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夏利積極推進資產重組:天津博郡或迎接盤俠

1999年登陸深交所的夏利,是中國最早上市的車企之一。20年後,曾經創造輝煌的一代國民轎車,即將與A股告別。

6月22日,於6月16日停牌的*ST夏利(000927.SZ)復牌漲停。股價飆漲的原因在於,6月18日,公司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重大資產重組相關議案,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將由一汽股份變為鐵物股份。

2019年,經營不善的一汽夏利做出兩項重大決定:一是通過混改,與博郡成立合資公司,利用現有的廠房、設備、部分人員和生產資質,繼續從事汽車製造和銷售業務;二是通過資產重組,將上市公司“殼”資源劃轉給中鐵物晟。

從*ST夏利6月20日晚間公佈的一系列公告來看,其正在繼續積極推進與中鐵物晟的資產重組事宜。同時,也在繼續深化公司人事改革,研究安置下崗員工的方案。

不過,一汽夏利對重組方案進行了調整。業內猜測,調整原因或與近期傳出資金鍊斷裂傳聞的博郡汽車有關。

一汽股份擬將其持有的一汽夏利43.73%的股份無償劃轉給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物股份”)。但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交易標的及資產範圍、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交易對方等均發生了變化。

此外,根據新的重組計劃,一汽夏利將資產劃轉給全資子公司夏利運營,同時,根據“人隨資產走”的原則,一汽夏利全部員工原則上根據公司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員工勞動關係轉移接續方案一併轉移至夏利運營。夏利運營100%股權及鑫安保險17.5%的股權,將直接過戶給一汽股份指定的承接方一汽資產。

對夏利而言,揮別A股之後,造車的夢想依舊還在。但合資夥伴博郡的困境,也讓天津博郡的未來生死未卜。

“夏利”走向何處?

2002年6月14日,一汽集團與天汽集團簽署重組協議,天汽集團旗下的天津夏利、華利汽車以及與豐田的合資公司,併入一汽體系。

“天一重組”之後,在時任一汽集團總經理助理兼一汽夏利總經理許憲平的帶領下,一汽夏利一年後就成功實現扭虧為盈,並在2005年成為國內第一家年銷量突破20萬輛的轎車企業。

不過,在一系列高層人事變動之後,一汽夏利開始走下坡路。由於種種原因,侷限在低端經濟型轎車領域的夏利,產品和技術逐漸落後,加之在一汽集團內部,夏利和一汽轎車本身就存在著內部競爭。夏利錯失市場良機,銷量開始逐年下跌,走向沒落。

2013年起,一汽夏利陷入連年虧損,為了保住上市公司殼資源,多次變賣資產“求生”。此前,一汽夏利曾持有一汽豐田高達30%的股權,但由於2013年、2014年和2015年虧損嚴重,一汽夏利在2016年8月決定將一汽豐田15%的股權出售給一汽股份,獲得25.61億元的資金,用於發展自主品牌。2018年3月,不堪重負的一汽夏利,又將剩餘的15%股權出售給一汽股份。自此,一汽夏利手中再無優質資產。

2017年,徐留平入主一汽,開始大力改革。其中,在自主板塊,徐留平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紅旗上。

與此同時,一汽夏利則開始一系列變賣資產、重組的動作。

2018年9月27日,一汽夏利將全資子公司天津一汽華利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造車新勢力拜騰汽車的母體公司南京知行,股權轉讓價格為1元(南京知行需向一汽夏利支付一汽華利的8億元債務及職工薪酬5462萬元)。

2019年,一汽夏利宣佈與博郡汽車成立合資公司,一汽夏利以整車相關土地、廠房、設備等資產及負債作價5.05億元出資,持股比例19.9%;博郡汽車以現金出資20.34億元,持股比例80.1%。可以說,對於合資公司,一汽夏利拿出了幾乎“全部身家”,並且只是合資公司的小股東。另一方面,一汽夏利的“殼”資源,則劃轉給中鐵物晟。

用更加通俗的話來說,博郡將接盤一汽夏利的主營業務。同時,一汽集團整體上市也掃除了同業競爭的障礙。

按照原來的計劃,一汽夏利的大部分員工也將隨資產一併轉入合資公司,夏利也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然而,年輕的博郡汽車,並不具備接盤的實力。

員工安置難

對於一汽集團和一汽夏利來說,與博郡成立合資公司之後,如何安置員工成為一大難題。

2019年底,一汽夏利召開了職工代表大會,商討員工的未來去向。簡單來說,分為內退、待崗和去往合資公司三個方向。

“50歲以上的男員工和40歲以上的女員工,大約有1000多人內退。目前留在一汽夏利的人有100多人,300多人待崗,還有800人去了合資公司。”一位熟悉一汽夏利的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一位待崗的一汽夏利員工告訴記者,目前每個月到手的工資只有980元,社保、醫保等一度被斷繳。

今年5月,一汽夏利成立了夏利運營公司,計劃將資產、負債和人員全部轉入夏利運營,併為此再次召開職工代表大會。但是夏利運營的註冊資本只有100萬元,並且也未形成妥善的員工安置方案,部分待崗員工對此表示擔憂。

一次參與職代會的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次職代會有一汽集團總部的領導參與,而員工們也表達了相關訴求。

根據*ST夏利新的公告,夏利運營的註冊資本從100萬增至5000萬,並將過戶給一汽資產。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給予了內退及待崗員工一定保障。

根據*ST夏利此前發佈的公告,有832名員工自願與一汽夏利解除勞動關係,並與天津博郡簽訂了勞務合同。

然而,這些去往合資公司的員工並沒能如期上崗。根據博郡汽車此前對外透露的信息,旗下的首款車在2019年年底投產,2020年一季度開始交付。

不過,有天津博郡的員工告訴記者,新的合資公司還未對工廠進行改造,再加上疫情的影響,新車投產的時間仍未可知。他還告訴記者,從一汽夏利來到天津博郡的員工已經數月沒能拿到工資。

事實上,博郡汽車正徘徊在生死邊緣。

“博郡汽車目前遭遇著嚴重的經濟困難,給員工、股東、供應商、地方政府以及合作伙伴帶來損失和不良影響。”6月13日,博郡汽車創始人、總經理黃希鳴發佈公開信稱,將重新定位商業模式,爭取走出困境。

6月15日,博郡汽車宣佈全員待崗,待崗期間發放生活費2480元/月。

天津博郡或迎接盤俠

資金鍊緊張,是博郡汽車陷入困境的主因。此前,博郡汽車聲稱共經歷了5輪融資,其中第5輪融資發生在2019年6月,融資金額為25億元。前4輪融資則未公佈具體的金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博郡持有97.9%股權的上海思致汽車集團技術有限公司遭到行政處罰。上海閔行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要求上海思致及時發放600多名員工的工資欠款。

博郡的資金鍊短缺直接影響到天津博郡的運營。

按照之前簽署的合作協議,博郡汽車應於合資公司成立並取得營業執照之日起三十日內,以貨幣方式向合資公司繳付首期出資10億元,在合資公司成立6個月內且合資公司取得整車生產資質後繳付第二期10.34億元人民幣。

但是,根據*ST夏利發佈的相關公告,南京博郡的10億元出資未能如期支付。截至目前,僅出資1410萬元。

*ST夏利也在答上交所的問詢函中提到,公司已經向博郡發送了2次公函和3次律師函。並且表示,如果博郡持續違約超過60日,有權與博郡終止協議。

如果博郡遲遲無法拿出資金,天津博郡合資項目最終或無法落地。對於一汽夏利的未來而言,也將產生重大的影響。不過,6月21日,有熟悉一汽夏利和天津博郡的知情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有一傢俱有地方國資背景的公司有意接盤天津博郡,此前,該公司曾經去過天津博郡考察。

“(一汽夏利)駿派D80這款車,我覺得實際上無論從內飾還是外形,已經接近主流市場的造型了,只是沒有國六的車型,就差一筆資金。有人員,工廠、設備、模具改善之後也可以繼續造車。有人投資還想幹這個的話,完全可以做起來。”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不過,近兩年,地方資本對於造車新勢力的熱情正在減退,並逐漸趨於謹慎和理智。如果有人願意接盤天津博郡,想要推出產品並被市場接納,將充滿挑戰。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