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到底有多強大,看看這四句話吧,自信而又霸氣十足

縱觀古代各封建王朝,有說秦朝強大者,也有說唐朝強大者,還有說清朝強大者……但唯獨漢朝的官員更加自信與強大,他們建立功業的形式,幾乎沒有哪個朝代的官員能夠做得出來,而這一切的底氣和自信則來源於國家的強大和包容。看看他們流傳至今的四句話吧,無不霸氣十足,而又令人熱血沸騰。

漢兵至,毋敢動,動,滅國矣

漢昭帝時期,西域三十六中的樓蘭國國王安歸勾結匈奴,致使略衛司馬安樂、期門郎遂成等漢朝使者遭到匈奴人殺害。

因此,北地郡人傅介子以駿馬監的身份向漢昭帝自薦為使,前往樓蘭、大宛、龜茲等國問罪。

於是,傅介子帶著漢昭帝的詔書,對樓蘭、大宛、龜茲等國進行了譴責,並乘機斬殺了遊說各國的匈奴使者。因此,各國國王均都表示服罪。

不久,傅介子完成出使任務回到京城,被漢昭帝封為中郎,昇平樂監。但是,傅介子在向各國問罪時卻發現樓蘭和龜茲兩國的國王只是口服並未心服,過後必然反覆。所以,他將情況彙報給了大將軍霍光,表示想要去刺殺這兩國的國王。

霍光思考後,認為龜茲國太遠,先拿樓蘭開刀,殺雞儆猴。

大漢到底有多強大,看看這四句話吧,自信而又霸氣十足

傅介子雕像

接著,傅介子受命再次前往樓蘭。到了樓蘭後,樓蘭國王以各種藉口避免與他相見。對此,傅介子放出話來,說自己帶著許多黃金和錦綢打算賜給各國大王,如果不盡快來取,就要去到西邊國家了。樓蘭國王聞報後,立即欣然往見漢朝使者。

傅介子取出財物給樓蘭國王看後,又邀其飲酒,等到微醉時,他藉口傳達天子密旨為由,又單獨邀請樓蘭國王進帳相議。結果,當樓蘭國王剛進帳,就被早已埋伏好的兩名士兵用刀殺死,並割下首級。

當時,傅介子霸氣地對著隨同前來的樓蘭貴族及官員們說了一句狠話:“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嚇得他們連國王的屍體都顧不上收,便紛紛逃離。

隨後,傅介子帶著樓蘭國王的首級回京,首級被懸掛於北城樓上。因功,傅介子被封為義陽侯,賜食邑七百戶,而隨同刺殺樓蘭王的兩名士兵也被封為侍郎。至此後,樓蘭數十年來都不敢再生異心。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漢宣帝時期,匈奴想要吞併烏孫國,於是烏孫國的昆彌(又稱大首領)軍須靡和下嫁的和親公主劉解憂急忙向漢朝上書求救。

朝廷接到求援信後,漢宣帝力排眾議,先派使者常惠奔赴烏孫。常惠到了烏孫後,率領烏孫國5萬大軍迎戰匈奴,並一舉攻入匈奴腹地東天山,共俘獲單于的父親、嫂嫂,匈奴的公主、王爺以及兵將等3.9萬人,因此功被封為列侯。(《漢書•宣帝紀卷八》)

同時,漢宣帝又命御史大夫田廣明為祁連將軍,率4萬騎,出西河;度遼將軍範明友3萬騎,出張掖;前將軍韓增3萬騎,出雲中;後將軍趙充國為蒲類將軍,3萬騎,出酒泉;雲中太守田順為虎牙將軍,3萬騎,出五原。

大漢到底有多強大,看看這四句話吧,自信而又霸氣十足

陳湯畫像

五路大軍,共15萬鐵騎,各出塞二千餘里,直搗匈奴腹地,直接導致匈奴內訌。於是,漢朝乘機扶立呼韓邪單于,與郅支單于形成對立的局面。

此後,漢宣帝重置西域都護府,使西域大地完全納入中華版圖,並達到漢朝疆域的巔峰。東起白令海、霍次克海、日本海、黃海,東海、琉球群島及朝鮮半島中北部,包括九州島;北至北冰洋,西至中亞,西南至高黎貢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

因此,民間流傳有漢宣帝的“定胡碑”的故事,而“定胡碑”上所寫便是漢宣帝題句:“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江河所至,皆為漢臣!”

此句應該來源於《史記·五帝本紀》中的:“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和《後漢書·南匈奴列傳》中班彪上書漢光武帝劉秀的奏章:“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元帝時期,匈奴郅支單于背信棄義,擅自殺害漢朝使者谷吉。於是,朝廷派甘延壽和陳湯出使西域。

到了烏孫國後,副使陳湯對主使甘延壽說,應當發動當地的屯田兵和烏孫的部隊,突襲匈奴郅支單于,必然能建千載功業。

對此,甘延壽並不同意,認為應先上奏朝廷。但是,陳湯認為這樣一來二去就會喪失最佳作戰良機,堅持要出兵。無奈之下,甘延壽以生病為由,避免與陳湯相見。

結果,大膽的陳湯卻假借聖旨,說動漢屯田兵和烏孫國的軍隊,並已作好出發準備。當甘延壽得知情況後,想要阻止,卻被陳湯持劍叱責,只好同意出兵。

最終,漢軍連戰連捷,一舉斬取郅支單于首級。同時,又斬殺閼氏、太子、名王及以下貴族1518人,活捉145人,授降1000多人。

戰後,甘延壽和陳湯在上奏書中寫下一句狠話:“宜縣頭稿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上面三句,都是對敵人的狠話,而“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卻是對自己一腔報國之志的狠話。

大漢到底有多強大,看看這四句話吧,自信而又霸氣十足

衛青、霍去病劇照

霍去病17歲時,率800輕騎深入匈奴腹地數百里,斬獲敵人2028人,包括相國、當戶以及單于叔父羅姑比等官員,因大功被封為冠軍侯。

事後,漢武帝為霍去病建蓋了一座豪華府邸,卻被霍去病斷然拒絕: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自古以來,誰不想成家立業,誰不想置一份光宗耀祖的家業,但霍去病卻說出了“匈奴還沒有滅亡,要家幹什麼呢?”的狠話。反過來,如果匈奴一直不滅,難道自己就一直不要家了嗎?可見,該話對自己夠狠,但也表明了他剿滅匈奴的堅定志向。

後來,因這句狠話,趙雲、王朗都成了他的忠粉。趙雲曾對劉備說:“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王朗則對曹操說過:“霍去病,中才之將,猶以匈奴未滅,不治第宅。”

令人扼腕嘆息的是,霍去病還未來得及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卻不幸英年早逝。

但是,不管是傅介子的“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還是漢宣帝的“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或是陳湯的

“宜縣頭稿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亦或是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都因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和包容的國家,這才能建下豐功偉業,並留傳下這樣自信而霸氣的四句豪言。再看看宋朝、清朝等朝代的官員,能夠書寫出這樣的事蹟,建立這樣的功業嗎?

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