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江”南林芝,川藏线上最极致的美丽与传奇

1909年,湖南人陈渠珍随军入藏戡乱,在林芝工布初见藏族少女西原,自此堕入一段惊心动魄,生死相随的乱世情缘之中。婚后西原随夫征战,不畏流矢,屡屡挺身而上。波密之役,于陈渠珍有救命之恩。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军中哗变,为安全计,陈渠珍率部众一百二十八人临渊抽身、冒死东行返乡,他们取道青海,渡哈喇乌苏河,入绛通沙漠,经柴达木盆地绕回中原。却不料中途迷路,误入羌塘无人区,于高寒之地陷入绝境,饥寒中倒毙者接二连三。

“西藏江”南林芝,川藏线上最极致的美丽与传奇

身为藏地贵胄女儿的西原,千里随夫,一路保护照顾陈渠珍。冒死狩猎野狼充饥。几乎饿死之时,仍把最后一块肉脯推给陈渠珍,含泪道:“我能耐饥,可数日不食。君不可一日不食。且万里从君,可无我,不可无君。”。

经历严寒,饥饿,野兽,人性的考验,七个多月的跋涉,1912年6月,他们终于回到内地,一行115人中,仅7人生还。而一路患难扶持的两人,有一处所可聊避风露时,西原却不幸患上天花,11月,香消玉殒于西安城。临终前,她对陈渠珍道::“万里从君,相期终始,不图病入膏肓,中道永诀。然君幸获济,我死亦瞑目矣。今家书旦晚可至,愿君归途珍重,幸勿以我念。”。

陈渠珍一痛之下遁入空门,24年后才能回首往事,著《艽野尘梦》一书,记录下这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经历,全书最后一句话是:余述至此,肝肠寸断矣!

“西藏江”南林芝,川藏线上最极致的美丽与传奇

带着这本薄薄的书,几天来,我们一直穿行在雪峰林立,峡谷深切,大江奔腾,道路蜿蜒崎岖的横断山区,其中的艰辛,疲惫自不待说。如今,当我就站在故事的主要发生地之一,海拔2700米的波密县城扎木镇,竟有一种如坠梦中的感觉。

四周群山环绕,雪冠连绵,茂密的森林如绿浪般奔涌至眼前。和大多数人对西藏草原辽阔,雪峰高耸,天地苍茫的想象完全不同,七月的波密,她的美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冰冷之美,而是明媚动人揽你入怀的温柔之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村镇,掩映在绿意之中的雪山,构成了一幅色彩明快,极富层次的立体图画。

印度洋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进入帕隆藏布河谷的波密地区,带来温润的气候和丰沛的降水,形成了典型的垂直气候分布带,海拔2700米以下属亚热带气候带,2700-4200米属高原温暖半湿润气候,4200米以上属高原冷湿寒湿带,冰川和森林成为波密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这里有中国最美冰川之一的米堆冰川、中国最美森林之一的岗乡云杉林、中国最大桃花谷等等,就像一块遗落在藏东南边的碧玉,似乎一切关于世外桃源的想象在这里都变得触手可及。

“西藏江”南林芝,川藏线上最极致的美丽与传奇

波密休整一天后,我们沿川藏线继续前行,白浪翻滚的帕隆臧布,水声于两岸的青山峭壁之中激荡回响,亦不知当年是枪炮声大于水流声,还是水流声掩盖了枪炮声。

二十几公里后,我们离开川藏线折向南边,不远处的岗乡林芝云杉林,是中国最大,最原始的高原山地温带针叶林区。这里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东北部,流沿江北上的印度洋暖湿气,在大拐弯区域形成“涡流”,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和热量,形成常年云雾缭绕的景观。这里也是青藏高原上现代海洋性冰川发育的中心区域之一,有著名的卡钦、则普、若果、古乡等冰川。其中尤以卡钦冰川为冠,雪线最高为4850米,其长达17公里,宽1000米的巨大冰舌末端伸入森林,探至海拔2500米的地方,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蔚为壮观。

岗乡主要生长着以林芝云杉、冷杉为代表的暗针叶林,林芝云杉系丽江云杉变种,树木高大挺拔,茂盛粗壮,有些树干直径可达2米,树高60—80米。每公顷立木蓄积量堪称世界之最。在茂密的林木层蔽荫下,林中灌木丛生,苔藓蔓延,藤萝缠绕,蜿蜒至树冠,加上松萝飘弋,光影斑驳,宛如电影中的精灵世界。

“西藏江”南林芝,川藏线上最极致的美丽与传奇

与之相对的川藏线北侧,为波堆藏布河谷的倾多乡,它是林芝地区著名的桃花景观中心地带之一。据12世纪成书的《德乌宗教源流》载:“波沃(波密)地方有一名妇女名甲姆尊,生有九子,其最幼者名唤玛聂乌比热,该儿舌大可覆面,指间有蹼相连,十分勇猛,具大法力,众人厌之,将其驱逐出境。”。玛聂乌比热经鲁朗、米林、朗县,最后到达山南地区的雅砻河谷,逢此地寻求国王之人,皆因其法力与变幻本领巨大:“众人曰:‘如此,请为我等之主。’并声言:‘此乃聂赤赞普也。”。如今,倾多镇辖区内就有一个叫“甲姆卡”的自然村。据当地村民讲,这地方很久以前叫“甲姆尊”,有千户人家。

“西藏江”南林芝,川藏线上最极致的美丽与传奇

聂赤赞普与神师蔡弥穆杰,一起修建了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开始了悉补野王统世系,成为西藏传说中的第一位藏王,也是吐蕃之先祖。公元七世纪,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了强盛一时的吐蕃王朝。

聂赤赞普开创的王位传到第八代藏王止贡赞普。“止贡”意为“死于刀下”,此王善技击,好比武,也许名字没起好,终死于权臣罗昂达孜的刀下,被抛尸雅鲁藏布江。赞普的两个儿子聂赤(与吐蕃第一代赞普同名),夏赤连夜逃遁,后来,长子聂赤在尼洋河旁被拥戴做了工布王,小儿子夏赤则逃回波密县倾多乡桑村。再后来,祸事平息,夏赤被接回山南,成为西藏的第九代藏王——夏赤赞普。

在波密期间,夏赤曾与一位叫措美布姆的女子生了一个儿子叫森格章。夏赤离开波密后,森格章在波密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地方政权——嘎朗王朝,成为第一代嘎朗王。于是,聂赤赞普的后裔形成三个分支,藏王传承体系,工部王传承体系与波密王传承体系。

“西藏江”南林芝,川藏线上最极致的美丽与传奇

继续前行不久,我们抵达以雨季常爆发“冰雪消融型泥石流”而闻名以古乡路段。一条四,五十米宽的水毁路横在我们面前,成堆的沙土和砾石从山谷直至公路下方,冰雪融水如小河一般奔流而下,打着旋,显得有些湍急。我们只得下车赤脚淌过水流,雪融水冰冷刺骨,一会儿双脚几乎没了知觉,在水流中几乎站立不稳。

驾驶员加大马力,冲入水中,只听底盘“乒乒乓乓”一通乱响,卷起的水花溅到车顶,着实叫人心惊,好在还是有惊无险地冲了过去。

“西藏江”南林芝,川藏线上最极致的美丽与传奇

此后便是著名的102滑坡群—通麦天险路段,大约4,5公里长,它们同澜沧江—觉巴山段,怒江山72道拐一起构建了川藏线“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的传说。2013年7月,当我第二次走过通麦大桥后不到一月,这座单塔斜跨大桥突然断裂,两车坠江,4人失踪。

如今,四个隧道,一座新大桥全部贯通。天堑变通途。实际上,这一段为世界第三的帕隆藏布江大拐弯处,群山叠翠,江水汹涌,景象极其壮观,可惜我们无法登高尽情欣赏。

“西藏江”南林芝,川藏线上最极致的美丽与传奇

过去很长时间里,封闭,险恶的地理环境和丰饶的物产,确保了偏安于此的波密王国。足可和吐蕃正统并存。而当地民风融合了康巴地区的彪悍和卫藏地区的精细,据说那时波密人多擅长剑术,长短刀不离身,直到20世纪50年代,波密仍以不羁的民风维持着一个半独立的王国状态。

通过《艽野尘梦》及其他历史资料,就能窥见这个地方的独特之处。清末,波密王部众经常剽掠过往商旅,并与川军发生冲突。“同治年间及光绪五、六年皆屡次投诚,屡次背叛。自恃地险民悍,不时出剿抢劫,焚杀重案,无岁无之。”。1910年,清廷驻藏新军波密平叛,初兵败于林芝东久,后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部川军攻占波密,波密土王白马策旺逃往墨脱。被墨脱宗宗本(长官)道布设计诱杀,清军消灭了其余波密头领,并留兵驻守。赵尔丰意欲于波密置县,改土归流,但不久武昌起义,计划搁浅。

这就是陈渠珍与西原传奇故事的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后,驻扎西藏各地的清军哗变溃散,撤出波密。白马策旺之婿旺钦顿堆返回波密称王,刺杀了墨脱宗本道布,并报复当年支持清军的各族头人。1927年,藏军第七代本率兵进入达兴,为旺钦顿堆所杀,双方正式开战。1928年,西藏噶厦政府派出五路藏兵进攻波密,旺钦顿堆逃往英属印度,被英国人软禁。其后死亡。传承了50代的波密王体系终结。1932年,噶厦政府完全控制了波密地区,1959年西藏土改后,波密建县。

“西藏江”南林芝,川藏线上最极致的美丽与传奇

穿过帕隆藏布江,我们依然在密林中行驶,似乎整个大地除了河流与道路之外,都被茂密暗绿的森林山体覆盖着。二,三十公里后,两边的地势突然开阔,大片绿油油的草甸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清澈的小河蜿蜒如玉带,错落有致的点缀着些红顶房舍,群山连绵,雪峰凛凛,林木苍翠,牛羊在草甸上悠然自得,我们仿佛进入一个童话世界。

“西藏江”南林芝,川藏线上最极致的美丽与传奇

人们常说:“到了工布鲁朗,会忘记自己的家乡”,这里就是林芝市巴宜区的鲁朗林海,平均海拔3385米,森林覆盖面积达80%以上,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近年来,凭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完善的接待条件,逐渐成为千里川藏线上最佳的旅游的,休整地之一。

就我自己的感受,这里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放松心情,自由自在行走在山林草甸之间,去静静聆听大自然回响中的优美旋律。

满眼高大挺拔的云杉、冷杉和松树组成的的森林,郁郁葱葱,如暗绿色海洋一般倾泻至谷底,变成低矮的灌木丛,与平缓起伏的草甸和谐衔接,林海向上伸入时聚时散的云雾间,若隐若现,与林立的雪峰冰川融为一体,似乎藏东多姿多彩,绮丽壮美的风景,都浓缩在这短短十几公里内。

“西藏江”南林芝,川藏线上最极致的美丽与传奇

出鲁朗镇,我们开始翻越以杜鹃花海闻名色季拉山,在这里,我们有幸得见因常年云雾缭绕,从不轻易示人而被称作“羞女峰”的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其巨大而尖峭的三角形峰体,棱角分明,直入天际,仿佛一半在天上,一半在人间的幻像。当地相传,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其上聚会和煨桑,那高空的旗云就是神们燃起的桑烟。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其4800米以上的相对高差,足以让绝大部分八千米的极高峰相形见绌。在藏语中,南迦巴瓦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还有一为“天山掉下来的石头”。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段中将南迦巴瓦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它还是西藏最古老的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

由于攀登难度极大,很长时间以来,南迦巴瓦峰都是未被人类登顶的最高“处女峰”,直到1992年10月30日中日联合登山队登顶成功,这也是唯一的人类登顶记录。

“西藏江”南林芝,川藏线上最极致的美丽与传奇

南迦巴瓦峰地处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交会处,它和对岸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属念青唐古拉山脉)夹持着雅鲁藏布江,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弧形槽谷,沿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谷发育成为世界第一大深切型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藏江”南林芝,川藏线上最极致的美丽与传奇

翻过色季拉山,我们在八一镇离开川藏线,折向南行,抵达140公里处的派镇大峡谷景区。在无数雪峰和碧绿的群山之中,雅鲁藏布江硬是切出一条笔陡的峡谷,穿越高山屏障,围绕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大拐弯。可惜云雾极大,在景区我们未能与南迦巴瓦峰有更亲近的机会。但一路相伴的大河风光,却给了我们极大的视觉冲击。

由于这些巨大山峰的高耸,对峙与屏障,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相邻的帕隆藏布大峡谷等,构成了地形上巨大的水气天然通道,使得从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湿热气流能沿峡谷向北、东、西各方向伸入,形成藏东南林芝、易贡、波密一带特殊的自然景观,也就有了从低山热带季风雨林、到山地亚热带常绿半常绿阔叶林、坡地暖温带常绿针叶林、亚高山寒温带常绿针叶林、高山亚寒带灌丛草甸和极高山寒带冰雪等组成的世界最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垂直带谱,被誉为“生物资源的基因库”。

“西藏江”南林芝,川藏线上最极致的美丽与传奇

回到林芝市所在地巴宜区,也就是原来的八一镇,同波密一样,这也是座青山环抱中的美丽小城。林芝古称工布,地处卫藏腹心,生活在这一地区的藏族便被称为工布藏族。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普雅砻王系外,有十二小邦”,工布即为十二小邦之一。在林芝广久乡雍仲错村的第穆摩崖石刻上,有块立于公元796—815年间的石碑,为公元8世纪藏王赤德松赞颁赐给工布王的盟誓文书,记录了工布藏族的起源:“永不令外姓为工嘎布王,只命嘎布莽王之子孙世袭。”。并勒石为记。

前面我们知道,第七代吐蕃王止贡赞普被杀后,他的长子聂赤成为工布人的首领,开始了工布土王的沿袭,所以石刻中有“工布王族系肇于一王兄”的字句。因为与吐蕃王室的血脉关系,工布在吐蕃十二小邦中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即使在吐蕃王朝灭亡后也一直遗世独立。

工布与波密是一对流着同一血脉的冤家,13世纪,工布王国突然从历史记载中消失,工布各地分别由贵族首领管辖,形成割据分治的局面。据传,工布王后裔率领部落东迁,在波沃(即今波密)重新崛起,建立了新噶朗王朝。直到17世纪噶丹颇章政权设置工布四宗,始有历史录,传说之外,400多年历史成为一个谜。1928年,最后一代波密王旺钦顿堆与拉萨噶厦政府开战,兵败被杀,古吐蕃王朝血脉至此湮灭。

“西藏江”南林芝,川藏线上最极致的美丽与传奇

从波密到林芝,细细的川藏线,把藏东南无数世界级的美景,串联成一条翡翠般的珠链。离开巴宜区90公里左右,川藏公路左侧有一个叫“太昭古城”的地方,很多游人路在此驻足留影。走过一条下坡小路,跨过吊索桥,我们来到尼洋河对岸,再穿过一座巨大的石牌坊,上坡,就是太昭村了。

在这里,我们依然能找到陈渠珍与西原传奇故事的线索。1909年,入藏戡乱的川军在此大败江达藏兵。战后,阵亡的汉族将士被埋葬在村子西侧的大象山脚下,至今仍残存有碑文的坟墓100余座和一块刻有“太山石敢当”的石碑,形成内地人在藏最大的古墓群。未撤回内地的汉人留下来,在当地娶妻生子,入乡随俗。他们的孩子长着汉人的脸孔,却说当地的藏语。据说,多年前跑长途的汉族司机路经此地,都会受到村民的热情招待。

“太昭”之名,源于江达村,藏语意为一百个村庄中的第一个。因沿尼洋河、娘布河有两条峡谷,谷中有99个村庄,而两河交汇处恰好是村子所在的位置,故而得名。在当地,我们还听到另一种说法,当年川军得胜后,清廷慈禧太后下旨撤军,统帅赵尔丰感恩太后诏书,遂改此地为“太昭”,当然,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民间逸闻而已。

“西藏江”南林芝,川藏线上最极致的美丽与传奇

仓嘉央措的诗里写道:“东方的工布巴拉,多高也不在话下,牵挂着我的爱人,心儿像骏马飞奔。”。站在尼洋河畔,两岸远山雪峰突立,青翠欲滴,与蓝绿色的江水如影随形,阳光映照,无数银光在蓝天下闪烁。河边草甸上,山脚田畴间,红的、蓝的、白的、紫的,五颜六色的野花尽情绽放,生机勃勃。不禁遥想当年,风华正茂的陈渠珍与西原,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纵马驰骋,相依相随,该是怎样一番动人的影像啊!

也许,最极致的美总是虚幻而短暂。发源于米拉山的尼洋河,藏语意为“神女的眼泪”。一滴偶落藏东南的晶莹眼泪,化为雪山下一条多情的河流。从波密到林芝,那些关于古老王国,血脉。相遇,守望爱情的传说与故事,最终都会融入这永恒时光幻化成的哀伤之河,流向远方。

对行走中的我们来说,翻过前面的米拉山,就是通往圣城拉萨的最后一段旅程。

注:图一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