(專注+精讀),我們已經把一本書看完了。很多人做到這裡,就覺得大功告成。


對於真正的閱讀者而言,把書看完,閱讀只完成了一半。接下來,還有閱讀的另一半:動手和動口。


先來說說動手,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的方法有很多,在這裡我推薦幾種比較常見和好用的。

1. 摘抄:初級筆記,即把書中好的故事和句子摘抄下來。

2. 思維導圖:中級讀書筆記,給全書的框架做一個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最早由英國教育學佳東尼·博贊發明。他研究發現,人類的思維方式,不是線性的,不是表格的,而是放射性的:從一點出發,煙花式綻放。他提出了“放射性思維”的概念,和基於概念的思考工具:思維導圖。

運用思維導圖有以下三個建議:

①先從目標開始:把你閱讀的目的放在正中心;

②把想法寫下來:在一開始不熟練的時候,可以根據書中的內容,對目標進行解答,逐級延伸;熟練使用以後,要嘗試不看書本,用自己閱讀後的想法來填充內容。

③善用工具:以前很多人是在白紙上面畫思維導圖,現在可以用一些繪製思維導圖的軟件,比如XMind,幕布等。


3.思考筆記:高級讀書筆記,能夠就書中的知識延伸出自己的思考,舉一反三。


動手,是閱讀的第三步。

如何更好地閱讀一本書(推薦閱讀方法)

動口


閱讀的最後一步,用自己的話把書中的內容說出來。


這一步驟,是用來檢驗一本書看完之後,我們到底記住了多少關鍵步驟。


關於學習,有個著名的“費曼技巧”。

用你的語言,把你的模型,講給別人聽。你很可能會發現,講著講著講不明白了;或者你覺得明白了,別人就是聽不懂。這些地方,就是你理解的薄弱點。


如果我們在經歷了動心、動眼、動手之後,關上書本,卻發現自己無法將書中的內容複述給另一個人聽,或者是別人聽不懂,那麼,你就需要再次翻看這本書,重新理解,再複述。


這一點常常被人忽略,但它卻是讀書四大步驟中最重要的一步。你可能會覺得,要你對著別人說書,會感到尷尬,或者很難找到願意聽你說書的人。

如何更好地閱讀一本書(推薦閱讀方法)

其實,動口的方式也有很多種。

1.在心中複述:在讀書的時候,我們並沒有開口讀書,但是心裡也會出現一個默唸的聲音。複述的時候,我們也不一定要開口說話,只需要在心裡默唸,就能完成這個過程。


2.輸出讀書筆記:說話沒人聽,寫出來的東西,也許會有人看。寫作的過程,也是一種複述的過程。在寫作時,我們是在和讀者對話,怎麼樣才能讓讀者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容,就是我們需要不斷練習的技巧。

如何更好地閱讀一本書(推薦閱讀方法)

總結:


讀書的方法,也就是學習的方法,一個能夠高效閱讀的人,往往也是一個學習的高手。


在《認知天性: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一書中提到一個觀點:學習是挑戰天性的必修課。


我們的大腦天性懶惰,但是人類卻創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文明,正是因為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克服天性,通過學習來獲得更好的生存之道。


知名作者餘秋雨說,“閱讀最大的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每一個持續學習的人,時間都會給予他豐厚的回報。讓我們從讀書開始,學習正確學習的方法,過上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