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工廠復工了

4月27日,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的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工廠大眾汽車工廠復工,此前冠狀病毒疫情使該工廠經歷了其82年曆史上最長時間的停工。


昨天,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工廠復工了


在嘗試重啟業務的同時,為了不讓數萬工人的健康面臨風險,這家工廠對其運轉方式做出了100項調整。


大眾汽車公司最高勞工代表伯恩·奧斯特洛(Bernd Osterloh)說,公司從來沒有在這樣的條件下研發、生產和銷售車輛。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在歐洲肆虐,很多國家關閉邊境並執行隔離令,這導致歐洲的汽車製造商停止生產,這家大眾工廠在3月19日關閉。該工廠的復工象徵著歐洲為啟動經濟而做出的廣泛努力,歐洲有大約1400萬人從事著與汽車行業相關的工作。


這處龐大的工廠設施佔地650萬平方米。2019年,該工廠生產了約70萬輛汽車,每天生產3500輛左右。大約有6.3萬人在這裡工作,約佔該城市居民人口的一半。


重新啟動沃爾夫斯堡工廠非常不容易。該工廠依賴的供應鏈遍佈71個國家和2,600多家公司,這些國家和公司都在應對冠狀病毒的影響。大眾汽車已採取了100種不同的健康和安全措施,並徵得其工人的同意,該公司在工廠的8,000多張海報上展示信息,並在手冊中進行說明。


奧斯特洛表示,大眾正通過與工人之間的協議為德國工業設定標準。


該公司計劃根據零件的供應情況、政府要求以及汽車需求逐步增加產量,隨著冠狀病毒的傳播,汽車需求也下降。預計沃爾夫斯堡工廠本週將製造1400輛汽車,下週將增加到6000輛,佔疫情之前產量的40%。


大眾品牌電動汽車負責人托馬斯·烏爾布里希(Thomas Ulbrich)上週表示,在大眾汽車,工人的健康比生產速度更重要。


沃爾夫斯堡工廠將以8,000名生產線工人的規模復工,而不是通常的20,000名工人。最開始,一些員工的工作時間會減少,這樣安排是為了使到達工廠的工人不會碰到即將下班的工人。工廠希望工人每天早上在家量體溫並把工作服穿上,而不是到現場再做。工人們需要用肘部開門,在裡面行走時走成一列,按照地板上的標記隔開距離。


工人們在部門會議和午餐期間要保持一定距離,公共區域的座位也已減少,會議室改成了辦公室。食堂繼續關閉,工人們需要自帶午餐。為了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工廠已暫時移走了飲水機,空調設置為帶來儘可能多的新鮮空氣。


每個班次結束後,工具將被消毒,工人們將不再用手相互傳遞工具,而是將東西放到容器中,從而讓其他人能夠在安全距離拿起。整個工廠另外安裝了幾百個洗手設施。


工廠裡的車輛將進一步隔開,並且工人將盡可能在同一輛車上分別完成任務。如果無法保持1.5米的距離,工人將戴上口罩。


大眾汽車和其他製造商的另一個巨大挑戰是,確保進入工廠的大量供應商不會增加感染的風險。該公司表示,已經與全球4萬多家供應商和物流合作伙伴分享公司的100條安全計劃。


在疫情之前,每天有2,000輛卡車將大約21,000種原材料和車輛配件運送到沃爾夫斯堡工廠。現在,駕駛員全程都要留在駕駛室內,而且輪班期間將更頻繁地清潔用於卸貨的機械。


一名大眾發言人說,在整個疫情危機、停產期間,以及重新啟動工廠時,公司一直與供應商保持密切聯繫,以確保供應商能夠提供所需的零件。


大眾汽車在中國的經驗提供了借鑑,該公司在中國的33家工廠中已經有32家復工。


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中心的創始人費迪南德•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說,中國的汽車需求可能會迅速回升,但歐洲的汽車銷量可能至少需要10年時間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


他還表示,與競爭對手雷諾和雪鐵龍等汽車公司相比,大眾以及寶馬、戴姆勒等德國汽車公司在疫情後的表現將會更好,因為後者在中國的業務規模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