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直流!吃大閘蟹的時節,來了!

秋風起,蟹腳癢,又到膏滿黃肥時。

點擊進入下一頁

點擊進入下一頁

青背、白肚、金爪、黃毛……說起螃蟹,當屬陽澄湖大閘蟹最負盛名。色、香、味三者之極,吸引了眾多食客不惜重金只為一飽口福,奉其為“蟹中極品”。

古代文人將吃陽澄湖大閘蟹作為“生平獨此求”。章太炎的夫人湯國黎對陽澄湖大閘蟹青睞有加,一句“若非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蘇州”成為陽澄湖大閘蟹最著名的廣告詞。

點擊進入下一頁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width="100%" height="auto">

“一掬陽澄水,流芳自古今。”作為文化悠久、生態宜居的江南水鄉,獨擁三分之二陽澄湖水面的相城區素有“中國清水大閘蟹之鄉”的美譽,出產的陽澄湖大閘蟹揚名海內外。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點擊進入下一頁

9月21日,蟹農收穫第一簍陽澄湖大閘蟹。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點擊進入下一頁

一隻只大閘蟹張牙舞爪、肥美壯碩,豐收的喜悅頓時感染著現場所有人。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那麼,今天就跟著小新奔赴蘇州陽澄湖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搭上小船去湖裡抓螃蟹,走進當地蟹農家裡、生態養殖基地,看一看現如今的陽澄湖大閘蟹是怎樣接受科學養殖的,一起揭秘它正確的“打開方式”。

吃上一隻大閘蟹,你需要等多久?

抵達錢東家時正值中午,錢東是蘇州土生土長的蟹農,生在陽澄湖邊、長在陽澄湖邊。

他小時用來充飢、解饞的大閘蟹,如今已成為村民致富的“法寶”。

點擊進入下一頁

忙碌的店員將一盆盆大閘蟹端上餐桌。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點擊進入下一頁

相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點擊進入下一頁

相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錢東家的農家樂後廚,工作人員忙得熱火朝天,灶臺上熱氣騰騰的蒸籠裡,活蹦亂跳、青殼的螃蟹被五花大綁,不一會兒就染上了金色,如同把金秋的萬千風味,全部鎖在了方寸蟹殼中。忙碌的店員小跑著,將一盆盆大閘蟹端上餐桌。

“今年氣候比較好,加上科學養殖,大規格的螃蟹比較多。每年這個時候,不少食客都會選擇來陽澄湖邊,吃美味的大閘蟹。”錢東說。

點擊進入下一頁

中新社記者 鍾升 攝" width="100%" height="auto">

張鋮展示標準化生態池塘裡養殖的大閘蟹。中新社記者 鍾升 攝

從蟹苗到成熟的大閘蟹,再經過烹飪端上餐桌,你一定很好奇,這個過程究竟需要多久?

在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我們找到了答案:一年半。

每年的春季,大閘蟹蟹苗開始放養,到次年10月份肥美的陽澄湖大閘蟹長成,要經歷優勝劣汰、層層篩選,前後得經過18個月左右。

成長,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疫情期間,蟹農朱健明如期完成了共46畝蟹塘的蟹苗投放。“蟹苗是本地培育的,運輸上沒有受疫情影響。”朱健明介紹,蟹苗運輸車的司機經過路障關卡檢測,進行信息登記後,就可以進入他的養殖基地了。朱健明通過電話指揮運輸車輛到相應蟹塘前,卸下蟹苗。等到運輸車離去,他再過去投放蟹苗。

通過這種全程“無接觸式”的蟹苗投放,既保證了人員安全,又沒有耽誤農時。

點擊進入下一頁

標準化生態池塘。中新社記者 鍾升 攝

近年來,相城區積極開展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以“能改則改,不改則退”為原則,明確2020年全區非標準化養殖池塘全部實施提升改造或退養,不能納入標準化改造的,全部退出養殖。

與此同時,標準化生態池塘養殖如火如荼的展開。今年全年,陽澄湖大閘蟹的產量預計在10260噸左右,其中圍網養殖區產量1500噸左右,沿湖周邊高標準池塘養殖產量8760噸左右。

現在,除了傳統的湖中圍網養蟹,標準化生態化池塘養殖已經佔到養殖的大頭。

業內人士認為,標準化生態池塘養殖既保護了陽澄湖環境,又保證陽澄湖大閘蟹的金字招牌不消亡。

點擊進入下一頁

9月21日,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大閘蟹養殖基地內,技術熟練的工人正在給螃蟹稱重。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在陽澄湖鎮的大閘蟹配載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忙而有序地包裝陽澄湖大閘蟹,準備發往全國各地。

捆紮也是一件技術活。今年國慶節和中秋節“喜相逢”,目前正值大螃蟹銷售旺季。綁蟹工個個“忙開了花”,常常要加班加點工作,扎完一隻螃蟹最快只需2秒,一天可綁近萬隻螃蟹。

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張鋮介紹,近幾年,國內的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曾經“賣不出村”的大閘蟹,現在從客戶下單到收貨,一般48小時就能到貨,江浙滬地區隔天就可以送到。

從養殖到捕撈,再從物流快遞到百姓餐桌,因為有了科學生態養殖,所以,“蟹鄉”好水養出優質的陽澄湖大閘蟹成為蘇州一張響亮的美食名片。

吃掉一隻螃蟹,到底需要多少步?

點擊進入下一頁

相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點擊進入下一頁

相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陽澄湖邊的老饕看來,最原始、簡單的蒸煮,就是烹調大閘蟹的最佳方式。這樣保留了食物最純粹的味道。

傳說古人吃蟹,分為“文吃”和“武吃”。

點擊進入下一頁

錢東的家人展示用“蟹八件”“文吃”大閘蟹。

“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的吃蟹文化,從魏晉開始就影響著古人吃蟹。後來發展到吃蟹、飲酒、賞菊、賦詩四位一體。

相較於文人雅士的“文吃”,還有一種“武吃”。有記載,魏晉時期,晉人晉畢卓嗜酒,“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武吃”吃的是快意人生,“文吃”吃的是優雅、閒適。“文吃”中最特別的,還有站在吃蟹鄙視鏈頂端的“蟹八件”。

點擊進入下一頁

錢東的家人展示吃完螃蟹後,用螃蟹殼拼成的“大閘蟹”。

吃大閘蟹最經典的吃法是“吃完一隻蟹仍然是一隻蟹”。

“纖王剝啄雙郭索,落花蝶舞唾生香味。”在“蟹八件”的幫助下,錢東的家人就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將螃蟹優雅地吃完,還能拼成一隻完整的螃蟹。

在蘇州,人們對螃蟹的熱愛並不止於螃蟹本身,禿黃油、蟹黃豆腐、蟹黃湯包、面拖蟹……他們還樂此不疲地創造出了五花八門的吃法。

科普小講堂

點擊進入下一頁

什麼是大閘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以螺蚌魚蝦藻類水草為食,秋季成熟。像我們比較常見的青蟹,屬於鋸緣青蟹,並不是大閘蟹。

“閘”字源於傳統捕蟹方式,捕蟹者設一竹閘,夜來隔閘,置一燈火,蟹見火光,爬上竹閘一一捕捉,很是便捷,閘蟹之名由此而來。

點擊進入下一頁

相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陽澄湖大閘蟹與其他種類的螃蟹有啥不同?

錢東介紹,陽澄湖大閘蟹身不沾泥,俗稱清水大蟹,體大膘肥,青殼白肚,金爪黃毛。有四大特徵:青背、黃毛、金爪、白肚。

1、青背。陽澄湖大閘蟹的背殼呈青灰色。由於這種色彩大方潔淨,惹人喜愛,故稱"蟹殼青"。

2、白肚。陽澄湖蟹的白肚白中帶青,有光澤,給人晶瑩潔白的感覺。陽澄湖蟹的白肚外觀上能給人一種玉質般的美感。

3、金爪。陽澄湖蟹蟹爪近似上等菸絲的金黃色,故又名"金爪蟹";而普通河(湖)蟹常與泥漿接觸,則呈灰褐色。陽澄湖蟹的“金爪”,也是陽澄湖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賦予它的。

4、黃毛。是指陽澄湖蟹兩螯八腿上的茸毛都是金黃色的,且長達3-4釐米,普通的蟹不僅爪呈灰褐色,而且茸毛也短。

點擊進入下一頁

怎麼樣挑選大閘蟹?

選蟹要做到“五看”:一看顏色;二看個體;三看肚臍;四看蟹毛;五看動作。蟹的顏色要青背白肚、金爪黃毛;個體要大而老健;肚臍要向外凸出;蟹腳上要蟹毛叢生;動作要敏捷活躍。

大閘蟹有哪些部位不能吃?

點擊進入下一頁

蟹腮:長在蟹腹部如眉毛狀的兩排軟綿綿的東西俗稱蟹眉毛,是蟹的呼吸器官。蟹腮下的三角形蟹白也要在食用前去除。

蟹腸:掰開蟹身,蟹黃、蟹肉處有 一根根黑色的東西就是蟹腸,應去除。

蟹胃:蟹胃隱藏在蟹蓋上的蟹黃堆裡,內有螃蟹的排洩物。

蟹心:蟹心也叫蟹六角板。掀開蟹殼,可以看到一層黑色的膜衣,白色片狀的蟹心就藏在黃膏與黑色膜衣之間。

點擊進入下一頁

如何保存大閘蟹?

冰箱(推薦)

把大閘蟹的腳和鉗捆起來,放在冰箱的保鮮櫃(溫度5℃左右),蓋上溼毛巾。用手輕輕觸碰大閘蟹的眼睛,如反應不靈敏請立即食用。

塑料桶(需將大閘蟹鬆綁)

把大閘蟹放入30至50公分高的塑料桶(不能層疊),然後加水至大閘蟹身體的一半高(保溼)。不能把大閘蟹全部淹沒。室內氣溫15℃左右時可保存2至3天。

暫養池(需將大閘蟹鬆綁)

把浴缸做暫養池。把大閘蟹輕輕倒入浴缸中,水的高度剛好埋住大閘蟹。室溫控制在15℃左右。根據存儲時間和數量,投食少量的小魚小蝦。可保存3至5天左右。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在作死的邊緣試探”,圖為錯誤示範。

溫馨提示:

1.不要隨便徒手去抓蟹。

2.給蟹鬆綁後,一定要注意大閘蟹“越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