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電影《海底總動員》裡出現了一隻鵜鶘,在熒幕上是這個形象: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這個畫面把鵜鶘最大的特點展示的淋漓盡致:鵜鶘最大的特點就是有一張超大的嘴巴,這張嘴巴看起來就像哆啦A夢的四次元口袋一樣,好像能放下去任何東西。

鵜鶘的嘴巴長度是身體的1/3,並且有一張巨大的能自由擴縮的喉囊,因為嘴巴太大了所以鵜鶘走起路來看起來笨笨的,好像很難掌控自己的平衡一樣。這種鳥類看起來威武霸氣,廣泛存在於海岸和內陸湖、河岸附近。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如果你去當地的動物園,就會在水禽館或動物園的水禽湖看到這種體型巨大的鳥類。更多的時候,它還是隻存在於照片和視頻資料中。在人們的印象裡,鵜鶘靠自己的大嘴在水面捕魚,在水邊或樹上做巢產卵。鵜鶘展翅時,超過3米的翼展讓人不禁驚呼造物主的神奇。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但是可千萬不要被他勇猛的外形騙了:這種鳥的嘴不僅大,還很欠。

就像烏鴉一樣,屬於鳥類中的嘴欠小能手。

今天,小編就帶各位瞭解一下最真實的鵜鶘。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全文共計3100字,閱讀時間7分鐘,由“板栗和酥餅”是隻鳥原創首發,轉載請標明出處。

鵜鶘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我們平常指的鵜鶘(Pelecanus),是鵜鶘科鵜鶘屬下8種鵜鶘的泛指

,這8種鵜鶘根據棲息地和外形特點的不同,分別是:

  1. 澳洲鵜鶘(Pelecanus conspicillatus)
  2. 斑嘴鵜鶘(Pelecanus philippensis)
  3. 粉紅背鵜鶘(Pelecanus rufescens)
  4. 秘魯鵜鶘(Pelecanus thagus)
  5. 褐鵜鶘(Pelecanus occidentalis)
  6. 卷羽鵜鶘(Pelecanus crispus)
  7. 美洲鵜鶘(Pelecanus erythrorhynchos)
  8. 白鵜鶘(Pelecanus onocrotalus)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我們國家並不是鵜鶘的主要棲息地,目前分佈著3種鵜鶘,分別是:白鵜鶘(動物園標註可能是大白鵜鶘)、斑嘴鵜鶘卷羽鵜鶘。在新疆的北塔山和福建的羅源灣,都是鵜鶘出沒的地點。尤其在羅源灣,每年有數十隻珍貴的卷羽鵜鶘前來越冬。2017年的3月17日,在龍源灣水域出現了40餘隻卷羽鵜鶘棲息越冬,是歷年來最高數量。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往年的卷羽鵜鶘活躍在外海區域,只能藉助望遠鏡觀察。而這一年卻尤為特別,大量的卷羽鵜鶘開始到近岸處活動,大批鳥類愛好者這次是徹底滿足了近距離拍攝鵜鶘的願望。

如果你生活的城市附近沒有鵜鶘怎麼辦?那麼你可以去你當地的動物園觀看鵜鶘,動物園裡展示的鵜鶘主要是白鵜鶘,在廣州的動物園也有粉紅背鵜鶘。例如下圖是小編在天津動物園水禽湖上拍攝的鵜鶘群,個人覺得在湖中散養的鵜鶘比籠中關養的更會讓你體會到這種巨型水禽的魅力。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體型大,但飛起來可不笨:鵜鶘飛行能力卓越

說到體型巨大這個特點,我們就有必要介紹一下鵜鶘究竟有多大?成年鵜鶘體長1.5-1.7米,體重12公斤以上,是鳥類種不折不扣的大傢伙。體重接近30斤,這絲毫不影響鵜鶘飛翔,強大有力的雙翅,翼展接近3米,能夠輕易把龐大的鵜鶘送往上千米的高空。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高空中的鵜鶘利用熱氣流,可以像鷹和兀鷲一樣實現自由翱翔。鵜鶘的飛行速度平均40km/小時,遷徙的季節,它們可以持續飛行24小時。抵達棲息地後,鵜鶘會用蹼踩著水面或地面,邊踩邊鼓動翅膀,升空到50-100米的高度來觀察水面,一旦發現淺水區域的魚,會用超過70km的時速高速俯衝下來,幾乎垂直一頭扎進水面,用自己的大嘴將食物瞬間收入囊中。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用“收入囊中”這個詞形容鵜鶘的捕食實在是太恰當不過了:因為它的嘴,其實就是一張皮囊。

鵜鶘的大嘴:來自大自然的神奇造物,能容納14公斤的魚!

對於鵜鶘我們最感興趣的永遠是它那種萬物皆可吞的大嘴。鵜鶘喙部的上部分和其他鳥類無異,神奇的是它們喙部的下端:是一層由皮膚結構組成的囊狀結構,這個部位叫做“喉囊”。科學家認為,鵜鶘的喉囊是由喉部皮膚進化而來,目的是適應水中捕食。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鵜鶘喉囊的容積是胃的3倍之多,這對於鵜鶘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一方面,鵜鶘的喉囊像一張性能優秀的漁網,當水裡有魚時,鵜鶘用這張大嘴像兜網一樣把小魚和水一起聚集在自己嘴裡,然後壓縮喉囊排除多餘的水分,吞嚥食物。一隻鵜鶘的喉囊,最多可以容納14公斤的魚!這個喉囊容納的魚簡直比鵜鶘體重還要高。但普通情況下,一隻鵜鶘的喉囊每天承受體重10%重量的食物,就已經足以讓鵜鶘吃飽喝足了。
  • 另一方面,鵜鶘的喉囊對於哺育後代有重要意義。鵜鶘喂雛鳥時,把胃裡消化的食物返到喉囊,這張喉囊對於小鵜鶘來說就如同一個“大碗”,可以盡情享受媽媽帶來的美食。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其實對於捕魚的水禽,也有很多鳥兒有類似喉囊的結構,但沒有一種能和鵜鶘的喉囊相比。鵜鶘通過舌頭的肌肉來靈活控制喉囊的闊縮,為了保持靈活,你經常看到鵜鶘張大嘴巴仰望著天空做“瑜伽”,一方面是為了保持喉囊的彈性,一方面是幫助自己散熱。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你們以為鵜鶘的嘴,僅僅是大嗎?錯了,鵜鶘的大嘴只是人們對它的表面印象而已:實際上真實的鵜鶘,那是是十分嘴欠的賤賤的存在。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鵜鶘用它那張大嘴,讓哪些動物苦不堪言了。

嘴大不是關鍵,關鍵是嘴夠欠——鵜鶘的嘴欠故事

澳洲是一個水禽豐富的地區,因為個體眾多,所以在澳洲對鳥類行為的研究可信度是非常高的。在澳洲金斯科特小鎮上,鵜鶘可以說是和海鷗一個級別的惡霸鳥。人們發現,鵜鶘用嘴巴吃東西,有時候不是出於自然的針對性捕食行為:它們只是出於好奇想把一切東西放到自己嘴裡。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不僅僅是魚類,任何東西只要被鵜鶘看到,它都要來嘗試一下看看能不能把這東西放到自己嘴巴里。比如:想嚐嚐這狗頭的味道。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想嚐嚐你家貓的味道: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散養在動物園的鵜鶘,有時候也想嚐嚐長頸鹿的味道。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或者小鎮上的路人在街邊吃飯,不僅要緊盯著天上的海鷗可能隨時回來打劫,甚至一不注意身後還有一隻鵜鶘可能隨時隨地想把你也吞進去。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鵜鶘嘗試吞進去所有的能吃的東西,包括小老鼠、其他鳥類和其他小型哺乳動物等。即使有些食物並不在鵜鶘的生物鏈內,但只要被它發現了,都難逃一吞。如果是體型大的貓貓狗狗,還好,鵜鶘一張嘴發現放不下,也就放棄了。

可是有一些對於小體型的動物來說,一旦被鵜鶘撈進自己的大嘴裡,基本上都難逃厄運。在鵜鶘的眼裡:不管是啥,能吞下去再說!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不論是嘴欠還是捕食,或者是打架,鵜鶘的嘴都是它們重要的武器。就是因為這張大嘴有時候太欠了,所以難免有受傷的情況。

鵜鶘的喉囊部分是非常脆弱的皮膚組織,因為嘴欠的原因,他們的喉囊經常受傷。比如下圖這隻鵜鶘,就不知道吃了什麼不該吃的,導致自己喉囊破了。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鵜鶘喉囊畢竟是皮膚組織,這種破損是可以痊癒的,比起喉囊受損,更慘的是鵜鶘因為打架造成的上喙斷裂。鵜鶘上喙一旦受傷,就是不可逆的傷害。在2015年5月,大連森林野生動物園就曾經就為一隻上喙斷裂的鵜鶘,用3D打印技術打造了一個人工的喙。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最終在科技的力量下幫助這隻打架受傷的鵜鶘回到了自然環境,這個鳥喙由尼龍PA打造而成,具有防腐蝕防生鏽堅固耐用的特點,從此這隻鵜鶘表示: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打架打不過了!”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鵜鶘的嘴巴雖然好用,不過還是因為太大了,在日常的生活中會難免給自己帶來麻煩。一隻體長1.5米的鵜鶘,喙部就有0.5米長,所以它們跑也跑不快,甚至走路也步履蹣跚的。

聽了這麼多鵜鶘的介紹,大家可以在下圖裡找到鵜鶘的圖標了嗎?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靠著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瞭解鵜鶘生活

鵜鶘的食物來源是魚,但因為隨著海洋環境和陸地水域的惡化,野生鵜鶘的生活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了。鵜鶘已經陪伴了世人上千人,在我國《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就有記載:“夏五月,有鵜鶘鳥集靈芝池 。”

目前我國已經把境內三種鵜鶘全部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保護鵜鶘這件事,看起來和普通人沒有什麼聯繫,但是往往是普通人一些毫不起眼的小事就會造成惡果。

為了防止對鵜鶘造成傷害,也呼籲大家在水域附近遊玩時,不要再向水裡扔垃圾了,及時把自己的垃圾帶走,給野生動物們留下一片和諧的生活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