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院試點繁簡分流改革,3個月在線庭審案件5.3萬件

4月23日,北京高院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全市三級法院“全域”開展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當前,在線訴訟已成為人民群眾普遍司法需求,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線司法優勢進一步凸顯,需求進一步擴大。改革試點工作自1月15日正式啟動以來,北京法院已在線立案4.2萬餘件,在線庭審案件5.3萬餘件。

北京法院試點繁簡分流改革,3個月在線庭審案件5.3萬件

今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方案》和《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實施辦法》,正式啟動為期2年的試點工作。

改革試點不僅將特邀調解組織、特邀調解員主持達成的調解協議納入司法確認範圍,而且將小額訴訟程序標的額基準提高至人民幣5萬元以下,對於標的額在人民幣5萬至10萬元的案件,允許當事人合意選擇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同時將需要公告送達的簡單民事案件納入簡易程序適用範圍。

針對電子訴訟規則,改革試點明確在線訴訟活動與線下訴訟活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確立完善在線庭審規則,將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納入在線庭審範圍,細化明確排除適用在線庭審的情形以及線上線下相互轉換的機制。

北京高院副院長靳學軍介紹,北京法院圍繞優化司法確認程序、完善小額訴訟程序、完善簡易程序規則、擴大獨任制適用範圍、健全電子訴訟規則等五個方面,結合全市法院工作實際,制定出臺了六個配套實施細則。

尤其在電子訴訟方面,北京法院開發上線“雲法庭”,突破空間、網絡、時間限制,實現“打開電腦即有法庭”和多端口實時協作開庭,於疫情防控期間滿足了人民群眾在線訴訟的需求。

此外,為解決實踐中“送達難”問題,北京法院通過明晰電子送達方式、統一電子送達平臺、固化電子送達的內容、嚴格電子送達規範流程等規定,有效保障了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截至目前,北京法院已建立起包含3000餘名律師在內的電子送達地址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