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家庭情況”一欄,12歲的她眼淚突然撲簌簌掉了下來

​​推開1型糖尿病綜合門診診室的門,一名面黃肌瘦的女孩子走了進來,她比我們想象的要落落大方,看到我,脆生生地叫了一聲:"叔叔好"。又轉過頭跟“諾基金”的女同事喊了一聲:"阿姨好"。


她眼睛大大的,個子比同齡人小,看不出已經12歲,可能是第一次出遠門來長沙,不知道天氣,她穿了一件羽絨服。


在見面之前,我們通過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內分泌科姜曉芳護士介紹,已經對她有了初步的瞭解:剛確診為1型糖尿病,父親去世,母親是聾啞人,一家人全部吃低保。這次來看病是跟隨68歲的外婆過來的。

“你讀幾年級了?”

“初一。”

“你平時喜歡做什麼?”

“喜歡看手機。”她抬頭笑了笑,頓了頓又說:“用手機看書,喜歡看童話。我還喜歡英語。”


比我們想象的要開朗,而且之前我們已經在微信上有溝通過,就不存在陌生感。所以簡單寒暄後,我們就拿出了“甜蜜生活支持計劃”申請表給她填寫。(“甜蜜生活支持計劃”是“諾基金”為支持貧困的1型糖友發起的公益項目,確保貧困的1型糖友能用得起胰島素、針頭和血糖監測耗材 。)


在填寫表格的時候,1型糖尿病綜合門診進進出出一些糖友和家屬,雖然我們交談的聲音很輕,但還是有幾個人聽到了。一名患1型糖尿病2年的阿姨,聽了她的事情後,就問她要了地址,打算把自己家裡多餘的10盒胰島素針頭都送給她。


聽姜曉芳護士說,前幾天有一個糖友給她送了一套血糖儀,還有一個媽媽給她送了很多衣服。湘雅二醫院內分泌科為她免除了科裡的所有費用。


孩子的字寫得很工整,在寫到家庭成員的時候,她會朝站在旁邊的外婆“生氣”般的撒嬌,外婆年紀大了,聽力不太好,她就會提高嗓門用方言喊:“外公多少xu(歲)?”


到了填寫“家庭情況描述”的時候,她停下了手中的筆,讓外婆來寫。外婆說自己視力不好,她就握緊了筆,又轉了轉筆,抿緊嘴,突然把頭轉向一邊,眼淚撲簌簌地掉了下來。


我們被這個突如其來的行為驚到了,連忙讓她停下。

隨後,我們在外婆的講述下,得知了孩子家庭更加詳細的情況:

媽媽是啞巴,爸爸2016年患腦溢血去世。

家裡還有一個讀高三的姐姐,7歲的弟弟,一家四口都住在外公外婆家,靠低保度日(每人每月260元)。

姐姐每學期一萬多的學費基本全靠東拼西湊。

外公今年70歲,外婆68歲,兩人一邊照顧這一家四口,還一邊種家裡的2畝地。

孩子的爺爺已經80多歲,患有支氣管炎,基本幫不了什麼忙。


屋漏偏遭連夜雨,本來已經風雨飄搖的家庭又遭遇了疾病。2個月前,孩子發高燒被送到醫院搶救了好多天,最近轉到湘雅二醫院才被確診為1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好,有幾次低血糖的時候,她就跟我說不想活了,說家裡治不起。我說我們借錢也會幫你把病治好,現在知道這病是治不好了,但能好好活著也就還好。只是我們現在年紀也大了,以後不知道誰還能照顧她。”外婆說著說著,也哭了。


事後,我們從湘雅二醫院姜曉芳護士那裡得知了她每個月的胰島素費用大概400元左右,“諾基金”將會承擔她後期的胰島素費用、胰島素注射針頭和血糖監測試紙,並安排糖友志願者指導她日常生活遇到的各種問題。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李霞教授以及姜曉芳護士當場也表示,有任何醫療的問題都可以隨時諮詢,力爭把血糖控制好,早日重返校園。


看到轉身後的孩子擦乾眼淚,依然笑容滿面,跟著醫護人員進進出出做各種檢查,自己測血糖。我們相信有了大家的關愛,她會有更多的勇氣和能力快樂健康成長。


也希望更多有愛心的社會人士能幫助她,一起關愛1型糖尿病孩子。


看到“家庭情況”一欄,12歲的她眼淚突然撲簌簌掉了下來

“諾基金”秘書長李文解與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李霞教授為這位糖友贈送了“甜蜜生活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