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人臉識別快速發展,你覺得安全嗎?

據艾媒諮詢發佈的《2019年中國刷臉支付技術應用社會價值專題研究報告》顯示,在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逐漸擴大以及人臉識別技術發展漸趨成熟的大背景下,2019年已經成為刷臉支付的“元年”,刷臉支付用戶保持高速增長,有望增至1.18億人,2022年將突破7.6億人,屆時將成為主要的支付方式。


刷臉支付落地普及被大眾廣泛接受和認可,正是其安全性和便捷性帶給用戶全新體驗。刷臉支付的核心技術是3D人臉識別技術,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刷臉支付受到熱捧的背後,3D人臉識別技術的成熟發展成為關鍵點。

3D人臉識別快速發展,你覺得安全嗎?

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分為2D人臉識別和3D人臉識別兩種技術,但由於2D人臉識別只能獲取人臉的平面的信息,能夠被圖片、視頻等破解,加上容易受到光線影響,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相對來說,3D人臉識別能夠獲取人臉的三維信息,不容易受姿態、光照、表情等因素影響,比起2D識別,3D人臉識別技術更為安全、穩定、成熟,能夠識別照片、視頻、面具、雙胞胎等偽裝。


3D人臉識別技術成為現在“刷臉”行業的風向標,例如支付寶率先推出的刷臉支付設備,採用了國內奧比中光提供的3D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安全、快捷、高效的支付服務。

3D人臉識別快速發展,你覺得安全嗎?

刷臉背後的3D傳感技術

3D人臉識別等新技術的出現正在改變支付行業,以提升用戶體驗為核心進行創新,掀起一場大規模的服務升級浪潮。在3D刷臉背後,是什麼技術所賦予它這麼強大的能力呢?答案就是3D傳感技術。在3D傳感技術中,結構光和TOF是兩種主流的解決方案,二者應用的區別也比較大。

3D人臉識別快速發展,你覺得安全嗎?

首先從技術原理上來講,結構光技術是利用光學手段拍攝物體的三維結構,再將獲取到的信息進行深入處理的技術。而TOF技術則不同,其發射的是持續不斷的“面光源”,光線遇到不可穿透物體會發生反射,通過記錄、計算反射光達到接收器的時間,由此得到一張被測物體的3D圖像。


對比來看,結構光技術功耗更小,更適合近距離和靜態場景,目前3D結構光技術測量距離能達到1mm毫米級精度,主要應用於解鎖以及安全支付、面部識別等方面,支付寶、銀聯、微信刷臉支付等都是採用結構光技術。TOF方案在遠距離下噪聲較低,更適合遠距離和動態場景,主要用於智能機後置攝影,並在AR、VR等領域發揮一定的作用。

靠刷臉走遍天下的時代正在到來

在巨大市場需求的刺激下,3D人臉識別技術發展勢頭非常強勁,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3D人臉識別的應用從最初的刷臉解鎖到刷臉支付,從單一領域延伸到了包括手機、移動支付、安防、物流等多個領域。“刷臉”越來越成為常態,在全國各地延伸遍地開花。如何能保障刷臉的安全性一直是個熱議的話題,目前仍存在有部分人會質疑刷臉的安全性而不敢輕易使用,擔心個人賬號被盜刷、信息被破解等諸多隱患。

雖然3D人臉識別可以極大地改善解決可能被破解的弊端,給予更高的安全等級,但是針對“刷臉”應用,相關部門應該出臺法律法規加強監管;身為企業經營者也需要自律,保障使用者的人臉信息安全,營造一個更為安全的使用環境。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的重視,“刷臉”定會是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之一,在“刷臉”的同時可能會增加指紋、聲紋、虹膜等生物信息作為輔助交叉驗證,讓“刷臉”更加安全。3D刷臉識別會越來越普及,只靠刷臉就能走遍天下,搞定衣食住行,這種天馬行空的想象也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