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英雄城 省會顯擔當】打造大南昌都市圈 高質量發展核心支點

■高林福、李慳、中國江西網記者孫娟/文

歲末年終,走進南昌縣(小藍經開區),看到的是熱鬧的項目建設場景、乾淨的街道環境,感受到的是和諧的生活氛圍、文明向上的精神力量。

今年以來,南昌縣(小藍經開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百萬昌南人民的勠力同心下,堅定不移強產業、興城市、優生態、促改革、惠民生、重黨建,不斷刷新“首府首縣”的新速度,不斷譜寫跨越趕超的新篇章。

而今,一座產業蓬勃發展、環境秀美宜人、百姓生活安康的現代化新城正在贛撫之濱崛起。

實施“一核兩重” 推動強產興城

今年以來,南昌縣繼續堅持強攻產業、決戰工業不動搖,全力實施“一核兩重”產業發展戰略,進一步做強產業鏈、做活創新鏈、做優服務鏈,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

按照“每兩個月舉辦一次大型招商推介會、每季度舉辦一次項目集中開工投產儀式”的力度和頻率,南昌縣全力攻堅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今年以來,縣區共舉辦了6次項目集中籤約儀式,累計簽約項目91個,總投資1174億元,其中投資20億元以上項目11個、50億元以上項目5個;舉辦了3次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強力推進了總投資996億元的189個重大重點項目建設。

位於小藍經開區的江鈴股份富山30萬輛整車基地,去年12月份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佔地1500畝,總投資約128億元,一期規劃產能每年15萬輛,預計明年四季度整車下線,後續將分期實現30萬輛整車產能,達產後,預計年銷售收入300億元、年納稅30億元。目前,項目基地建設正如火如荼開展著。

圍繞“整車帶動零部件、零部件促進整車”的發展思路,南昌縣以富山基地建設為“引爆點”,以新能源整車發展為“發力點”,以零部件項目引進為“支撐點”,全力推動汽車產業全鏈式佈局、集群化開發、規模化發展,預計到2020年,整車和發動機產能雙雙突破100萬臺,汽車產業產值突破1200億元,著力打造“百萬整車基地、千億汽車產業”,建設全國重要的“汽車之城、動力之都”。

與此同時,該縣堅持“補鏈-強鏈-全產業鏈”招商模式,集聚壯大主導產業。位於該縣的南昌華翔,擁有國內先進的汽車保險槓自動噴塗生產線及機器人超聲波衝焊一體等智能設備,產品主要配套用於江鈴汽車、江鈴新能源、江西五十鈴、江鈴控股等多款車型。今年10月正式投產,達產後,可年產50萬臺(套)汽車保險槓、儀表板,可實現年銷售收入8億元、年稅收1500萬元。

製造業是經濟的根基,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有高質量的製造業作為支撐。位於南昌縣(小藍經開區)的中科院納米所南昌研究院,是中科院蘇州納米所與小藍經開區合作共建的全省首家“中”字頭科研院所。項目立足小藍、服務江西、輻射全國,以微電子、新材料等領域納米技術的研究應用為核心,以區域科技需求和產業需求為導向,以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支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宗旨,致力打造產業技術源頭創新基地、高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基地、產業發展服務平臺、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聚集高地。通過成果孵化和產業聚集,預計2020年可形成產值超10億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

依託於一個個項目的簽約落地、開工建設、投產銷售,南昌縣產業昂起龍頭,經濟昂揚向上。該縣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30.6億元,增長9%,總量位列全市第一;在12月16日最新公佈的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百強縣市”排名中,南昌縣位列第29位,較去年前移1位,成功實現“十連升”。

推進城鄉融合 打造品質新城

沐浴著午後暖陽,沿著一塵不染的澄湖西路,走進南昌縣蓮墾社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字排開的5間小木屋,屋裡有閒聊的老人,有坐診的大夫……再看社區整體環境,道路乾淨、電動車停放整齊,居民往來、互致問候,一派和諧。

可是以前的蓮墾社區,卻是出了名的設施落後,環境髒亂差,居民素質低……

南昌縣著手於細微,堅持高水平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在全省率先啟動智慧城管綜合執法平臺建設,推動城市管理向規範化、精細化、法制化轉變。率先啟動廁所、菸頭、垃圾分類“三大革命”,投入近19億元推進了10個老舊社區改造、5條道路“面改美”、12條道路“綠改彩”、10條道路城市傢俱更新改造以及若干條道路“白改黑”等等。

結合全市新一輪總體規劃修編,南昌縣大力推進縣城總規和小城鎮總規修編工作,同步做好“海綿城市”“城市雙修”、綜合管廊等專項規劃,中心城區城鎮開發邊界延伸至100平方公里;強力推進全年200萬平米的房屋徵收大會戰,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房屋徵收面積203.9萬平方米,在任務完成量、完成比例上均居全市第一,進一步拉開了城市發展框架、拓展了承載空間。同時,圍繞策應全市“一江兩岸”城市發展格局,高標準編制了東新沿江片區城市設計方案,並通過縣人大決議的方式固化下來,開啟了城市發展從“澄湖時代”邁向“贛江時代”的新徵程。

與此同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四精”工程建設,高標準推進了11個鄉鎮集鎮綜合整治改造和特色小鎮、910個新農村點、19個小康示範村和精品示範點打造,城鄉環境面貌呈現出“每天不一樣”的發展變化。 從“大縣小城”到“全國文明城”,一座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品質新城正在這片紅土地上悄然崛起。

聚焦民本民意 提升幸福指數

近年來,南昌縣始終把新增財力的80%以上用於改善民生,今年新增安排9.3億元,總量達61.6億元,紮實推進了十大民生工程和60件民生實事,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為加強贛江水源地保護、開啟沿江片區建設、打造城市名片,南昌縣啟動推進了贛江岸線生態綜合治理工程。該工程是贛江東岸濱江綠軸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起於生米大橋,南止於富山大道,全長約10公里,規劃面積約3600畝,總投資約12.9億元,設計為江灘活力、水街風情、城市魅力、生態示範四大主題區域,將建成集生態、休閒、旅遊、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多元城市風光帶,目前已完成贛江岸線背水面綠化改造和一期工程建設。

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南昌縣全力解決被徵收戶“後顧之憂”。今年新啟動87萬平方米的8個安置房項目建設,新分配安置房3311套,3萬多農民搬進了漂亮舒適的新家。同時明確了安置房專項維修資金、契稅徵收標準等,掃清安置房辦證障礙,保障了被徵收戶的資產性收益。

抓牢民生保障關鍵點,堅決打贏率先脫貧攻堅戰。該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政治任務,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總目標,緊盯6個貧困村、3808名貧困群眾,先後開展了“春季攻勢”“夏季整改”“秋冬決戰”等專項行動,實施了結對幫扶、產業發展、安居工程、教育保障、健康扶貧、政策兜底等9大工程。今年年底將實現所有貧困村脫貧退出、所有貧困戶達到脫貧退出標準。

與此同時,該縣分兩批組建成立了9個教育集團;建成全省首個獨立運行的縣級120急救中心,縣級公立醫院“省縣醫聯體建設”實現全覆蓋,南大一附醫院象湖醫院即將投入使用;市民之家一期工程加快建設,成功舉辦了首屆全國百強縣(市)龍舟邀請賽、第八屆全國城市籃球賽,首次在上海大世界舉辦南昌縣文化體驗周,在深圳文博會單獨建館展示,並獲“優秀展示獎”。

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功偵破蔣巷鎮“12·8”、“天津天獅”等涉黑涉惡案件。嚴厲打擊“盜搶騙”“黑拐槍”“黃賭毒”“食藥環”等違法犯罪活動,實現警情數、發案數雙下降。全面鋪開“零點巡查行動”,大力推進“雪亮工程”,“天網”探頭實現主城區、集鎮街道、社區、行政村、樓盤小區、園區校區等“十個全覆蓋”,形成了天網、地網無縫對接,人防、技防有機融合的巡邏防控新模式。今年上半年,南昌縣公眾安全感測評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同比上升了10位,創歷史同期最好成績。

擁抱新時代,踏上新徵程,展現新作為,朝氣蓬勃、發展無限的新昌南將以更加寬廣的眼界、更加開放的姿態奔跑在追求高質量跨越發展的雄關漫道上。

“接下來,我們將堅持改革攻堅、開放提升,健全高效能運行機制,全力打造大南昌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點,努力為做大做強做優大南昌都市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中共南昌縣委書記、小藍經開區黨工委書記胡曉海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