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远古时期的主河道,相传数百万年河流因地质沉降而改道

清江古河床,一直深受户外徒步爱好者的喜欢,因为还没有被开发,所以它又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是广大驴友必走的一条线路,被驴友们称为最美徒步路线。

作为一名户外爱好者的我,一直被它深深吸引,首先简介一下

清江远古时期的主河道,相传数百万年河流因地质沉降而改道

(好汉坡)

(好汉坡)被很多电影电视剧取景

《刺客聂隐娘》

《九峰缥缈录》

《怒晴湘西》

清江古河床位于湖北恩施利川全长8公里,相传数百万年前,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因地质沉降而改道,从此隐藏于山水之间。与它相邻的两个都被宠幸嘞,唯独她被驴友给宠幸嘞O(∩_∩)O哈哈~

(恩施大峡谷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不分伯仲

(腾龙洞)世界第一大溶洞

清江远古时期的主河道,相传数百万年河流因地质沉降而改道

古河床岩层

清江远古时期的主河道,相传数百万年河流因地质沉降而改道

古河床巨大岩石

江古河床起自利川城区跌入伏流落水洞(誉称“卧龙吞江”)口北岸的凉风洞口,经庙峡、鲇鱼洞口、长堰槽、响水洞口、大茅坡南麓、水井槽、燕子口、大天坑、毛家峡、张家峡、化仙坑、油菜埫、观彩峡、银河洞口、金童峰、白洞口、玉女峰、深潭、水晶洞口、小岩槽、高岩南麓,止于黑洞口,全长约为20公里,与《利川县志》所说的40华里相当。按古河床中心线两边各1.5公里,总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最高点关庙垭口海拔1812米,最低点雪照河海拔832米。

它有大小龙门、暗河、地缝、洞群、绝壁、独峰……

直观的地质变化史

清江古河床是清江在远古时期的主河道。这条明河其流向大致由长堰槽、燕子口、化仙坑、油菜淌、金童玉女峰、深潭,至小岩槽,这条古老的河道既是清江原始河道,也是早期的雪照河。由于地下水对石灰岩的溶蚀,与此同时在古河道南面山岭间发育成相向的地下溶洞。江水的流动使早期地下溶洞形成系统,藏于山体之间,即今称之为腾龙洞的洞穴。

清江古河道的演变是地壳的地质变化造成的,结合地貌现状与专家探秘情况分析,大体可按先后时期叙述如下:

第一期地壳上升,地下溶洞潜水出现最早的出水洞口,位于鮫鱼台村艾子地东面的半山腰,因洞口面北,亦称北洞(近代因清江出水洞口名“黒洞”,后人对应称之为“白洞”)。白洞为清江在腾龙洞地下伏流的早期出水口,与古河床的瑶池高差约在90米,江水飞流直下,至古河道谷底,昔日之壮观,令人遐思。瀑流至深潭形成湖泊,江水经小岩槽仍是一条直流的明河(早期的雪照河)。清江改道流入腾龙洞后,长堰槽依然积水,成为蓄洪调节湖,燕子口经化仙坑至白洞出口的河道成为干河床。

第二期地质变化,腾龙洞伏流改道由毛家峡洞涌出,先后冲刷出张家峡地面的3座“龙门”,直达观霞峡,转而流至金童峰汇入明河。毛家峡洞与白洞海拔高差近30余米。白洞至毛家峡洞之间长约4.35公里的洞穴逐渐变成旱洞。江水经腾龙洞伏流,长堰槽至燕子口地段乃为季节性的蓄洪长湖。燕子口至化仙坑成为干河床。

与此同时,小岩槽的江水在南面黄泥坡北麓山下形成了与古河道并行的地下溶洞。随着小岩槽中部天坑水晶洞的形成,与黑洞北面洞口的地下溶洞贯通,成为地下伏流,在江水的冲刷下逐渐形成主流,其出洞口涌水依然与古河道汇合。由于受高岩山麓石壁阻挡,强大的水流演变成旋流,出水口在地下形成大大小小的洞孔。这段伏流取代了水晶洞经小岩槽至黑洞的明河,该段小岩槽古河床裸露成为旱地。地下河东泄的大洞成为主洞口,即今之黒洞口,地下河左岸面北的众多出水洞穴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干洞,被当今称之为48道望江门。

第三期地质变化,因毛家峡洞口外巨大的山体塌陷,腾龙洞伏流被迫改道,地下河水由腾龙洞中的三园堂支洞北流,从龙骨洞口涌出,与长堰槽长湖汇合,复为地面明河。腾龙洞中毛家峡洞至三园堂1.33公里洞穴逐渐变成旱洞。江水避开毛家峡,恢复后的明河流向,从燕子口注入化仙坑,流入观彩峡。后又改道注入张家峡的三龙门,绕开化仙坑,直入观彩峡汇入古河道明河。

第四期地质变化,江水在古河道北岸大茅坡南麓流入大天坑成为伏流,地下潜流约3.25公里,从银河洞口流出,注入古河道明河。绕开了张家峡三龙门和观彩峡,两峡成为裸露地表的干河床,观彩峡深壕积水成湖。

第五期地质变化,龙骨洞至大天坑洞形成地下伏流,明河改由龙骨洞注入,成为地下伏流至大天坑,燕子口一带成为干河床,长堰槽湖水面缩短至龙骨洞口。

第六期地质变化,清江经凉风洞伏流,出庙峡流至长堰槽长湖,成为明流的主河道,腾龙洞口至龙骨洞段2.64公里洞穴逐渐干涸,腾龙洞完全丧失通水功能,成为旱洞。

第七期地质变化,响水洞与龙骨洞地下伏流贯通,响水洞成为消水溶洞(亦称漏斗)。长堰槽庙峡至响水洞段由湖泊变为河道,响水洞至龙骨洞一带成为干河床。

第八期地质变化,牛鼻子洞与响水洞地下伏流贯通,江水由凉风洞经庙峡入牛鼻子洞,其后,牛鼻子洞与鲇鱼洞贯通,江水流入鲇鱼洞,鲇鱼洞至响水洞段的长堰槽河道完全干涸,成为干河床。

第九期地质变化,落水洞形成,洞内鸭子塘经窄门与鲇鱼洞贯通,清江完全流入落水洞口(卧龙吞江),成为地下伏流,凉风洞至牛鼻子洞成为洪水的移洪道。

第十期地质变化,大天坑下游约1公里,出现溶洞与观彩峡湖地下河贯通成为伏流。3.25公里银河洞成为移洪洞穴。深潭南面山麓形成溶洞与水晶洞和观彩峡湖伏流贯通,深潭水位降至与地下伏流仅2至3米的落差,湖面缩小,银河洞至深潭成为移洪道。深潭至水晶洞河床干涸,成为与小岩槽连片的谷地。整个古河道完全失去河流的功能,清江从落水洞至黒洞的地下伏流发育成畅通无阻的地下河,全长约为16.8公里,在古河床偏南的地下流淌。地下河有鸭子塘湖、鲇鱼湖、响水洞口、观彩峡湖、深潭湖,有18个天窗(洞穴)与古河床与伏流相通。

(以上地质变化史来源于恩施晚报)这个历史必须要是以官方为准

满足了你所有好奇心后我们就要实地去勘探一番,历史嘛要正视它,你要对它过去背景的了解以后再去现场看,才能真正的让你获得最大的收获。接下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路线

清江远古时期的主河道,相传数百万年河流因地质沉降而改道

算是个徒步攻略了,如果你要报团徒步那么下面的就不用看了,如果你是想自驾游也许我的这条信息有用。

首先从城内出发坑定是走318国道往利川方向,直接导航到黄泥坡,屯堡是小编的家乡在屯堡与团堡的路途中你还可以领阅到山峦连绵逶迤群峰,壮观雄奇朝东岩,清江大峡谷

清江远古时期的主河道,相传数百万年河流因地质沉降而改道

清江远古时期的主河道,相传数百万年河流因地质沉降而改道

清江远古时期的主河道,相传数百万年河流因地质沉降而改道

(朝东岩)

到达黄泥坡后 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全程的路线或者是经典路线

全程线路:你直接到京兆山庄古河床入口到然后徒步到一线天笔架山出口全程差不多慢的5-7小时 快的话4-5小时 全程的话车要停在山庄附近 叫车服务从终点到起点80元。

经典线路:导航到龙门客栈 先穿一龙门 到好汉坡 爬梯上顶——从山顶下来爬另一个梯子往回赶到二龙门然后一直向前到了独家寨的位置有个小路是可以回龙门客栈的,你也还可以在往前走一段到古河床位置 在折返。

(然后就是独家寨要准备现钱 一个人两块卫生费)说实话最大的感触就是未经开发的地段很多地方都已经垃圾成林 ,我相信专业徒步爱好者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也在此呼吁大家爱护环境,徒步在外不要乱扔垃圾 第一篇我就写到这它的背景文化和路线都做了简介有兴趣想去的或者有好的建议或者意见的可以在下方评论,共同分享和探讨,下一篇我将分享实战篇

清江远古时期的主河道,相传数百万年河流因地质沉降而改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