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平遥籍张矿赵鹤龄矿友

张成义

前天我妻子和趙鹤龄的夫人视频时,我也和老嫂子说了一段话。说鹤龄走了整10年了,她一个人生活,生活能自理,不想到孩子家住,孩子们都好,轮换来照顾她。老嫂子80多岁了,说话清楚,面帶佛像,心底善良,一生善对亲人、友人、世人。我们俩家从1970年到现在相处50年了,从我们这一代的友谊传到下一代友谊,真诚相待,友谊长存。

我想起来,那是2010年早春,有一天接到鹤龄的二女儿的电话,说她爸爸走了,我第二天从介休来到太原下元煤气化宿舍他们家,並参加了追悼会。

鹤龄走了整10年了,引起了我对他的思念和往事的回忆。

我于1969年12 月招工到汾西矿务局张家庄煤矿后,于1970年元月被分配到小采一队上班,这个队就只有一个平遥老乡趙鹤龄,走的比较近,越来越熟悉。我结婚后,两家家属走的更近了。我住路南一座四排,他住路南二座五排,只隔一条马路。

趙鹤龄是平遥襄垣乡长则村人,1954年平遥一中初中毕业,56年参加工作,是小采一队记录员。他高高的身材,说话面帶微笑,为人正直友善。他除承当记录员的工作外,还在包机组上班,每天到井下处理机电设备问题。我在小采一队待了两年,他后来调到矿供应科任采购员,后又调到矿多种经营科,负责到临汾铁路分局请车皮,将矿上用分化煤加工成的腐值酸化肥销售出去,换回大米、白面、花生米等生活用品,改善职工生活,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物资非常匮乏时期,是非常受职工赞赏的大好事。1984年10月,他随张家庄煤矿七、八百职工一起调到太原煤气化公司。

在张家庄煤矿的十几年,有几件难以忘怀的事。一件是小采一队发工资时,都是记录员将钱装入工资袋里,个人盖章后领取,要求当面点清,因为非常信任,我一般当面不点钱。在72年上半年有一次领工资回家后发现多了5元钱。那5元钱等于现在的500元,当时我连井下补助费每月工资才60多元,我赶紧送过去。他说少了5元钱,怎么也找不到,把工资袋都查看过了,只没有查看你们几个人的,从此我们更互相信任了。

还是一件事是我有孩子后,妻子非常想买一台缝纫机,给孩子做衣服、补衣服,在那个什么都要票证的年代,根本买不到,鹤龄知道后,1978年左右帮我买了一台凤凰牌缝纫机,老婆十分高兴,至此十几年,三个孩子的衣服都是自己做。40多年了,缝纫机还放在家里,虽然不做衣服了,有时还改改衣服,补补衣服,非常感谢他。

趙鹤龄有4个孩子,大女儿叫奴儿,因老嫂子是文水县人,随了文水人对女儿的叫法,高挑身材,心直口快。大儿子叫虎虎,稳重体面。二女儿叫二亲,聪明诚实友善。二儿子叫二虎,活泼可爱,我对他全家人都熟悉。记的70年代,我大儿子两三岁时,有一次发高烧,正好我不在家,急着老婆哭,他们一家人帮助送进矿医院住了院,还送了几次饭,老婆回忆此事总是感谢不尽。

趙鹤龄1984年10月调太原煤气化,家属是1986年才搬到太原住,1985年大儿子虎虎结婚时找不下房子,当时我脱产到介休电大学习,把我的宿舍让给虎虎。我1986年下半年电大毕业回矿后,他们上半年都搬到太原住了,因矿上要盖宿舍楼将我的宿舍拆了,鹤龄的宿舍里还有家具,没有交回矿上,我暂时住进去了。几十年来,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这里我想特别说说二亲,大名叫趙慧琴,和我们走的更近,她比我的孩子大几岁,经常关心我孩子,记得70年代有一次我大儿子在矿俱乐部坡上被自行车碰了,她急忙忙跑来告诉。几十年了,经常来看我。我2011年搬到太原住后,来往的更多了,每年都要来看我,有时带着她的丈夫和女儿,有时帶上老妈妈,我妻子也每年去看望她和她妈妈,有时我跟上去,经常互相问候,互相关心,保持着50年的深厚友情。

鹤龄走了10年了,深深地思念他,作此短文以作纪念,愿老嫂子安康幸福长寿,愿孩子们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2020年4月19日于太原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