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一度離我們很近,唾手可得。”希特勒自盡前為什麼這麼說?

勝利一度離我們很近,唾手可得。

相信不少人在看歷史書或者相關電視劇、歷史資料時,看到一句話都會生出感慨:是啊,德國曾經有很多次機會,可是都錯過了。

“勝利一度離我們很近,唾手可得。”希特勒自盡前為什麼這麼說?

1940年夏,德軍取得在西線戰場對法國戰爭的勝利後,希特勒開始把目光向東望去。蘇聯-在希特勒心中一直是德國的大敵,早以將他作為假想敵,此次對法戰爭勝利後,德國開始秘密研究進攻蘇聯。

“勝利一度離我們很近,唾手可得。”希特勒自盡前為什麼這麼說?

莫斯科會戰,德軍佔據上風

德軍有備而來,準備運用閃電戰的經驗,快速攻佔蘇聯。

德軍:部署軍隊170萬人,火炮13500門,坦克1170輛,飛機615架。

蘇軍:兵力110萬人,7652門火炮,774輛坦克,1000餘架飛機。

戰鬥一開始,蘇聯就決定堅守:動用工兵、民兵、百姓加固防禦工事,同時繼續修築圍繞莫斯科城的工事,構築反坦克塹壕,然後用挖工事的土修築火力點、堡壘。

憑藉堅固的工事,雖然德軍攻勢很猛,但是蘇軍依然對德軍造成極大傷亡,有效組織德軍進攻。

“勝利一度離我們很近,唾手可得。”希特勒自盡前為什麼這麼說?

雖然蘇聯一心防禦,但是在德軍的進攻下依然處於頹勢,另外因為德軍在北線和南線戰場陷入泥潭,所以把大部分裝甲力量和機動力量調給中線-莫斯科戰場。此時的莫斯科危在旦夕。

然而令德軍沒想到的是蘇聯的冬季來的這麼猛烈,莫斯科周邊很快可是下起了暴雪,積雪甚至達到90公分。面對這樣的極端條件,德軍攻勢受到嚴重阻礙,因為德軍沒有在嚴寒條件的作戰經驗,所以物資備的也不足,德軍軍營中甚至出現了凍傷、凍死的現象,德軍士氣陷入低估。

“勝利一度離我們很近,唾手可得。”希特勒自盡前為什麼這麼說?

雖然德軍陷入危機中,但是依然在攻擊,蘇軍雖然有在嚴寒條件的作戰經驗,可是在莫斯科根本沒有足夠的物資,所以蘇軍也不好過,莫斯科依然危在旦夕。

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蘇軍到了生死關頭,蘇軍統帥的命令下,蘇軍出人意料的在德軍攻擊時發起了反衝鋒,德軍陷入慌亂,竟然敗退,莫斯科守住了。

“勝利一度離我們很近,唾手可得。”希特勒自盡前為什麼這麼說?

德軍這次進攻失敗後,攻勢受到打擊。另一方的蘇軍接到全國各地的增援,每時每刻雙方的實力都在發生變化。雖然後來德軍憑藉悍不畏死的攻勢取得突破,但是此時的蘇軍已經集結大批軍隊,德軍已經攻不下莫斯科了。

莫斯科會戰以蘇軍打破德軍不可戰勝之神話而告終。

“勝利一度離我們很近,唾手可得。”希特勒自盡前為什麼這麼說?

如果

如果德軍在攻擊蘇聯時能做好後勤工作,確保冬季作戰的物資準備,那莫斯科之戰德軍極有可能取勝。

如果莫斯科會戰蘇軍失敗,那麼駐守莫斯科的百萬大軍將損失慘重,士氣大跌。

如果德軍佔據莫斯科,那麼他北可與北路軍團合圍列寧格勒,南可與南路兵團合圍斯大林格勒。丟了莫斯科,蘇聯大後方全面暴露在德軍攻擊範圍;丟了列寧格勒,蘇聯北部地區將無法堅守;丟了斯大林格勒,蘇聯的高加索地區石油資源將大大增加德軍實力。

如果德軍佔領蘇聯,那麼可以和盟友的日本合兵,此時的法西斯勢力可以將美國無視,世界會變成另一番模樣。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蘇軍利用自身廣袤國土,化整為零,學習我國實行遊擊戰術,這樣的話後果也未可知。

“勝利一度離我們很近,唾手可得。”希特勒自盡前為什麼這麼說?

@矇昧中的覺醒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戰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