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女儿和妈妈对话曝光:那些把天聊死的家长,都做错了什么?


田亮女儿和妈妈对话曝光:那些把天聊死的家长,都做错了什么?

这是晓敏青春说的第385篇原创文章


你有没有发现,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和孩子的沟通就变得越来越难了?

前一段时间,叶一茜在微博分享了一组和Cindy的聊天记录,并无奈称:“和Cindy的聊天,每一句都是ending。”

田亮女儿和妈妈对话曝光:那些把天聊死的家长,都做错了什么?


眨眼间,以前节目上那个乖巧懂事的小女孩不知不觉长大了,现在的她已经向父母关上了心门。

惜字如金的Cindy,好像是无数中国孩子的缩影。

田亮女儿和妈妈对话曝光:那些把天聊死的家长,都做错了什么?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cindy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渴望与孩子交流,但得到的每一句反馈都好像充满了拒绝和不耐烦。

不管我们说的是什么,关心也好、建议也罢,都会被聊死。


沟通与改造#

我曾经也是那个能把天聊死的妈妈。

尽管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愿意给孩子自由,尊重孩子的妈妈。


那次,我的孩子刚刚转学,还不太适应学校的学习。入学后的第一次月考,他的成绩下滑了不少。我感受到自己有担心,希望他能报一个辅导班:”儿子,要不你去报个辅导班吧。”

孩子想了一下,摇摇头,跟我说,:“这次考试只是一次意外,我不想上辅导班。”

还没等他说完,我就打断他说:“不报辅导班,行吗?学习这件事很重要。你来看看吧,我已经挑了几个辅导班,你看看哪个更适合你?”

听我这么说,孩子愤怒了:“妈,我压根就没的选择,你问我干什么,还不如自己直接帮我选择就算了。你所谓的理解,所谓的自由,其实都是明晃晃的套路。”

田亮女儿和妈妈对话曝光:那些把天聊死的家长,都做错了什么?

面对儿子的反驳,我愕然,原来,有时候我也忍不住想去控制孩子的行为。原来,我也有想改造孩子的想法。


童年对现在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会想控制孩子的行为呢?

忽然想起一句话:“对别人严格的人,也会对自己很严格”。

回忆我的小时候,也是在严格的环境中长大的。我的父母,愿意给我温暖的爱,但也曾对我的要求很严苛。

记得那年,我13岁,年纪与儿子相仿。一向成绩数一数二的我,因为数学没有考好,排名下降。爸爸很温柔,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我难以忘记他失望的表情。


我害怕看到父母失望的眼光,哪怕他们什么都不说。

田亮女儿和妈妈对话曝光:那些把天聊死的家长,都做错了什么?

后来,我渐渐长大,长到不需要考试的年纪,我依然会奋力去追求第一名。我觉得自己应该是第一名,应该是优秀的,应该是更理想的。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的心里长出了一个“应该”的自我,不能接受我做得不够好,不够优秀,不够完美。它无时无刻在告诉我,你可以做得更好,只有做到更好才能避免父母的失望。


改造是源自内心的匮乏#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希望通过沟通的方式能对孩子进行改造,这背后的原因往往不是孩子做错了,而是因为我们自己内心的匮乏。

努力争做第一的人,也许在事业、工作中都能屡创佳绩,但只要有一次没有做到最好,我们依然会在生活中感受到焦虑。


当我们无法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时,我们会很容易把不能消化的情绪泛化到周围人的身上。比如伴侣,比如我们的孩子。我们期望他们的改变,期望他们能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样子。


就好像那次我对儿子一样,焦虑的并非是他不上补习班,而是怕他不够优秀,仿佛只要他改变了,一切就会变好。

我庆幸,那个当下让我领悟。

然而,改造是困难的,改变,意味着放弃部分的自我。

田亮女儿和妈妈对话曝光:那些把天聊死的家长,都做错了什么?

我的一个学员叫可可,她是这么跟我说的:“每当妈妈要求自己去改变时,她觉得自己没有被理解,没有被尊重。”

  • 可可喜欢白色的衣服,妈妈却告诉她穿黑色的更耐脏
  • 可可喜欢唱歌,妈妈却希望她多刷刷题

孩子是敏感的,他们能从我们的语言中听到我们真正想表达的信息。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他都能从中获悉我们的意图——对孩子的改造。

如果我们执意带着改造的目的去和孩子沟通,而不愿意听见孩子自己的声音,换来的注定是沉默和关上心门。


学会自我觉察#

我很庆幸,在那之后,我更加尊重孩子的意见,并告诉孩子,如果下次月考成绩不好,就需要报一个班喽。孩子欣然接受了。

下一次月考,孩子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他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田亮女儿和妈妈对话曝光:那些把天聊死的家长,都做错了什么?

为人父母的我们,确实需要在生活中多一份自我觉察。

当我们想改造孩子的时候,在开口前,不妨去想想,我们正在被谁影响?这个改造是不是必须的?有没有新的可能性?

这关乎着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也关乎着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独立、向上、有追求的自我。


写在最后#

沟通是关系的一道桥,我们和孩子关系好不好,从日常的沟通中就可以看出来。

然而很多妈妈跟我反馈,为了和孩子沟通,自己看了很多书,做出了很多努力,却收效甚微。

是的,沟通这件事,我一直认为心法的作用远远大于技法。

就拿共情来说,真正的共情,是你看见了孩子,并愿意和他站在一起,而不是假装理解孩子,然后借此去满足自己的心愿。

真正的理解,是认真听孩子说话,能从对话中听见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假装明白孩子的心思,却借此打断孩子的说话。

可见,真正好的沟通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从心底承认孩子是一个与我们不同的个体,需要我们把孩子当成一个和我们一样有独立思想、有尊严的成年人,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与孩子平等的对话。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和孩子有更好的亲密关系。



在不知不觉中

我们的沟通实战训练营已经开了4期

每一期都家长都好评满满,觉得干货多多

为了帮助更多家长提升沟通能力

让亲子关系更密切

我们正在对课程进行迭代优化

敬请期待哦


作者/ 诸晓敏

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