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為什麼病人去醫院首先要化驗血嗎?

誠信無價3


不少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每次去醫院,醫生都要讓我去找護士抽血、做檢查呢?我的病應該和血液沒有什麼關係啊!

比如說,白癜風作為一種色素脫失性皮膚疾病,除了專業的皮膚CT檢測、wood燈等檢查外,還要進行血液檢查,這是為什麼呢?血液檢查和出現白癜風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血液化驗,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就能知道為什麼了。

一、什麼是血液化驗

(一)血液化驗

血液生化檢驗作為臨床檢驗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項實驗室檢驗手段,是指由臨床實驗室(可以是醫院中檢驗科、實驗室、也可以是獨立的檢驗所、第三方檢驗公司)為臨床醫學提供的一系列血液化驗工作和項目的結果,可通過不同檢驗標誌物的合理選取實現對不同類型患者病情的有效診斷及評估。

臨床檢驗包涵血液化驗,更加全面,是指將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和脫落物等標本,通過目視觀察、物理、化學、儀器或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並強調對檢驗全過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後)採取嚴密質量管理措施以確保檢驗質量;從而為臨床、為病人提供有價值的實驗資料。

此外,在臨床檢驗中,除了血液檢驗(血液生化檢驗)外,還有其他兩種檢驗:

1.尿沉渣檢驗

尿沉渣檢查是指用顯微鏡對離心後的尿液沉渣物(尿中有形成分)進行檢查,是尿液幹化學分析儀不能替代的。

對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來說,尿沉渣檢驗十分重要,比如說,腎性氨基酸尿、男性尿道癌、妊娠合併急性腎盂腎炎。

2.便常規檢驗

便常規檢驗可以瞭解消化道有無細菌、病毒及寄生蟲感染,及早發現胃腸炎、肝病,還可作為消化道腫瘤的診斷篩查。便常規化驗包括檢驗糞便中有無紅血球和白血球、細菌敏感試驗、潛血試驗以及查蟲卵等。便常規檢查對於判斷人體健康狀況是必要的檢查項目。

主要有三個部分:①糞便標本的收集;②鏡檢標本的製作;③鏡檢結果及其報告。

(二)血液化驗的內容

1.血液化驗步驟

①開具血液化驗單(不同地方叫法不一樣,有的叫抽血檢查單)。

②樣本收集。由專門的醫務人員進行抽血,並保存送至相應的檢驗科。(溫馨提示:抽血化驗需要空腹,因此建議各位朋友早晨8點左右去。以避免身體虛弱的朋友發生低血糖現象。)

③在醫務人員給你做好止血操作之後的等待時間裡,運送工人定時分批將血液送到檢驗科的各個組化驗,一般分為生化,免疫,血化,急診,PCR,核醫學科。

④領取血液化驗報告單。一般生化、急診、血化組的報告當天就可以拿,其他一般第二天出報告,就是一些特殊項目要等一兩週這樣,工作人員在抽血後會特別告訴你。根據出單時間到自助取單機上取報告。

2.化驗項目

血常規檢驗就是血液生化檢驗的主要內容。

白細胞計數、白細胞分類計數、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體積分佈寬度測定、血小板計數以及血細胞體積。

二、為什麼要進行血液化驗

血液化驗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根據血液化驗指標的檢測結果來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疾病發展狀況等進行評價,從而做出科學合理的醫學判斷,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前面我們介紹了血液檢驗的內容,其中包括化驗的項目。那這些項目指標為什麼能提供醫學判斷依據呢?

下面我們為大家介紹幾個主要指標:

1.白細胞計數

白細胞是人體最重要的造血細胞之一,由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以及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這五種組成,主要功能是幫助人體抗擊感染、提供免疫力。

正常範圍——成人:(3.5~9.5)×109/L。

偏高——(1)生理性偏高:暫時性現象,不需要過於擔心,常見的如分娩期、劇烈運動後。(2)病理性偏高:①由各種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及化膿性炎症,如闌尾炎、扁桃體炎;②全身感染,如肺炎、敗血症;③中毒,如鉛中毒;④急性出血、急性溶血及手術後;⑤惡性腫瘤、白細胞等。

偏低——①病毒感染,如重症肝炎、流行性感冒;②傳染性疾病,如瘧疾;③血液學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④化學物品/放射損失,如鐳照射、晚期砷中毒;⑤自身免疫學疾病,如系統性紅狼斑瘡;⑥脾功能亢進。

2.血小板計數

血小板是從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胞漿裂解脫落下來的小塊胞質。巨核細胞雖然在骨髓的造血細胞中為數最少,僅佔骨髓有核細胞總數的0.05%,但其產生的血小板卻對機體的止血功能極為重要。此外,血小板只存在於哺乳動物身上,其他動物(如鳥類、兩棲類)循環系統中的血栓細胞則為完整無缺的單核細胞。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作用,修補破損的血管。血小板的壽命平均為7~14天,當人體受傷流血時,血小板就會成群結隊地在數秒鐘內奮不顧身撲上去封閉傷口以止血。血小板和血液中的其他凝血物質——鈣離子和凝血酶等,在破損的血管壁上聚集成團,形成血栓,堵塞破損的傷口和血管,血小板還能釋放腎上腺素,引起血管收縮,促進止血。

正常值範圍——(100~300)×109/L。

偏高——當血小板計數>400×109/L時即為血小板增多,常見於①原發性血小板增多常見於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等;②血小板增多症常見於急慢性炎症,缺鐵性貧血及癌症患者,此類增多一般不超過500×109/L,經治療後情況改善,血小板數目會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③此外,脾切除術後血小板會有明顯升高,常高於600×109/L,隨後會緩慢下降到正常範圍。

偏低——當血小板計數<100×109/L即為血小板減少,常見於①血小板生成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②血小板破壞增多,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等;③血小板消耗過度,如瀰漫性血管內凝血;④家族性血小板減少,如巨大血小板綜合徵等。

除了白細胞、血小板之外,血紅蛋白、血細胞等其他內容十分重要,其檢驗結果能夠科學準確地反映出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從而輔助醫生做出合理的判斷和評價,以更好地制定治療方案。

三、血液化驗需要注意的事項

1.血液檢驗要選擇正規醫院/體檢機構,使醫療技術得到保證、個人健康得到保障。

2.抽血前要保持空腹,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此外,還要注意檢測前一天要選擇一個較為清淡的飲食。

3.在身體異常情況下,要先諮詢醫生,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血液檢驗。

4.抽血時,要注意做好消毒衛生,避免傷口被感染。

5.保持心情放鬆,不要對血液檢驗產生異常情緒。

四、總結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白癜風和血液檢驗之間有什麼關係?

通常,白癜風患者的血液黏滯度的增高不利於血液流動,易發生微循環障礙,治療白癜風時檢查血液是為了能從患者的血液中發現異常,查明原因,提高治癒率,有利於白癜風患者的康復。因此,在治療白癜風時,血液檢驗是必不可少的步驟,白癜風患者一定不可忽視血液檢查。

總之,進行血液檢驗是醫療服務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既不是可有可無的,更不是胡亂檢查的。以這段時間的新冠病毒肺炎為例,該並屬於呼吸系統疾病,但是在臨床診療過程中,血液檢測時必需的一環,因為醫生和患者都需要了解這種疾病與機體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這樣才能掌握疾病發展和身體抗病的規律,從而達到治癒的效果。

最後,祝各位朋友身心健康、遠離疾病!


波波醫生說健康


網上看到的,希望對您有點幫助:

先明白一個概念,去醫院抽血,就是抽血化驗,而通常所說的驗血,在醫學上屬於實驗診斷學,它是應用物理、化學、生物、生化、免疫、遺傳等技術和方法,對人體血液進行檢驗,以獲取疾病原因、病理變化、器官功能狀態等資料,協助疾病診斷、病情觀察和療效判斷的學科,驗血只是實驗診斷學學科裡面的一部分。採集的血液標本,會送到專門的醫學實驗室,然後檢驗科檢驗師會根據臨床醫生的要求使用各種儀器、顯微鏡等對血液進行分析。

為什麼現在去醫院看病,一般都會先抽血檢查呢?

首先,西醫學是一門循證醫學,又稱實證醫學,是遵循證據的醫學,其核心是在臨床診療中,對病人的診治以客觀的科學依據為證據,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證據,並結合醫生本人的臨床經驗,同時考慮到病人的願望,將上述三者綜合考慮,制定每個病人的具體診療護理措施。

可見,西醫學的診療過程是建立在客觀依據或者說,證據的基礎之上的,醫生根據這些客觀依據,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和專業技能,最終給病人制定出合適的治療措施。

驗血就是醫生獲取這種“客觀依據”最普遍手段之一。

血液不斷在全身循環,流經身體各個重要器官,滲透到各組織中,參與人體的新陳代謝,調節和維護人體各處機能活動和內外環境的平衡,人體各部位稍有異常改變,都會由血液攜帶其各種信息傳達出來,故檢查血液中各種細胞成分的量和質的變化即可協助判斷機體各種組織器官的病變情況。

通常的做法,是血常規化驗。

血常規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血常規檢查,是一種針對血液檢查的最為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是針對血液中的細胞數量和形態所做的檢查。通常需要針刺法採集血液,測定血液中的細胞數量,檢查紅細胞、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和白細胞分類,進行血塗片等操作,依次進一步觀察血液中細胞的形態大小等。

本問答的提問者似乎帶有抱怨不滿的情緒:”不論病情輕重都先要抽血。”其實,血常規檢查速度非常快,不少疾病的前期症狀都可以通過這項檢查及時發現,比如,感冒發熱,血常規可以區分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貧血的基本檢查就是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的各項指標;血小板檢驗身體各部分的止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排除血栓風險;血液系統疾病更是能夠從血常規檢查中看出端倪,血常規檢查對很多疾病的及時發現和治療都有積極意義。

血常規檢查僅僅只是血液檢查中的一項,抽血檢驗還包括,血生化檢查,血液免疫學檢查,包括,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心肌酶、血沉、血流變,腫瘤標誌物,等等。



鄉村班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