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大區塞納-馬恩省謝勒市的一個救濟站。(圖源:法新社)
海外網10月30日電 法國針對新冠疫情的惡化局面,將於10月30日至12月1日啟動第二次全國封鎖。而今年春季為期一個半月的疫情封鎖已導致大批民眾失業返貧,解封至今經濟活動尚未恢復。法國民間慈善組織紛紛敲響警鐘,稱第一波疫情封鎖期間近一半受益者是首次來領取救濟,這種情況愈發令人擔憂。法國愛心食堂預計,“許多家庭將面臨一個特別艱難的冬天。”
據《巴黎人報》報道,法國慈善組織大眾救助會擁有約30個常設救濟站、800名志願者和17517名受益人。大眾救助會在與益索普(Ipsos)民調機構聯合發佈的法國貧困狀況晴雨表中警告稱,自今年春季實施疫情封鎖措施以來,法國貧困人群大幅增加。巴黎大區塞納-馬恩省大眾救助會總幹事伊洛迪·穆西泰利表示,衛生危機增加了救濟需求,“自3月份以來,我們接待了越來越多的人,其中45%都是新面孔。”
塞納-馬恩省最大的城市之一謝勒,數據上升非常明顯。報告顯示,該市每週新增約30個受益家庭。今年第一季度,志願者處理了111份申領救濟的檔案,第三季度,這一數字躍升至340份。在該省的楠日市,自疫情危機以來,接受救濟的人數增加了一倍。
全國範圍內的數據同樣令人擔憂。伊洛迪·穆西泰利介紹說,“43%的就業人口收入下降,25%的受訪者減少進食,57%的受訪者對生計感到擔憂。”
以塞納-馬恩省為例,這些新增貧困人口的情況各不相同,包括手工業者、“非全時失業”人員、養老金微薄的退休人員,還有一些在疫情危機之前就已經不穩定狀況的群體。此外,新增受益者中還有許多是學生。謝勒的大眾救助會秘書長克洛德·福徹談到,“我們在馬恩拉瓦萊大學有一個分站,第一次疫情封鎖期間,一些學生來到這裡,說已經兩天沒有吃東西了。”
巴黎第八大學一名攻讀法律碩士學位的28歲學生談到,疫情使自己本已不妙的處境更加糟糕,他每週都有一天要去謝勒的大眾救助會,“封鎖期間,大學的社會福利部門建議我到這個協會看看,當時我來法國不到一年,之前不知道這種機構。”由於沒有收入,解封之後他第一次跨進大眾救助會的大門,“我每週都去那裡吃東西,這讓我鬆了一口氣。”
40歲的維吉妮是法國航空公司員工,在第一次封鎖期間“非全時失業”,解封后也沒有復工。新冠疫情對航空業的打擊非常嚴重,“疫情奪走了我85%的工作。從7月份開始,我每個月回戴高樂機場三到四次,但辦公室裡一個人也沒有。但我需要見見人,不可能一直居家不出。”因此,今年8月她到大眾救助會做志願者,“這對我有好處,對別人也有好處。”收入方面,維吉妮談到,由於“非全時失業”,每月工資下降了大約500歐元,“我沒有陷入貧困,但更加精打細算,尤其是在購物時。”
巴黎大區瓦茲河谷省的慈善組織世代救助協會也注意到,最近幾個月情況不斷惡化,許多從事臨時工作或未報工的人員在疫情中陷入困境。該協會成員薩迪·哈米奇介紹說,對許多人來說,經濟困難在疫情危機之前已經存在,但疫情加劇了這種窘迫,“這些人一直處於不穩定狀態,自從啟動限制措施以來,一直無法工作。第一次封鎖期間,建築工人、家政傭工、餐館員工和各種零工都停止了,許多情況下,直到現在也沒有恢復。
世代救助協會在瓦茲河谷省阿讓特伊市的救濟站門口領取食物的隊伍排出50多米,其中有貧困家庭、退休人員,也有年輕人。隊伍中的席琳談到,她通過朋友知道世代救助協會可以領取食物,這是第一次來,她每月只賺500歐元,付房租就要花440歐元,她還要照顧97歲的祖母,賬戶一直處於赤字狀態,“有些月份我不付房租,這樣就可以繼續吃飯。我甚至以4歐元到5歐元的價格賣掉了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和衣服。”這名51歲的助理員承認,疫情限制期間食品預算飆升,去超市也不方便,要找到低價商品就更難了。
排隊領取食物的阿里問協會下次什麼時候分發食物,他已經幾個月沒有工作,“我在就業中心註冊了,一直在找工作,但機會很少。我要付700歐元的房租,還要給孩子買牛奶和尿布。我們家裡每天都吃土豆,有時吃米飯,但吃不起肉。”
單身母親受影響尤其嚴重。60歲的法蒂哈以前是裁縫,後來做家政女工,現在沒有工作,每月只有500歐元進賬,獨自撫養孩子,她承認每週去一次愛心食堂。
阿讓特伊市的一所慈善組織認為,不穩定的情況發生了改變,以前隊伍中有很多難民,但現在可以看到更多的本地人。也有慈善組織的志願者指出,整個工作環境不穩定的群體普遍受到了經濟影響,“我們正處於一場真正的社會危機的開端。”(海外網-巴黎-魯佳)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