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免費、油價走低……為何物流企業還沒迎來好日子?

文/崔君

為了緩解疫情帶來的壓力,促進企業復工復產,交通運輸部發布《交通運輸部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免收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的通知》,通知提出“從2月17日0時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結束,所有依法通行收費公路的車輛免收全國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而隨著全球疫情蔓延,油價持續走低,這些利好都讓步履維艱的物流企業看到了些許希望,但這真的能解決物流企業在疫情下的危機嗎?

疫情下物流企業的生存危機

根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1季度GDP初步核算數據,1季度GDP絕對額比上年同期增長-6.8%,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增長是-14%。可見新冠疫情無疑是一隻名副其實的黑天鵝,給各行各業帶來無法預料的巨大沖擊,物流行業也不例外。

對比2003年“非典”疫情,本次新冠疫情影響範圍更大,持續時間更長,據德勤學院的分析,2003年時物流行業經歷了收入降低和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收入下降約20%,總成本上升約14.5%。而據本次疫情調查結果顯示,物流企業業務規模有不同程度的萎縮,相較於去年同期(1-2月),業務規模整體萎縮約40%;對全年業務規模變化的預測為整體萎縮20%。五成以上企業預估2020年度將虧損5%以上。

高速免費、油價走低……為何物流企業還沒迎來好日子?

(國家統計局發佈)

本次疫情對物流各細分行業衝擊大,可能造成行業整體的“斷鏈”危機。由於整個供應鏈某個或某些環節復工不充分,導致產業鏈上、下游銜接不暢,使得生產企業、物流企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復工“難復產”情形。原材料生產企業有貨運不出;物流企業收了貨由於幹線受阻導致貨物積壓,倉儲壓力大,甚至某些分撥中心出現爆倉現象;需求端企業缺乏原材料生產停滯,整個供應鏈的運轉受到嚴重影響,由此也導致物流環節各項成本激增。

高速免費、油價走低……為何物流企業還沒迎來好日子?

高速免費通行,油價持續走低,並不意味疫情下物流成本降低

由於疫情,整個物流行業都受到巨大的影響,尤其對於第三方物流企業來說,客戶貨量減少導致裝載率下降,與供應商結算的平均運費成本上漲。加之各地抗疫政策、檢查要求等不同,而導致整個車輛的週轉效率降低,也是導致車輛供應減少。人少車少,每一條運輸線路資源都是個香餑餑,各大同行爭相搶奪,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雖然目前全國收費公路免收通行費,近期又因為油價的下跌,使得運輸成本得以小幅降低,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物流企業運輸成本高的問題,物流行業的市場資源與運輸資源依然不匹配。可以說,免去的路橋費和下降的油價還不足以覆蓋由於疫情導致的運輸成本上漲。物流企業只能打掉牙齒和血吞,其中的苦與淚也無法為外人訴說。

疫情帶來的企業反思與發展建議

在面對突發事件衝擊和供應鏈斷裂情況下,如何從企業本身經營角度出發,建立應急預案與長效發展機制?以緩解突發事件對企業員工管理、運營服務及供應鏈上下游關係的打擊和負面影響,值得業界思考。有業內專家就此提出以下幾點:

一是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性。雖然疫情全面衝擊著物流與運輸行業,各類物流企業面臨著程度不同的經營與發展壓力。在這樣的環境下,物流公司與企業客戶除了抱團取暖共克時艱之外,還需要對未來即將產生的業務恢復、需求暴增作出及時的反應與應對,同時,作為綜合性物流企業,業務多元化可以有利於通過調整不同的策略來降低損失,給客戶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如供應鏈管理、多式聯運、倉儲、物流園區、物流金融綜合等。

二是物流管控能力的重要性。自營模式或直接掌控到終端運力資源的物流企業可以保持常態化運營。一方面,企業員工統一由總部管理,員工穩定性強,在突發性事件下,能夠更充分保障公司的正常運轉;另一方面,企業政策執行性強,可以更加有效進行內部統一管理及政策實施,如防疫措施等能夠更有效執行,儘量減少疫情傳染事件。對於非直接管控物流資源或對物流資源管控力弱的企業而言,疫情期間就面臨著有貨運不出,有倉存不進的局面。

三是數字化升級的緊迫性。

此次疫情充分顯露了數字化對物流資源高效匹配、快速響應需求變化的重要價值。物流企業數字化是對所有物流資源,包括倉、車、貨、人、客戶的全流程信息化、線上化。依託於全流程數字化,物流企業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物流資源的高效匹配與供應鏈協同,快速完成救援醫藥和生活物資運送。在人員短缺、運送車輛資源緊張的情況下,數字化程度越高的企業業務恢復正常運轉的能力越強,並能快速將分散的需求端與供給端連接,搶佔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信息化和線上化程度較低、依賴於傳統人工操作對接業務的企業,業務基本陷入癱瘓,而且疫情結束後將面臨被淘汰風險。

四是智能化升級的重要性。物流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近些年行業積極倡導向自動化、智能化轉型,但主要集中在電商領域。疫情暴露了企業內部存在問題與短板,企業可以考慮加大自動化倉庫建設、智能化技術設備等方面的投入,規避因人力不足、運作效率低等帶來的負面影響。

五是總結應急物流保障經驗。疫情發生後,國家立即啟動應急機制,物流企業積極響應號召,全力配合支持醫療用品和生活物資保障供應。但是,隨著疫情發展變化,應急體系中的短板與問題逐步顯露出來,需物流企業共同反思、總結經驗教訓。

物流作為戰略性支撐行業,對本次疫情的防治作出了重要貢獻,相信物流業歷經風雨與考驗之後,必將不斷創新改善與進步,在未來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

《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微信號:clpmaweixin

高速免費、油價走低……為何物流企業還沒迎來好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