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大促銷趨理性 不再盲目撿便宜 武漢位列全國第八

618大促銷趨理性 不再盲目撿便宜 武漢位列全國第八

又是一年“618”。9年前,源起京東對標阿里“雙11”造的購物節,正被各大電商平臺以及線下市場“共享”。

近幾年電商促銷聲量有增無減,但人們搶購的熱情卻“涼涼”不少。相比幾年前的“618”,武漢市民鮮見熬夜等待、豪擲千金,取而代之的是理性比價、精明下單。

連日來,記者調查探訪瞭解到,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618”理性消費的背後,正彰顯線上“去中心化”商業時代悄然來臨。

消費者不再盲目搶購

武漢的張小姐在今年天貓618促銷開始第一天就“下手”買了四個氣墊霜。原價169元的氣墊BB霜過了零點就是聚划算79.9元一個,買第二個還可以半價。算上李佳琦直播間發的10元專屬優惠券,109.85元可以買兩個。“兩個氣墊,再加送兩個替換裝,這就相當於買了四個氣墊。算下來,100多元買四個氣墊,足足可以用一年。”

而前幾年的618,張小姐可以說是“豪買”。看到有買贈,光精華套盒就買下好幾份,氣墊囤了好幾個品牌,口紅更是一下入手十幾個。“後來的教訓便是,保質期到了,好多化妝品都沒開封。”

在各大平臺頻繁切換“腦細胞”的張小姐抱怨,“累死累活可以用上購物券了,想著能便宜點吧,其實跟平時買差不了幾塊錢。”

和五年前相比,張小姐已經從普通員工晉升到了主管,“時間成本越來越高,算算真划不來。”

與張小姐一樣趨於理性的消費者不少。有兩個孩子的寶媽陳女士也是一名理性達人。“家裡兩個小孩,要買的東西其實很多,但家庭收入有限,不可能什麼都買。買東西之前,不是看促銷價格有多麼心動,而是看這件東西是否真的需要。“今年618只給孩子買了一雙膠靴,武漢梅雨季節已經到了,很實用。”

撿便宜不再是主流

“搶新”成為消費主流。一二線城市消費者仍是新品消費生力軍,上海、北京、廣州位居“搶新力”城市榜前三,深圳、杭州、成都、重慶、武漢、蘇州、南京分列第四至第十位。與此同時,三至六線城市消費者的新品消費力急追一二線,618期間天貓賣出的新品有48%被他們收入囊中。

天貓618新品成交中貢獻度最高的人群,仍是最愛嘗試新生事物、走在潮流前端的90後。但喜歡“搶新”的並不只有90後。34歲至49歲的70後、80後人群貢獻了一半的新品成交。具體到品類,天貓618期間男性投入最大的是手機、戶外運動、男裝三大品類的新品。女性消費者“搶新”投入冠軍品類毫無懸念地花落女裝。

消費力的提升和對品質生活的嚮往,催生了消費者日趨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以及各種全新的消費需求。根據2018年阿里公佈的數據,我國消費提質升級已展現出全新的格局和趨勢,年輕一代消費者的迅速崛起促使消費需求被細化。對品牌商家而言,這意味著必須加速產品迭代,推出更能滿足消費者細分需求的新品。這是挑戰,也是機會。

3C數碼成比拼重點

不難看出,今年618各大平臺以數碼為突破口的價格廝殺呈現白熱化。

市民比價天貓、京東、拼多多、蘇寧易購等多個平臺發現,多款iPhone降價幅度在1800元-2811元不等,降幅遠超蘋果官方平臺。

京東上,6月15日-6月17日的三天中,全場手機低至5折;拼多多上iPhone XS Max 256G版本售價7688元,較官方價降幅2811元;iPhone XS 64G版本售價6199元,較官方價降幅2000元;6月16日,零點剛過,天貓聚划算成交額就已經超過去年6月16日全天。其中,3C數碼成千萬爆款團主力軍,蘋果、華為等品牌紛紛迎來爆發。

來自京東3C的數據顯示,在618的第一小時裡,3分鐘手機品類銷量破10萬臺,6分鐘手機品類成交額破5億,Apple、華為、榮耀、OPPO、一加、努比亞,前10分鐘成交額同比增長均超200%。

消費者擔心,價格便宜會不會有假?有平臺稱,聯合中國人保財險(PICC)推出的定製化正品險,將對所有參加活動的iPhone商品進行投保。

多市場分走流量

“我是TeenieWeenie小熊的粉絲,平時對價格心裡都很有數了。”武漢90後陳曉晴早在一個禮拜前就在銷品茂中商百貨店裡下手了。“當時,商場專櫃全場打五折,且貨品全,還沒人擠。”曉晴說,我一口氣試穿了10件衣服,最後下單了三件。

相比該品牌天貓旗艦店,要等到618開跑頭兩天才能搶。“同樣的價格,肯定會選不用等、還可以試穿的。”她說。

在永旺夢樂城後湖金橋店裡,各品牌早早開始蹭“618”的熱點。一樓特賣場裡,百餘元可以淘到一雙斯凱奇的休閒鞋,相比平時的價格幾乎打了三折,引得不少市民淘貨。“比網上價格還便宜一些。”市民周堃說,主要是可以試穿,鞋子合腳才舒服,網上買也方便,就是萬一不合適退換貨沒有現場買來得快。

和曉晴、周堃感受差不多的是,“618”的狂熱已經大不如前。一方面,以社交電商、下沉市場為核心的新消費市場成為焦點,拼多多、拼團為代表的電商新貴崛起;另一方面,線下消費場景重新收穫青睞,門店成為消費品牌們攻佔消費者心智的新式武器。

流量淨增紅利放緩

不難看出,如今的“618”,電商平臺的流量開始分散化,線上“去中心化”商業時代悄然來臨。

漢正街雲尚國際時尚中心網紅電商中心負責人陳添說,逢大促,電商平臺一般會給予店鋪一些公域流量補貼。但實際上,如何將公域流量轉化為有效的私域流量,才是核心問題。大促期間湧進店鋪的新流量如果能留存下來超過5%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用戶往往先忠於平臺,然後通過搜索方式找到合適的商品和店鋪。只有用戶對店鋪產生了依賴,才能反覆下單。”他舉例稱,如果消費者因購買衣服認可了該店鋪,以後都會習慣性再度進入,還會因此產生額外消費。

近日,極光大數據公佈了《2019年Q1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首先,國內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截至3月份為11.31億人,相比去年同期僅增加了300萬人。而且,從這一整年各個月份的數據來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始終在11.3億人左右徘徊,移動網民規模已經趨於穩定和飽和。

同時,報告顯示,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已經連續四個季度在11.3億左右浮動,用戶的手機使用時長也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在了日均4.3小時。報告分析認為,這證明中國移動互聯網淨增紅利已經放緩。

綜合類電商APP中,手機淘寶、拼多多和京東的滲透率最高,分別為55.3%、31.2%和25.4%。其次是唯品會、天貓、蘇寧易購等。

互聯網流量紅利觸頂後,模式創新成為電商行業新的發力點。電商迴歸到產品、服務這個競爭的本質要素,才能在爆發後行穩致遠。

網友留言

流量下滑是普遍現象

電商促切應迴歸理性

戴****飛:天天搞活動,月月搞活動,年年搞活動,到底哪一天最優惠?

H****!:其實也有原因是“618”戰線拉得太長,頭幾天興致還好,後面就真的興致缺缺了。

揚****萌:你買東西是因為你需要你喜歡,不是因為便宜。人造購物節的本質是品牌甩積壓庫存和平臺強拉數據,很多商家是被平臺逼迫降價參加活動,被迫,就不會有真實惠。另外,人造節會破壞店鋪價格體系,破壞顧客價值體系,培養持幣待促銷的劣性消費習慣,百害而無一利。

M****k:消費市場升級的需求開始了,電商一統市場的時代要結束,產品升級是方向,迴歸供給側。

上****月:流量被打散了,已經過了野蠻生長的時代。市場不缺好的產品而是缺好的購物體驗。

秦****卿:流量下滑肯定是普遍現象了,“618”這段時間我們店鋪已經是斷崖式下滑了。究其原因,一,消費相對疲軟;二,消費可選擇的渠道太多了,前段時間買個麵包機,媳婦兒選好一款,在京東天貓蘇寧易購拼多多上比價格;三,促銷常態化,大促已毫無吸引力,聚划算、淘搶購的沒落可見一斑;四,電商近些年的發展已經讓商品徹底透明化,線下浮誇的價格再也看不見,線上大部分產品相對線下已無優勢。

歸****塵:消費最終迴歸理性,不是需要不再購買,永遠靠賣給貪小便宜人的買賣,終究不會長久!今天是流量下跌了,以後將會是更多的商家消失了,都不掙錢誰跟你玩!

記者孫珺 張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