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5月刊 | 五月是剛誕生的夏天

《青春》5月刊 | 五月是剛誕生的夏天

《青春》2020年第5期預告

本期“青春文都”專欄,在本刊顧問、詩人杜駿飛教授的傾心策劃、組織下,不僅刊發了閻連科關於其作品的內部世界及其對當下文學創作形態的深度訪談,更精心組織了彩色版面的“文都傳”專欄。這是一次傳統文學紙刊的有益嘗試,即在文本形式、媒體形式的互動性、跨文本鏈接方面,進行了一次具有引領意義的嘗試。我們甚至想象,這種跨文本的組合形式,是否會代表乃至催生一種文學創作的新形式、新潮流?

“新青年”欄目中,彭逸如的《噁心》、馬琳超的《米諾魚》和陳欣然的《琵琶魚》這三篇小說,其獨特之處首先在於寫作形式上的新嘗試,那就是:用英文進行原創,然後經由創意寫作班的成員翻譯成中文。用英語創作,讓他們脫離了母語中可能有的習慣、陳詞濫調與思維桎梏,得以突破原有的各種關於寫作的條條框框,真正開始進行文學創作。這種大學生的二語創作,是一次有趣的“創意”。

如果說前面的三篇小說,展現了一種西方式的文學形式和思考模式,那麼陳百儀的《他們經過的地方鮮花盛開》,則為我們呈現了一種中國化的情感表達路徑,一種團圓式的、歸屬感強烈的美學軌跡。這種情感與前面幾部小說展現出來的虛妄和虛無,是完全不同的。作者通過對好朋友之間奇怪、奇妙又奇特的情感經歷的曖昧處理,以及對青春的別樣禮讚,能夠看出一代年輕人身上的生命熱情和複雜情感。雖然僅憑這幾篇小說,還不能觀照當下青年寫作者的精神全部,但能從他們的文字和情緒中,捕捉到不少關於他們寫作的信息,比如人生經驗範疇的狹窄、生活中厭惡與歸屬的悖反,以及一種生命抉擇的猶疑、妥協或者不徹底。這是快意但不快樂的一代人。

“韓東讀詩”欄目,推薦《魯羊最新詩歌》。魯羊是當代最有可能性的作家,以小說名世,寫詩多年卻鮮為人知。他自覺隔絕於詩壇,隔絕於有關當代詩歌的種種紛爭,因此他的詩帶有很強烈的私語性質。讀魯羊的詩彷彿穿過了詩歌世界而進入到它的基底,也許就是它的目的也未可知。

2020年第5期目錄

青春文都·文都傳

王獻之/ 杜駿飛

大家談

《青春》訪閻連科/ 閻連科 杜駿飛

閻連科談“作家的焦慮”/ 閻連科 謝海燕

中篇小說

風生水起/ 丁國祥

短篇小說

人生拼圖/ 苔米

機器人時代的讀寫/ 黃金明

刀尖上舔血/ 高原雲嶺

新青年

他們經過的地方鮮花盛開/ 陳百儀

噁心/ 彭逸如 著 吳玫 譯

米諾魚/ 馬琳超 著 劉思典 譯

琵琶魚/ 陳欣然 著 金雨沁 譯

厭惡與歸屬的悖反/ 韓松剛

韓東讀詩

魯羊最新詩歌/ 魯羊

大學生詩頁

以心種詩的少女/ 馬鈴薯兄弟

詩歌作業(組詩)/ 蔡欣翊

魚與鳥(二首)/ 謝瑜

過冬/ 阿啾

跌到午後的身體/ 左鍾

在伊犁(二首)/ 史雲鵬

睜開眼卻又閉上/ 陳齊城

雲陣

在黃龍/ 阿壠

在樓頂種菜(二首)/ 於邦

秋末/ 楊強

新生活(三首)/ 王笑風

曾經(二首)/ 姜華

無人區(組詩)/ 小北

問夢/ 非離

美文/評論

贛榆與我/ 賈夢瑋

愛民鄉紀事/ 王霞

故鄉的長魚面/ 王宏啟

夫妻蟬/ 韓娟

隱痛與救贖/ 何晛含

悅讀

費爾南多·佩索阿/ 育邦

陳彥:《聊齋志異》等

《青春》編輯方針:新銳、包容、多元

雜誌面向社會誠徵優秀原創小說、詩歌、隨筆、評論稿件,歡迎具有探索精神和文學追求的寫作者投稿。

小說:[email protected]

詩歌:[email protected]

隨筆、評論:[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