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越過越好的

為人父母的只要過好了自己的人生,讓孩子能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長大,讓老人能安心體面地老去。

一個家就算不能大富大貴,但也能沿著一條正向的軌跡,緩緩地走下去。

01

  • 把健康看得比錢重要。

我家是個很大的家庭,兄弟姐妹眾多,身邊朋友知道情況後都會大呼“你們小時候一定過得很辛苦吧”。

我每次都會回答:“不會,回想起小時全是開心的事。”

被問多了之後,有一次我好奇地問我媽:“養孩子成本那麼大,你和我爸是靠什麼把我們幾個拉扯大的?”

我媽當時跟我說:“只要家裡每個人身體健健康康的,不管有錢沒錢,一個家總能活下去。”

是啊,健康就像是一個家的地基,沒有它一切都是空談。

當醫生的哥哥經常帶著家人一起養生,我們幾個常笑話他,明明才30多歲,卻過著60歲的生活。

他跟我們說,保重身體,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整個家。

因為職業的原因,他見多了因為疾病而分崩離析的家庭:

孩子病了,夫妻倆花盡積蓄,每天以淚洗面;丈夫病了,弱妻幼子束手無策,一個家搖搖欲墜;妻子病了,一個大男人拉扯著孩子,連熱飯都吃不上一口,誰見誰可憐;老人病了,全家人愁雲密佈,甚至爭鬧不休……

平常,家裡每個成員都在為更大的房子,更多的積蓄努力,但當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明白,身外之物換不來健康,而沒有健康,一個家有再多的身外之物,也不會幸福。

02

  • 遇事不責備,遇難緊抱團。

很多家庭的客廳上都掛有“家和萬事興”的牌匾。

家和為何致萬事興?

因為一家人不吵鬧,團結一致,和和氣氣,不在家庭矛盾上耗費時間,這樣,家庭成員才有幸福感,投入事業就有更多的精力和動力;多溝通,多交流,避免走上邪門歪道。

而要做到家庭和睦,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一點:少責備,多團結。

聽過一個故事。

有兩家比鄰而住,一家經常吵架,另一家卻總是充滿歡聲笑語,日子越過越好。

有天,經常吵架的那一家去鄰居家請教保持家庭和諧的秘訣。

鄰居告訴他們:“我家不吵架,是因為我家壞人多。”

原來在鄰居家,不管誰做錯了什麼事,導致了什麼問題,家庭成員都不會互相責備,而是誠懇地檢討自己,說如果自己做得再好一點,就不會出現失誤。然後再合力去解決問題。

有一句說:責備之話一出口,就有了對錯之分,將兩個人瞬間拉到對立面,愛的感覺便會消失。

很多時候,責備一說出了口,就意味著傷害,只會讓犯錯者更難受,或者激起對方的攻擊欲從而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總之對解決問題,一點幫助都沒有。

和睦的家庭在平常可能跟萬千家庭一樣,一日三餐,雞毛蒜皮,但一遇上困難,每位家庭成員都知道:一家人,就該擰成一股繩。

團結就像是一個家的屋頂,有了它,再大的風雨也能挺過去。

一個家,越過越好的

03

  • 家庭成員沒有界限感,是一種災難。

有人說: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於缺乏界限感。

在前不久熱播的《都挺好》就印證了這句話。蘇家的一系列鬧劇,其實都是由於蘇母的沒有界限感造成的:

對丈夫,她毫不尊重,家庭大小事務一個人說了算,導致蘇大強一輩子扣扣索索,膽小怕事;對兒子,明明已經成家立業,仍然處處照顧,明成啃老到30歲依然不自知;對弟弟,偏袒包庇,處處接濟,導致他毫無廉恥之心,一心只想佔便宜……

到了明玉他們這一代,一系列問題還是由於沒有界限造成的:

蘇大強不知滿足,要求提了一茬又一茬,三個孩子苦不堪言;蘇明哲一心愚孝,對父親的諸多無理要求一一應允,導致妻子吳非備受冷落,提出離婚……

所謂的界限感,就是要知道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行的。該點頭的時候點頭,該拒絕的時候拒絕。

愛孩子可以,但適當的時候要選擇放手,讓他學會獨立思考,不剝奪他成長的機會。監督伴侶可以,但不能一味壓制,要學會傾聽、接納、尊重對方的意見;

孝敬父母可以,但不能為了成全“孝子“的虛名打臉充胖,讓妻小為自己的面子買單;

幫襯親戚可以,但救急不救窮,他自己不努力把日子過好,誰幫都沒用。幫他是情分,不幫也是本分。

茫茫宇宙,能進一家門成為一家人肯定是有某種特殊的緣分,這種緣分不是過分索取的資本,而應該是互相珍惜的理由。

家庭裡的每個個體做好自己的事兒,少干涉別人事兒,幫別人時留點底線,求別人時留點臉面。

界限感就是一個家的牆壁,能讓家人在各自不越界的情況下相處,讓彼此感受到得體舒適的和美關係。

一個家,越過越好的

04

  • 過好自己的人生,讓幼有所長,老有所依。

《易經》裡寫:“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意思是個個家庭成員各司其職,幹好自己的事,才能家道正,萬事和。

曾經有個朋友說到她家的情況。

丈夫像個長不大的孩子,成天無所事事,只想著吃喝玩樂,她自己身體也不太好,沒有正經工作,帶著一個上初中的兒子,時常要靠自己父母接濟。

她對兒子的學習很重視,儘量送去最好的學校,可孩子叛逆不聽話,成績一塌糊塗。

一家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她不知道為什麼把一個家弄成了這樣?

原因或許是由於家人職責錯位造成的:

自己和丈夫正當壯年,卻沒有為家庭做出應有的貢獻,是罪魁禍首;父母已經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卻還要負擔兒女的生計問題,難免心有埋怨;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找不到任何一個正面的榜樣,估計連生活的樂趣都找不到,找到學習的樂趣估計也很難。

在《萬葉集》中有一首小詩:利劍常砥礪, 家風自古清; 吾人應自厲,後世永傳名。

為人父母的只要過好了自己的人生,讓孩子能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長大,讓老人能安心體面地老去。一個家就算不能大富大貴,但也能沿著一條正向的軌跡,緩緩地走下去。

家庭成員的各司其職,就像是一個家的窗戶,秉承住這一點,就會有清風和陽光進來,驅散家裡的陰霾。

一個家,越過越好的

05

家,是世界上最安逸舒適的安樂窩,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字眼。

它是我們出發的理由,在外面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很好地回家。

它也是我們歸來的方向,奔波在外,累了倦了,都能在裡面找到重新上路的勇氣。

《朱子家訓》中說:家門和順,雖饔飧不濟,亦有餘歡

一個家不求多富貴,只求能用健康打好地基,用團結做好屋頂,用界限感築成牆壁,用職責感化成窗戶,家人在這所小屋子裡,始終帶著笑生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