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令將軍:南京保衛戰失敗後飲彈自盡,妻子以死殉情

蕭山令將軍:南京保衛戰失敗後飲彈自盡,妻子以死殉情

殺敵不力,俯首稱臣,有何顏面見江東父老。我決心留守,與金陵共存亡。【蕭山令將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亡了國,波蘭亡了國,挪威希臘亡了國,他們的總司令沒有一個死在戰場上。而我們苦戰八年,卻取得了勝利。為何會取得勝利?因為我們的戰士敢打敢拼,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打得這樣慘烈,因為我們的總司令都能拚殺到最後一人,戰死沙場。

1937的12.13日是慘烈的一天,我們的南京城淪陷。短短的幾周內,繁華的六朝古都,瞬間血流成河,繁華的城市成了地獄。屍橫片野,哀嚎一片,30萬同胞慘遭日軍殺戮。

南京大屠殺是悲慘的。但是今天我要說的是,南京城也並不是不戰而亡。南京城當時的最高指揮官蕭山令將軍,臨危受命,身兼南京市市長,渡江總指揮,警防空司令等六職。蕭將軍率眾殊死抵抗日軍,甚至率領官兵們與敵人展開肉搏。彈盡糧絕,又無援軍的時候,蕭將軍拒絕執行撤退的軍令。蕭將軍在滔滔江水中,用最後一顆子彈飲彈自盡,實現了誓與南京城共存亡的諾言。

45歲的蕭將軍壯烈殉國,

他遠在湖南的妻子聽此噩耗後吐血而亡,以死殉情。

蕭山令將軍:南京保衛戰失敗後飲彈自盡,妻子以死殉情

秀才本微末功名,卻喜叔伯兄弟父子公孫三代蟬聯不絕;寒家無豐盛筵席,幸叨宗族鄉鄰親朋戚友八回燕賀都來。(蕭山令家門口的對聯)

蕭山令是湖南人。 1892年6月11日,蕭山令出生於湖南省益陽縣的一個小山村。蕭家是書香門第,其父親蕭敏湘是清末秀才。祖上曾經一家三代連中秀才,遠近聞名。

在這樣的原生態家庭中,蕭山令幼承庭訓,知書達理,16歲即從益陽龍洲高等小學堂畢業。彼時,列強瓜分國土,人民流離失所,目睹這些,蕭山令無比憤慨。

1909年,他投筆從戎報考了湖南陸軍小學,立志保家衛國。

去陸軍小學上學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蕭山令與清太常寺博士誥授奉政大夫張麓仙之女張慧蘭完婚。那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剛烈女子。張惠蘭是一個才女,琴棋書畫無所不能,還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更為難得的是,兩人志趣相投,張慧蘭極力支持丈夫保家衛國的理想。

蕭山令自盡後,張慧蘭以死殉情。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湖南陸軍小學停辦。蕭山令轉入湖北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讀書。1914年8月,蕭山令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讀書。1916年,蕭山令畢業後,被派往湖南陸軍服務,投入湘軍,開始了一生的戎馬生涯。因為富有見識,又十分英勇,他一路從排長、連長升到了團長,也曾經代理湖南省沅江縣縣長。

蕭山令的膽識受到了上司唐生智的賞識,他們成了摯友。很多年後,唐生智和蕭山令做出了守衛南京城的決定。

1928年,北伐戰爭結束後,蕭山令退役回鄉。此時,他和夫人張慧蘭已經有了兩個孩子,原本他們可以在湖南的偏遠山村裡安安穩穩地過一輩子。

蕭山令將軍:南京保衛戰失敗後飲彈自盡,妻子以死殉情

可是國民政府成立後,念著蕭山令的戰功,當局政府又屢次請其出山,希望他能去國民黨的部隊任職。蕭山令原本就是一個心懷社稷的志士,在和夫人商議後,兩人思想高度一致,同意復出。這一次,誰也沒有想到,付出的會是生命。

蕭山令有膽有謀,在國民黨的軍隊裡順水順風,官職青雲直上。南京保衛戰打響前,他已被提拔為少將,任全國憲兵副司令,參謀長。

然而資料上對蕭山令記載不多,僅寥寥幾句:

雖習軍事,實溫文儒雅,無疾色厲言,每訥訥不能出口,而條理縝密,處事忠勤,嚴而不慢,寬而有威,為部屬所欽慕。

1937年8月13日,淞滬戰役爆發,3個月後,上海淪陷。日本大本營下達了“大陸第八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

民國首都危在旦夕。危難中,蔣介石開了3次會議,研究南京城能否留守的問題。何應欽、白崇禧等高級將領認為南京非決戰之地,且兵力不足,難以守衛。

唐生智卻站了出來,大聲疾呼:

“首都是國父陵寢所在地,值此大敵當前,在南京如不犧牲一二員大將,對不起總理在天之靈。本人主張死守南京,和敵人拼到底。”

望著日軍的三路大軍,蔣介石也知道守不住南京城,但還是決定堅守。他在日記中寫道:“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對國對民殊難為懷也。”

臨走前,蔣介石還對紫金山陣地進行視察,認為“可固守兩個月”。

於是蔣介石撤退,國民政府西遷武漢。同時南京衛戍長官司令部成立,唐生智出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指揮8.1萬國軍抵抗作戰。

蕭山令將軍:南京保衛戰失敗後飲彈自盡,妻子以死殉情

蕭山令在危難之際受命,晉升憲兵副司令,指揮憲兵第2團、第5團、第10團等部。同時兼任南京警備司令、防空司令兼職,成為國民黨南京憲、警的頭號人物。

後來,南京市長馬俊超臨陣逃亡,蕭山令又奉命兼任南京市市長。唐生智決定撤退後,他又當上了渡江的總指揮,保衛軍民撤退。

蕭山令臨危受命,以一身而兼六大重要職務,也是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聞了。

部署完畢,戰火很快到來。12月4日,一個寒冷陰鬱的冬日,在句容以東40裡的地方,日軍便衣偵察隊與國軍前哨部隊發生了短暫的交火,打響了南京作戰外圍戰。

戰局對國軍極其不利,幾處戰地國軍被打光。松井石根司令官從空中投函勸唐生智投降。

唐生智與蕭山令不予理睬,繼續命令各部隊"應以與陣地共存亡之決心盡力固守,決不許輕棄寸土。"

蕭山令更是離開指揮部,戰鬥在抗戰第一線。隆隆炮聲中,數次有流彈從他身邊掠過,部下勸他回指揮部休息。

蕭山令笑道:“眾雲將軍難免陣前亡,死在抗日報國前線,榮幸之至。”

激戰數日,中國軍隊還是沒有抵擋住日軍的炮火。12月11日,日軍步步逼近,南京城陷在即。

蔣介石一直關注南京戰局,當發現南京部隊的戰鬥力及士氣已遠不如淞滬作戰,外圍戰三天即失守,日軍還有源源不斷的援軍時。

為了避免南京守衛軍被全殲,蔣介石於11日中午決定令南京守軍撤退。

當日中午,顧祝同在電話中向唐生智轉達了蔣介石關於撤退的指示。當晚,蔣介石又發來電報:“如情勢不能持久,可相機撤退,以圖整理而期反攻。”

蕭山令將軍:南京保衛戰失敗後飲彈自盡,妻子以死殉情

1937年12月12日,民國二十六年,唐生智下達了中國軍隊突圍和撤退的命令。

眾人都在計劃如何撤退之時,蕭山令卻再次站了出來,慨然言道:

“殺敵不力,俯首稱臣,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我決心留守,與金陵共存亡。”

12月12日,炮火兇猛,槍聲不斷,雨花臺被日軍佔領,紫金山第二峰淪陷,中華門和中山門也相繼被日軍突破。

血戰之際,唐生智在衛士的護送下先行離開南京。群龍無首下,成百上千的中國士兵在沒有長官指揮的情況下,開始跟日軍展開殊死巷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阻擋敵人的入侵。

同時,無數軍民湧往下關,爭相搶渡長江逃難,亂成一團。一邊,日軍已經追了上來,對逃離的人群大肆屠殺。一邊,江面上還有日軍的快艇,對軍民肆意追殺。

波濤滾滾,火光沖天中,蕭山令下達各物可棄,惟有槍彈不許丟的嚴令,率領部下誓死掩護軍民撤退。幾個小時候,部下子彈漸盡。

在此之前,部下幾次將受傷的蕭山令抬向擔架,要其撤退。蕭將軍嚴詞拒絕,又從擔架上跳下來。

蕭山令身負重傷,仍舊振臂高呼:“殺身成仁,今日是也!”隨後率領官兵們與敵人展開肉搏。

血戰5個小時後,蕭山令組建的保衛軍民撤退的憲兵隊,全部彈盡援絕,倒在了滾滾江水裡。

越來越多的日軍圍向身中數彈的蕭山令,想俘虜南京保衛戰的最高指揮官。

他抬頭看了看淪陷的南京城,拔出手槍,把最後一顆子彈射向了自己。這位違抗軍令的將軍,飲彈自盡,實現了誓死與南京共存亡的諾言。

槍聲響了很久,蕭將軍的半截身子還在江水中久久立著,目光炯炯有神地望著南京城……

他遠在湖南的妻子聽此噩耗,吐血而亡,以死殉情。
一個殉國,一個殉夫,成為最悲壯而又英烈的夫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