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謊言的美麗面紗迷惑,看看二戰中墨索里尼的這個例子。

可以說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謊言,在24小時的循環週期中,幾乎所有人都會成為謊言的製造者與接收者。關於謊言,當然有善意與惡意之分,細緻討論起來則會更加複雜。這裡我們只用一個案例來顯示:相信自己的謊言並非永遠有利。

墨索里尼,這個曾經一定程度上改變世界進程的法西斯獨裁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元兇之一,曾經就為自己的謊言付出了嚴重的代價。1938年,意大利陸軍師的編制從三個團改為了兩個團,墨索里尼的這一變動能夠使他號稱自己的法西斯政權擁有六十個師,兵力猛增近一倍,聽起來十分恐怖。但是,當戰爭真正打響時,這一改變發生了嚴重的紊亂,而他又忘記了自己之前作出的決策。幾年之後,墨索里尼竟然真的錯誤地估計了自己的兵力,最終導致了悲慘的結果。

別被謊言的美麗面紗迷惑,看看二戰中墨索里尼的這個例子。

謊言是生活的必需品,我們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它。說謊可以是正當的也可以是不正當的,全看說謊者以及所處的社會認知而定。關於謊言的定義,我們可以採取保羅·埃克曼的《說謊》一書中的說法,即存心誤導別人的有意行為,事先未透露其目的,並且對方也沒有明確要求被誤導。而揭露謊言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破綻,即說謊者無意間洩露的事情。二是說謊線索,即說謊者的行為雖然沒有洩露實情,但不小心暴露他是在說謊。關於如何與謊言相處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公式,而如何遊刃有餘地與它打交道,相信必不可少相當的生活閱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