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價格跌成負數,特朗普喊“買買買”,能買嗎?

史上首次,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跌成負數。

WTI原油期貨結算價,來源:Wind

由於是期貨價格,所以跌成負數並不奇怪——賣家怕原油砸在手上,寧願貼錢找買家接手。負油價並不是意味原油本身沒有價值,只是因為原油運輸成本或存儲成本已經超過了石油的實物價值。

不過,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持續走低,給石油企業帶去很大壓力。據不完全統計,4月以來,全球已有兩家石油巨頭倒下,包括月初宣佈破產的美國懷丁石油公司(Whiting Petroleum Corporation)和20日提出破產保護申請、曾被譽為“新加坡油王”的興隆集團。

石油企業採購並加工原油,為何原油價格走低反而會破產?

原油價走低,經營成本卻不低

按照常規思路,原油價格走低,生產加工下游產品的企業採購原材料的價格更低,為什麼反而壓力更大,甚至有企業破產倒閉呢?

多家企業表示,這是因為原油價格與石油製品價格之間的關係,並非線性傳導。“從原油到石油製品需要經過多個環節及上下游產業鏈的配合。雖然原油價格低了,但運輸成本增加、同類產品供應增加,市場對石化產品的需求又在減少,這意味著石化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競爭壓力都在增大,整個石油產業鏈的經營壓力都很大。所以在低油價時代,石化企業不是‘日子更好過了’,而是‘日子更難過了’。”一家跨國化工巨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IEA也指出,受疫情影響,石油供應鏈的運營成本都會提高,所以煉油、倉儲、加工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都可能陷入困境。

自今年國際原油價格出現下跌態勢後,不止一家石油巨頭喊出“過緊日子”的口號,大幅削減資產支出。其中,由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公司(BP)、殼牌、道達爾、雪佛龍、埃尼、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組成的國際大石油公司群組宣佈2020年資本支持削減幅度達到21%,北美石油公司為33%,中東國家石油公司為17%。

石油巨頭還紛紛選擇暫停股票回購,並利用金融市場的衍生品業務來對沖油價風險。比如,美國的一些獨立石油公司宣佈,將通過套期保值實現石油生產增值。

有業內人士認為,石油企業只有做強中下游產業,即那些關聯度與原油價格較弱、受原油價格影響較小的產品和服務,才更容易抗擊油價波動。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此前曾點評國內“三桶油”稱,長期低油價對中石油、中海油影響很大,而中石化相對較好,因為它的中下游產業佔比較大。

低油價時代要不要買油?

“負油價”出現後,美國總統特朗普稱,要趁低油價加大石油儲備。這一決定明智嗎?

IMF對國際油價的預測

國內部分專家認為,如果有存儲空間,選擇低油價時買油,是不錯的選擇。不過,美國買油受到存儲空間等限制,未必能實施。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錢軍輝認為,目前美國的原油庫存已經很高,所以即便特朗普要求美國企業多儲備原油,可能只是美好的願望。

不過,對中國市場來說,低油價是儲備原油的機遇。錢軍輝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部副主任、研究員卞永祖都認為,從長期看,像目前這樣的低油價不會持續很長時間,所以作為原油進口大國,中國油企根據當前的儲存、生產、銷售等各方面情況,合理地加大原油進口和儲備,有利於降低企業未來的運營成本。

此外,國際原油價格與金融市場緊密相關,針對海外已有不少石油企業使用金融手段對沖低油價風險的做法,專家提醒國內石油企業也要重點防控金融風險。

卞永祖建議,中國的石油企業要避免突擊性的金融操作和金融活動,“石油企業目前在期貨上的投資大部分以套期保值為目的,而不是投機。因此,在市場波動比較大的時期,不要突擊做一些投機操作。”

錢軍輝分析說,原油價格下跌總體對中國經濟有利,尤其是外貿盈餘會因此擴大,人民幣貶值預期緩解。但對石油企業、金融市場,以及對石油美元依賴度較高的行業來說,都會受到比較大的衝擊,國際金融市場仍舊可能因此動盪、離岸美元融資可能再度緊張,所以有美元負債的中國企業應儘快減槓桿,避免資產負債造成貨幣錯配。

欄目主編:張楊

文字編輯:任翀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雍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