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的相親,多方權衡的愛情

說起相親,相信誰都不陌生,如果反溯回去尋找一下“相親”這種現象的源頭,可能幾個朝代都不止。現在,每個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婚介場所,大到做成產業、小到一面“牆”,為的就是給茫茫人海中尋找另一半的單身男女牽線搭橋,促成相親,進而可能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緣。似乎對於很多人來講,相親已成為擦出愛情火花、走進美滿婚姻的必經之路,這一點在體制內尤為突出。

體制內的相親,多方權衡的愛情

一、相親前奏曲

既然是相親,那還是區別於一見鍾情、兩小無猜的,似乎也沒有什麼海枯石爛、海誓山盟,倒是多了幾份理性與權衡。能否促成相親首先要經過層層把關,相親準對象之間互相拿著“一副牌”,同時一一展現給“媒人”,“媒人”進行溝通斡旋,最終決定給不給雙方聯繫方式進一步的溝通交流。

1. 工作單位怎麼樣。體制內找對象,首先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哪個單位的,這個會對接下來能不能相親產生很大的影響。假如一個小夥是體制內的,另一半準相親對象是私企的話,如果家庭條件或者父母沒有助力的話,恐怕會直接PASS掉,這不是對什麼職業的歧視,畢竟每個人都有選擇幸福的權力,也不能算一種風氣,可能講究的是“共同語言、門當戶對”吧,這也是同為體制內的人最終走在一起的概率極大的重要原因。此外,同為體制內的,強勢部門的人要加分更多,比如委辦、府辦、組織、財政等的同事,會更挑剔一些,因為這些人“前途”預期更好,哪怕家庭、個人長相差一些。

體制內的相親,多方權衡的愛情

2. 家庭條件怎麼樣。家庭背景是關係到相親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現在的年輕人更現實,房子、車子似乎成了婚姻的標配。男孩子如果沒有房,恐怕會要大幅降低對對方的條件要求。這個聽起來很殘酷,但是實事,不管我們怎麼抨擊他們太物質。如果家庭條件佳、父母能力強,那簡直就是“香餑餑”,參加十幾次甚至幾十次“挑花眼”是常有的事。

3. 個人條件怎麼樣。這個在體制內恐怕是最不重要的條件,一來進入體制內的年輕人基本都是通過嚴格的考試、審查、篩選的,身高、長相、性格等不會太差,二來就算相對來說差一點,只要上面前兩個條件好,這一項也可以適當放寬標準。

體制內的相親,多方權衡的愛情

二、相親進行曲

基本把雙方的情況翻個底朝天,權衡的砝碼都擺在彼此面前,“合適”的話才開始真正的相親,先加個微信聊聊,由於工作性質差不多,其他的物質條件都知道,所以感情加深的會非常快,我身邊的幾個同事,大多都聊了一個周就開始見面了。

1. 吃飯逛街是常態。相親套路式的方式就是吃飯誑街看電影,總之就是找個去處進一步增進感情,要知道相親來的愛情夾雜了很多物質方面的東西,缺少了精神層面的寄託,兩個人在一塊就是要儘快彌補這些欠缺。當然,相親來的愛情並不是沒有浪漫,很多人都相見恨晚,恨不得每天膩在一起,一些人也製造了一些求婚、驚喜的浪漫環節,讓人感覺幸福滿滿。還有的選擇外出遠行,讓兩個人有更深的溝通和了解。

2. 組織幫忙也常見。說實話,通過中間人的相親僅是一種形式,相親的方式有很多,組織幫忙也是一種常見方式。比如,每年團委或者某某協會組織的聯誼會,儘管沒有明說,其實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讓更多體制內單身男女在聯誼中相中“自己的白馬王子、白雪公主”。

體制內的相親,多方權衡的愛情

三、相親交響曲

1.父母的把關。畢竟是兒女終身大事,儘管雙方“硬件”條件都瞭如指掌,但父母會持續的跟蹤把關,比如我當時與我對象相親的時候,第一次見面,她的父母就跟著,大家一塊吃個飯,聊聊家常,瞭解的更深入一些,還好我順利的通過了第一關。儘管有些尷尬,但可以理解。

2.親友團的助力。體制內相親,助力更多的還是好友、閨蜜,尤其是前幾次見面,總會有人帶個電燈泡。不過,別小看這個電燈泡,有些時候能夠發揮出鯰魚效應,讓感情迅速升溫。

體制內的相親,多方權衡的愛情

四、相親圓舞曲

相親的最終目的還是婚姻,大家都是衝著成家去的,不是玩一玩、看一看,尤其是體制內的人,你如果虛情假意、欺騙別人,保證後來再也沒有相親的機會,因為大家的圈子就是那麼大,身邊共同的朋友眾多,你的狐狸尾巴基本沒有藏身之地。事實上,身邊的同事都是極其負責的,相親合適的也都走到了婚姻殿堂。圓滿的相親,一般有幾個特點,

一是感情穩定超過一年,不是說沒有吵架,吵不散、打不斷,說明離結婚不遠了;二是彼此家庭接受,雙方開始融入彼此的家庭,接觸到彼此的親朋好友;三是進入居家模式,常常聊一些居家話題,或者共同裝修、購買生活用品等等。

體制內的相親,多方權衡的愛情

愛情是美好的,與一個人從不認識到熟悉、戀愛、結婚、生子、白頭偕老更是幸福的。夾雜利益權衡的相親,並不是愛情不純,相反有一定物質基礎的愛情更圓滿、更幸福。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歡迎添加關注,聊聊體制內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