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女兒和媽媽對話曝光:那些把天聊死的家長,都做錯了什麼?


田亮女兒和媽媽對話曝光:那些把天聊死的家長,都做錯了什麼?

這是曉敏青春說的第385篇原創文章


你有沒有發現,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和孩子的溝通就變得越來越難了?

前一段時間,葉一茜在微博分享了一組和Cindy的聊天記錄,並無奈稱:“和Cindy的聊天,每一句都是ending。”

田亮女兒和媽媽對話曝光:那些把天聊死的家長,都做錯了什麼?


眨眼間,以前節目上那個乖巧懂事的小女孩不知不覺長大了,現在的她已經向父母關上了心門。

惜字如金的Cindy,好像是無數中國孩子的縮影。

田亮女兒和媽媽對話曝光:那些把天聊死的家長,都做錯了什麼?

▲爸爸去哪兒節目中的cindy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渴望與孩子交流,但得到的每一句反饋都好像充滿了拒絕和不耐煩。

不管我們說的是什麼,關心也好、建議也罷,都會被聊死。


溝通與改造#

我曾經也是那個能把天聊死的媽媽。

儘管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願意給孩子自由,尊重孩子的媽媽。


那次,我的孩子剛剛轉學,還不太適應學校的學習。入學後的第一次月考,他的成績下滑了不少。我感受到自己有擔心,希望他能報一個輔導班:”兒子,要不你去報個輔導班吧。”

孩子想了一下,搖搖頭,跟我說,:“這次考試只是一次意外,我不想上輔導班。”

還沒等他說完,我就打斷他說:“不報輔導班,行嗎?學習這件事很重要。你來看看吧,我已經挑了幾個輔導班,你看看哪個更適合你?”

聽我這麼說,孩子憤怒了:“媽,我壓根就沒的選擇,你問我幹什麼,還不如自己直接幫我選擇就算了。你所謂的理解,所謂的自由,其實都是明晃晃的套路。”

田亮女兒和媽媽對話曝光:那些把天聊死的家長,都做錯了什麼?

面對兒子的反駁,我愕然,原來,有時候我也忍不住想去控制孩子的行為。原來,我也有想改造孩子的想法。


童年對現在的影響#

為什麼我們會想控制孩子的行為呢?

忽然想起一句話:“對別人嚴格的人,也會對自己很嚴格”。

回憶我的小時候,也是在嚴格的環境中長大的。我的父母,願意給我溫暖的愛,但也曾對我的要求很嚴苛。

記得那年,我13歲,年紀與兒子相仿。一向成績數一數二的我,因為數學沒有考好,排名下降。爸爸很溫柔,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我難以忘記他失望的表情。


我害怕看到父母失望的眼光,哪怕他們什麼都不說。

田亮女兒和媽媽對話曝光:那些把天聊死的家長,都做錯了什麼?

後來,我漸漸長大,長到不需要考試的年紀,我依然會奮力去追求第一名。我覺得自己應該是第一名,應該是優秀的,應該是更理想的。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的心裡長出了一個“應該”的自我,不能接受我做得不夠好,不夠優秀,不夠完美。它無時無刻在告訴我,你可以做得更好,只有做到更好才能避免父母的失望。


改造是源自內心的匱乏#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是希望通過溝通的方式能對孩子進行改造,這背後的原因往往不是孩子做錯了,而是因為我們自己內心的匱乏。

努力爭做第一的人,也許在事業、工作中都能屢創佳績,但只要有一次沒有做到最好,我們依然會在生活中感受到焦慮。


當我們無法處理自己的焦慮情緒時,我們會很容易把不能消化的情緒泛化到周圍人的身上。比如伴侶,比如我們的孩子。我們期望他們的改變,期望他們能成為我們心目中的樣子。


就好像那次我對兒子一樣,焦慮的並非是他不上補習班,而是怕他不夠優秀,彷彿只要他改變了,一切就會變好。

我慶幸,那個當下讓我領悟。

然而,改造是困難的,改變,意味著放棄部分的自我。

田亮女兒和媽媽對話曝光:那些把天聊死的家長,都做錯了什麼?

我的一個學員叫可可,她是這麼跟我說的:“每當媽媽要求自己去改變時,她覺得自己沒有被理解,沒有被尊重。”

  • 可可喜歡白色的衣服,媽媽卻告訴她穿黑色的更耐髒
  • 可可喜歡唱歌,媽媽卻希望她多刷刷題

孩子是敏感的,他們能從我們的語言中聽到我們真正想表達的信息。不管我們用什麼樣的方式,他都能從中獲悉我們的意圖——對孩子的改造。

如果我們執意帶著改造的目的去和孩子溝通,而不願意聽見孩子自己的聲音,換來的註定是沉默和關上心門。


學會自我覺察#

我很慶幸,在那之後,我更加尊重孩子的意見,並告訴孩子,如果下次月考成績不好,就需要報一個班嘍。孩子欣然接受了。

下一次月考,孩子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升。他用自己的行為,證明了自己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

田亮女兒和媽媽對話曝光:那些把天聊死的家長,都做錯了什麼?

為人父母的我們,確實需要在生活中多一份自我覺察。

當我們想改造孩子的時候,在開口前,不妨去想想,我們正在被誰影響?這個改造是不是必須的?有沒有新的可能性?

這關乎著我們與孩子的關係,也關乎著孩子能否成為一個獨立、向上、有追求的自我。


寫在最後#

溝通是關係的一道橋,我們和孩子關係好不好,從日常的溝通中就可以看出來。

然而很多媽媽跟我反饋,為了和孩子溝通,自己看了很多書,做出了很多努力,卻收效甚微。

是的,溝通這件事,我一直認為心法的作用遠遠大於技法。

就拿共情來說,真正的共情,是你看見了孩子,並願意和他站在一起,而不是假裝理解孩子,然後藉此去滿足自己的心願。

真正的理解,是認真聽孩子說話,能從對話中聽見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假裝明白孩子的心思,卻藉此打斷孩子的說話。

可見,真正好的溝通並不容易,它需要我們從心底承認孩子是一個與我們不同的個體,需要我們把孩子當成一個和我們一樣有獨立思想、有尊嚴的成年人,我們才能真正做到與孩子平等的對話。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和孩子有更好的親密關係。



在不知不覺中

我們的溝通實戰訓練營已經開了4期

每一期都家長都好評滿滿,覺得乾貨多多

為了幫助更多家長提升溝通能力

讓親子關係更密切

我們正在對課程進行迭代優化

敬請期待哦


作者/ 諸曉敏

部分配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