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深度体验,美好感受,人文情怀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阿旃陀石窟外观

被誉为『印度的敦煌』,世界文化遗产

01

佛教建筑——石窟

佛教建筑有许多种类,石窟是其中最古的形式之一,在印度称为「石窟寺」

石窟,就是开凿于山石、崖壁间的洞室,最初是佛教的修行之地,佛教术语叫“僧伽蓝”。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阿旃陀石窟

开窟于山,修行于窟有一种神圣的象征意义,山崖从物质形式本身就有两层意味。一是区别于世俗生活的隐世,“隐世”作为古印度人生四段的一重要阶段,积淀深厚。当然佛教的“隐世”也不完全相同于传统的隐世,而有修己度人和普渡众生的内涵。但与市俗生活区别开来的“隐”之义还在。二是显示了隐世苦修的决心。“苦修”作为古印度的修行传统,源远流长。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阿旃陀石窟

石窟本是佛教僧侣的住处,佛在世时就已经存在了。一般石窟寺是开凿岩窟成一长方形,在入口的地方有门窗。石窟中间是僧侣集会的地方,两边是住房。后来发展成为两种形式:一种叫做「礼拜窟」,一种叫做「禅窟」

礼拜窟雕造佛像,供人瞻仰礼拜,禅窟主要是供比丘修禅居住的。

礼拜窟有作前后两室的,也有单独一室的。其入口处有门,上面开窗采光。其平面有马蹄形的、有方形的。内部装饰有在石壁上雕凿佛像,也有在中心石柱雕造佛龛、佛塔,也有在石窟四周作壁画的。

印度现存的佛教石窟以公元前一、二世纪至公元五世纪时所造的阿旃陀石窟重为最著名。其建筑、雕刻和壁画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卷十一)中曾概括地把阿旃陀石窟的位置、建筑、雕刻、民间传说等生动地记述下来。这些记述现在已成为

记载印度阿旃陀石窟最宝贵的古代文献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阿旃陀石窟壁画

02

佛窟东传

石窟艺术东传西渐路线

犍陀罗地区→西域(龟兹石窟群,高昌石窟群)→河西走廊(敦煌莫高窟,天梯山石窟)→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邯郸(响堂山石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 河西走廊 → 西域

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同时,也在向中亚传播,进入我国的西域地区。对于佛窟的东传西渐过程一定是反复影响的,尤其在社会动荡的时候,会加速地区之间的交流与进程。在中原的僧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回河西、西域区域,在这个过程中将中原的佛像艺术传播在这里,掀起了新的内容。在隋唐以后佛教不仅遍及全国,还修缮扩建了大多数石窟,现今看到的石窟,大多始建于南北朝,兴盛完善于隋唐。

在西域地区出现了产生了一颗颗明珠,最光灿夺目的,就是被佛教艺术史家统称为龟兹石窟的克尔孜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撒姆石窟、克孜朵哈石窟、玛扎伯哈石窟和托乎拉克埃肯石窟。

西域石窟来源于印度,又不同于印度。石窟的形制一下变得多样起来,有支提窟、大像窟、讲经窟、毗诃罗窟、禅窟、罗汉窟、仓库窟,其实,就功能而言,就是两类,前三类为礼拜窟的分化,后四类为生活窟的分化。重要的是支提窟和毗诃罗窟在数量上与印度石窟比发生了变化。

印度石窟是支堤窟少,毗诃罗窟多,如阿丹陀26石窟中,支提窟4,毗诃罗窟22。而龟兹石窟是支堤窟多,毗诃罗窟少。由此可想,印度石窟主要用于僧人们的修行,龟兹石窟主要服务于信仰者和求佛者的乞拜

前者主要对内修行,后者主要对外服务。对内修行,修行者专心的是佛陀的最高境界:涅槃。塔中心和塔像一体于此最为适合,对外服务,求佛者需要的是能赐福避灾的偶像,塔的需要骤减而像的需求大增。因此,在两类窟数量上的变化的同时,是佛窟建筑形式的变化和核心形象的变化。


龟兹石窟以支提窟占多数,支提窟又演为多种形式:中心柱型、方形平面带明窗中心柱型、方形平面无中心柱型、长方形纵券顶小型、长方形平面纵券顶带坛基型。

五类型中可归为三类:

第一、二型为中心柱型;

第三、四型为无中心柱型;

第五型为中心柱的演变。

公元四世纪到八世纪之间,印度佛教的建筑艺术向东传播,我国西北,如新疆的库车,甘肃的敦煌,山西的云岗,河南的龙门,河北的南、北响堂山等地现存的古代石窟,就是首先吸取了印度石窟造型艺术而建造的。

敦煌石窟是我国现存比较完整的石窟群之一,它自北魏历隋唐五代宋元至清一千多年,共计开凿一千多窟。

北魏洞窟形式都是摹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前面入窟地方有一个「人」字形披间,是便于礼佛跪拜的前庭,窟的后半部有一个龛柱(中心柱),是为礼拜时遵照印度习惯回旋巡礼用的。

隋唐洞窟大约有两种:一是沿用北魏的龛柱形式

一是中央平广而三面有笼壁的形式。后来建造增多,为省工起见,把龛柱改成须弥座和屏风,别创一种洞窟的形式。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克孜尔石窟壁画

03

石窟时代鉴别

各时代石窟雕刻作品的鉴别,主要是从其面相、花纹、服装等加以观察。

如六朝面相多是丰圆,后期较为瘦长,唐代则是颊丰颐满。

衣纹最初用汉代传统的阴线刻法,后来兼采用西域的凸起线条,更发展成为直平阶梯式的衣纹。服饰一般是采用印度的装束,由单纯而逐渐演变为复杂。各个时代作品的这些特征,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天才。

云冈石窟外观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在我国广大土地上,从新疆的库车、高昌,甘肃的敦煌、永靖,大同的云冈,义县的万佛堂,洛阳的龙门,太原的天龙山,邯郸的南、北响堂山,济南的千佛崖,南京的栖霞山,杭州的飞来峰,四川的广元、大足到云南的剑川,有一连串的石窟寺,分布在各个名胜地区,把我们的锦绣河山点缀得更为雄伟和富丽。

这些石窟的雕塑、壁画等,是我国古代艺术家把传统的艺术和外来的影响密切会合起来而创造的珍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所有雕塑和绘画虽都以佛教故事作题材,但其中也有反映各个时代人间现实生活的情景,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宝贵资料。

龙门石窟造像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响堂山石窟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麦积山石窟造像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天龙山石窟菩萨像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大足石窟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石窟魅力,东传西渐的中国审美!

佛教石窟如何在中国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又是如何在中国传承与汉化?佛教中的佛、菩萨、弟子、明王等等,又在发挥什么角色?如何用艺术的审美去审视佛教语言下的石头载体?


若想对佛教艺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与全面了解,尤其根据时代脉络去欣赏石窟的发展,比如石窟、壁画、彩塑等等……


为您推荐

晋行记与常青教授共同推出

《中国石窟艺术》线上课程

系统的课程学习、良好的交流氛围

志同道合的同伴

助你与艺术更进一步!

请私信小编获取课程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