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為《一出好戲》

黃渤導演的處女作《一出好戲》播出了一段時間,引發了不少議論,可能是因為它夠新奇,夠大膽。新奇到很多人想要去給它一個合理的定位感覺不容易,大膽到試圖去戳中社會深處的東西。

難怪普遍評論這部劇野心太大,確實,它的內容實在有點多,光從內容的廣度來講,編劇導演任何時候都在注入想法。它有些劇情就是想表達一句話,一個思考的結果(當然不是所有的思考都敢於明白的講出來),但是並沒有打算給你細緻的描述,甚至不一定會嚴謹求證產生的環境是否合理,它更想讓你去看很多個思考結果以及關聯。

電影時刻想呈現人性和社會行為,人性本身是個微觀的東西,你得有什麼東西把它放大才能看到,放得夠大以後它又是那麼複雜、那麼恢弘。說到這其實可以說每部想表達人性思考的電影都是野心大的,因為想真正瞭解人性和想用自己的雙手把自己抱起來是差不多的。

不愧為《一出好戲》

另外有些聲音說這部劇講的是荒島題材,但是水平不夠,比不上國外荒島題材電影,主要詬病它的求生橋段過於草率,不夠寫實。我個人覺得這樣的要求有些苛刻,因為這部劇它本身並不算是講述荒島求生的,只是藉助於這樣的一個題材框架講自己的故事,形式上更偏向於戲劇式的荒誕諷刺,是比較抽象的表達。也許看過《唐吉柯德》和《阿Q正傳》的朋友對它的表達形式更熟悉,只是這部劇的角色外在行為還沒有那麼離譜。所以在寫實精神的表達上用這部劇與國外的荒島求生類電影對比我覺得不是很公平,好比覺得外國人的油畫比我國的水墨畫更像實物。

我認為它是一出好戲,本劇成功刻畫了各色的人在面對突變和不幸的時候的反應,以此表達表現者對人性、社會性和經濟性質的思考

部分劇情:

剛開始被海水衝到島上的時候,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抱怨,憑什麼我要接受這樣的不幸?所以,第一、導遊應該負責,第二、公司領導應該負責,當知道導遊沒辦法,領導也沒辦法時也只能接受事實了。

車子修壞的時候大家的自然反應是甩鍋,小興甩張總——張總讓修的,張總甩小興——自己讓小興修車但是他把車修壞了,群眾認為張總瞎指揮。

張總和餘總很快接受了不能再對別人頤指氣使的事實,要活就得幹活!

不愧為《一出好戲》

讓人驚訝的是這群人落難到島上的時候那麼輕易的相信外面的世界已經毀滅了,相信他們是人類的倖存者。

當大家意識到必須在島上生存的時候,在部隊服過役,野外生存能力強的導遊小王就被擁戴成了"王",成了絕對的領導者。不多久,張總髮現了一一艘毀壞的大船被衝到岸上且裡面物資豐富,所以不甘受人驅使的他底氣十足的站起來宣佈和"王"勢力分道揚鑣,還用出色的口才帶走一批人為他幹活,也利用了一心想回到現實世界兌換彩票獎的主角馬進和他的跟班堂弟小興。而後張總就發揮了他經濟體系的建立和操控的能力,用島上稀缺的撲克牌充當貨幣,當然也耍了手段(或者說耍賴)讓經濟體系最大程度上的為自己服務。之後發現被張總利用的馬進選擇帶小興獨立,就此形成了小島上的第三股勢力,也是當時最可憐的勢力,但主角光環最終讓他倆翻盤了——天上"下魚"而且只下到他們倆那裡。待到時機成熟,掌控了不少資源的馬進和小興安排了另外兩股勢力的爭鬥,馬進趁機跳出來給大家描繪未來的希望藍圖,自此三股勢力表面和諧共存,成功的馬進也迎來了情感上的滿足——和心儀的姑娘在一起,這也迎合了走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的先後邏輯......當然電影還沒結束。

其實無論是當初擁戴小王領導,還是後來張總宣佈分立,或是最後馬進跑出來講希望,吃瓜群眾都表現出了強大跟風能力。同時也讓我想到了一句話,領導就是編造故事——不論是宗教的發展、政權的建立還是公司的管理都需要一個大家都相信的美好故事來製造凝聚力,而領頭羊就是那個最會講故事的人,吃瓜群眾需要希望和動力。

不愧為《一出好戲》

故事還有很多轉折,避免劇透太多,影響觀影體驗,具體內容就不講了。我寫這個也不是為了反駁那些詬病電影的人,而是看了電影想寫點東西。我很少討論別人的想法是對是錯,這是很難的,當然,如果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討論別人的對錯,那再容易不過了。

總體來講這是一部稍顯冰冷黑暗的電影,我沒看出來經歷生死劫難以後這些人的思想得到多大的洗禮,也沒有感受到災難中人與人之間相濡以沫的精神,相比而言《我不是藥神》比較有溫度。另外,個人認為節奏的張弛度把控不夠出色,銜接流暢但不夠自然。但它確是一部值得觀賞也值得思考的電影,拍的用心,臺詞也好,演員演技在線,情節常常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不愧為一出難得的好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