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不在意一時寂寞,免身後萬古淒涼


老人言:不在意一時寂寞,免身後萬古淒涼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堅守道德操守的人,可能會有短暫的孤寂;但是那些依勢弄權的人,將會遭受長久的淒涼。那麼,一個心胸開闊的聰明人,就應該既能看見物質以外的精神價值,又能想到到死後的名譽問題。所以,他們都寧可忍受短暫的孤寂,而不願遭受長久的淒涼。

老人言:不在意一時寂寞,免身後萬古淒涼

拋榮祿,甘願隱居山林


劉玄英,字昭遠,五代時期的人,祖籍燕山,自幼酷愛讀書,少時就熟讀經籍,通曉歷史,後在燕主劉守光手下為相。

一天,劉玄英下朝回家後,忽然來了一個道士,劉玄英禮貌地款待了他。當問道士姓名時,道士也不回答,玄英不但不介意,還讓僕人遵照道士的吩咐取來十隻雞蛋和十枚金錢放在桌子上,道士將雞蛋和錢幣間隔累疊,擺成寶塔模樣。劉玄英當然知道這是“累若危卵”的寓言,看到此處他已經猜出道士的意思。

老人言:不在意一時寂寞,免身後萬古淒涼

但是他沒有說話,只聽道士說:“長期處在榮祿之中的人,就如同身在憂患之地一樣,其危險性要遠遠超過累卵。”說罷,把雞蛋、錢幣紛紛擊碎,飄然離去。

劉玄英完全領悟出其中的道理,當即命人打點行裝,沒有攜帶任何金銀物品,第二天凌晨捧著相印上朝辭官,攜帶家眷離去,只留下一首詩云:拋離火宅三千指,摒去門兵十萬家。

劉玄英辭去宰相之職,開始遠遊,他在兩年的時間裡走遍了泰山、華山等著名的山水。據說他從呂岩學道,又結識張無夢、鍾放、陳挎諸位方外高人,後隱居在代州的鳳凰山中。

市聲喧譁,物塞禍伏,人與物互相損傷。鑑於此,通曉事理的有智之人不會依勢弄權,而會更注重外物的精神價值。

老人言:不在意一時寂寞,免身後萬古淒涼

遠功名,受賞絕不獨佔


馮異,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大將軍,他有出眾的才華,高尚的品德。他跟隨漢光武帝劉秀征戰沙場幾十年,戰功累累,是漢光武帝中興時的傑出統帥,但每次戰役結束後,諸將並坐論功時,他為了避功,把封賞讓給部下,常常獨坐在大樹下讀書思過,因而軍中稱他為“大樹將軍”。他有帥才,卻從不使氣,雖戰功赫赫,卻仍低調做人。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大司馬劉秀率王霸、馮異等將領歷經艱險,攻克邯鄲,擒斬王郎,平息叛亂。

老人言:不在意一時寂寞,免身後萬古淒涼

在這場戰爭中,馮異突破重重阻礙,連夜為夜宿河北曉陽地區的大軍籌措衣食,解決前方將士的飢寒問題,使將士飢寒俱解,恢復戰鬥力;劉秀率軍行至南宮時,正逢大雨滂沱,寒氣逼人,又是馮異四處奔波,取薪燃火,供將士取暖烘衣,送上熱氣騰騰的麥飯,使官兵衣幹腹飽,重上戰場。將士們不但能吃飽穿暖,而且還感受到了家一樣的溫暖,官兵士氣大增,最終攻克了邯鄲,叛亂得以平息。

邯鄲之戰,劉秀大勝。在這一戰爭中馮異可謂功勳顯赫,劉秀讚揚他“功勳難估,當為頭功”。可是就在別人等待論功行賞時,他卻在陰涼處聚精會神地讀《孫子兵法》。即使這樣,劉秀當然也不會忽略戰功卓越的英雄,但是馮異卻拒絕一切封賞,實在推託不掉時,便建議將此功讓給表現突出的戰士,將賞銀悉數分給這次作戰中表現勇猛的士卒。

馮異的做法,使他調動起部下來得心應手,部卒願意為他效力,同級之人佩服他,而且漢光武帝劉秀也很欣賞他這種淡泊功利、沒有貪慾的性情。

老人言:不在意一時寂寞,免身後萬古淒涼

華麗光彩的物質生活,常常撩動著很多人的心,誘發出很多人的慾望,很多人因為它迷惑了情志,腐蝕了頭腦,失去了自我。總是為了它而忙碌奔波,勞形傷神,這樣受物慾的掌控真的很不值得,所以要學會放下這些讓你形神具傷的東西,從而輕鬆坦蕩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