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檢察院、團市委聯合通報我市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支持體系建設全國試點情況

市檢察院、團市委聯合通報我市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支持體系建設全國試點情況

4月23日上午,宿遷市召開1+x新聞發佈會,市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劉兆東、團市委副書記倉傑參加發佈會,通報宿遷市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支持體系建設全國試點工作進展情況。

市檢察院、團市委聯合通報我市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支持體系建設全國試點情況

市檢察院、團市委聯合通報我市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支持體系建設全國試點情況

2019年4月,市檢察院和團市委被最高檢、團中央聯合確定為全國首批未成年人檢察社會支持體系建設試點單位。經過一年實踐,構建了“一體兩翼”的社會支持體系模式,取得較好成效。相關做法在全國、全省有關會議上交流發言,2次被高檢院肯定轉發,獲得省檢察院、省委政法委、團省委、市委以及社會各界的肯定。該項目獲評宿遷市第四屆十大法治事件和首屆政法領域十大改革創新項目,同時被列入市委2020年全市重點改革項目。

內外協同,努力讓未成年人保護 “八方來援”

積極爭取黨委政府、人大支持,借力群團組織、職能部門的優勢和力量,將分散的未成年人保護力量匯聚起來,推動20個成員單位共同參與社會支持體系建設。發揮團委的組織化、社會化動員優勢,聯合制定《宿遷市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支持體系建設全國試點工作方案》,召集相關部門召開全市試點工作推進會,“一盤棋”推進試點工作。依託市人大常委會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決定》,協調8家單位出臺《關於不捕不訴涉罪未成年人分級分類幫教矯治的實施意見》,為全國試點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以及司法服務中心建立奠定基礎。推動將社會支持機制建設納入市委《宿遷市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三年行動方案》和全市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體系。爭取民政、團委支持,組建了由32名兼具社工、心理諮詢師資質的人組成的宿遷市未成年人司法社工庫,提供專業司法服務。目前,全市已培育適合從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社工及志願者200餘名、社會組織5個。

依託“一體兩翼”,努力讓罪錯未成年人“浪子回頭”

一體,即全市檢察機關建成“七彩藤”、“金色花”等4個線下未成年人司法服務平臺作為實體,在公檢法司與社會力量之間、職能部門之間分流轉處未成年人特別程序落實、幫教矯治、犯罪預防等職責。兩翼,即研發上線宿遷市未成年人司法服務中心雲平臺,提供服務預約、法治宣傳、線索舉報、社會服務工作,拓寬了線索發現渠道。同時,堅持“特色項目”運作,在主城區爭取民政公益創投資資金10萬元,委託心理協會等社會組織,啟動“雨後彩虹”和“向陽花開”心理矯治項目。2019年,全市檢察機關運用社會支持資源開展附條件不起訴考察、不捕不訴幫教矯治355人次,其中114人重新就學、就業,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64人,同比下降13.7%。

分工協作,努力讓未成年人司法 “各司其職”

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讓司法歸司法,社會歸社會,未成年人案件辦理質效持續向好,未成年人特殊檢察制度得到全面落實。2019年,兩級院辦理各類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480件672人,辦理民事、行政,刑事執行案件13件,其中支持撤銷監護權1件,公益訴訟案件6件,對13名未成年人開展司法救助工作,救助金額達39.7萬元。制發檢察建議20份,其中,就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義務教育普及不到位等問題發出的檢察建議,獲評全省十大精品和十大優秀檢察建議。辦理的一件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案件,被最高檢評為典型案例併發布。

2018-2019年,全市檢察機關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的152人,同比上升127%。未檢社會支持體系有力促進了未檢工作質量和水平的提升,為更多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適用附條件不起訴創造條件。

下一步,市檢察院將繼續聯合團委,吸納更多社會力量,深入、規範推進社會社會支持體系建設,為我市未成年人提供更加專業、優質的司法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