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聽三生】守一份深情,活一份通透


【夜聽三生】守一份深情,活一份通透

人間有味是清歡

浣溪沙

宋·蘇軾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就是在這首詞中找到了生活的詩意,找到了人生快樂的真諦,體味人間最有滋味、最簡單而有味的人生宴席。


清歡是人類心靈的純淨一隅,是超越物質享受的精神境界。清歡不講物質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平靜體味。


清歡是對人生、對生活的品味與享受,是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情趣的珍惜,是在執著與放逐間,體味乃至人生的詩意。

【夜聽三生】守一份深情,活一份通透

粗衣淡飯,贏取飽和暖

相思會

宋·曹組


人無百年人,剛作千年調。

待把門關鐵鑄,鬼見失笑。

多愁早老。惹盡閒煩惱。

我醒也,枉勞心,謾計較。


粗衣淡飯,贏取暖和飽。

住個宅兒,只要不大不小。

常教潔淨,不種閒花草。

據見定、樂平生,便是神仙了。


這首詞告訴我們知足常樂是一種心境、一種感悟,更是人生之至理,生存之智慧。


懂得知足方能常樂,就好像紀曉嵐老師陳白崖所寫的一副對聯“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過分膨脹自己的慾望只會讓心靈疲憊痛苦,因為生命難以承受之重。

【夜聽三生】守一份深情,活一份通透

淡泊名利是真諦

摸魚兒·東皋寓居

北宋 晁補之


買陂塘、旋栽楊柳,依稀淮岸湘浦。

東皋嘉雨新痕漲,沙觜鷺來鷗聚。

堪愛處,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

無人獨舞,

任翠幄張天,柔茵藉地,酒盡未能去。


青綾被,莫憶金閨故步。

儒冠曾把身誤。

弓刀千騎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

君試覷,

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

功名浪語,

便似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


人活世上,沒有人能擺脫名利的糾纏與吸引。


利慾薰心、爭名逐利,把名利看得高於一切,就會迷失自我。對於名利,本應採取淡泊的態度,但古往今來,不知多少人為其所苦。


司馬遷曾在《史記》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我們知道想要擺脫名利的束縛是不可能的,但是卻能修煉出名利淡泊的心態。


其實,淡泊名利就是保持自我的本真,寵辱不驚,不卑不亢地活著。

【夜聽三生】守一份深情,活一份通透

Close-Up Of Pink Flowers On Tree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玉樓春·春景

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殘照。


人生的壓力、鬱悶和不快樂並不是因為你擁有的太少,只是慾望太多,總想著更多的物質財富和享受,所以內心永遠在疲憊的追逐中憔悴沉重。


即使費盡心力得到了想要的,新的慾望又會接踵而至。於是,還來不及休息,就開始了新的追逐……


心靈沒有了閒暇安逸,快樂當然就不再光顧。


不要為金錢丟掉快樂,物質財富的確能給心靈帶來一時的快樂,但在這物質極大繁榮的時代也剝奪了人們快樂的美好時光。

【夜聽三生】守一份深情,活一份通透

黃色的花草甸山

人生難得一知己

小重山

宋·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

已三更,起來獨自繞街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

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在人生路上,得一知己相伴是每個人嚮往的,知己懂得欣賞你的才華,懂得慰藉你的滿腹牢騷,甚至無須言語的交流,只要一個眼神就能讀懂你的千言萬語。


古往今來的人們一直都在追尋著能交心的知己。一生窮困潦倒的詩聖杜甫說:“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納蘭性德說:“泠泠徹夜,誰是知音者”。魯迅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人生在世,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如果一生中有幸遇到知己,一定要懂得珍惜。

【夜聽三生】守一份深情,活一份通透

檸檬飲料

得失之間,才是人生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在人生的境遇裡,不管你願意不願意,得失都要伴隨你一生。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得失的過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得失是相依的,有失就有得。


當你失去了明媚的陽光,你卻得到了皎潔的月光;當你失去了文學家浪漫的憧憬,你卻得到了科學家縝密的頭腦。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去未必就是一種無法超越的災難,因為,生命中並沒有絕對的失去,失去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得到。而人生也總是在得失之間獲得平衡。

【夜聽三生】守一份深情,活一份通透

千樹萬樹梨花開【天下第一古梨園 什川梨樹】

人走茶涼又何妨?

浣溪沙

宋·王安石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迴。

愛閒能有幾人來。


小院迴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

為誰零落為誰開。


王安石的這首《浣溪沙》是對“人走茶涼”寂寞無奈的充分詮釋。


此詞是王安石退居江寧時所作。回到江寧後,他建起了“半山園”,過上了閒雲野鶴般的日子,表面上安然自適,淡泊寧靜,而實際上,滿眼的惆悵與落寞。


雖然他已經退出政治舞臺,但還是不能忘記自己的理想。然而輝煌的歲月已然逝去,等待他的只是繁華過後的淒涼和人走茶涼的落寞。


人走了,茶涼了,這又何妨呢?茶涼了就倒掉,衝上新的茶葉,自會有嫋嫋茶香。何必要留戀那杯涼掉的舊茶,遲遲不肯喝清香怡人的新茶呢?

【夜聽三生】守一份深情,活一份通透

CLOSE-UP OF APPLE BLOSSOMS IN SPRING

人生只道是尋常

木蘭花

宋·晏殊


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

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


玉鉤闌下香階畔,醉後不知斜日晚。

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列子·天瑞》中提到:“古者謂死人為歸人。夫言死人為歸人,則生人為行人矣。行而不知歸,失家者也。”生命隨時都要回歸,走向它必然的歸宿,誰都難以預料明天將會發生什麼?


故交零落,人生無常,死亡是誰也無法阻擋改變的結局。所謂“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曹操曾大唱:“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也哀嘆“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蘇軾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曹植說:“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人生無常,也不過一場夢罷了……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人生只道是尋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