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演講裡沒有中國

兩天前,拜登在家鄉特拉華州正式接受了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提名。在現場,他發表了一段長達25分鐘的演講。

四年前的此時,特朗普也曾在俄亥俄州發表作為當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演講。

在那一段和拜登演講比起來異常“樸實”的演講詞中,特朗普強調了美國優先,宣佈了建造邊境牆,還提到了貿易摩擦。

顯然,這些關鍵詞都在之後的一兩年裡成為了現實。

如果說總統候選人在黨內初選時一般還會有所保留,只需回應黨內人士的關切,那麼到了決戰號角正式吹響的時刻,他/她在任期內究竟會關注哪些問題,會如何回應全體美國人民的期待,又有什麼樣的治國方針和政治抱負,都將從這一場提名演講開始,一步步水落石出。

因此,拜登的提名演講,是觀察這位很可能成為美國未來四年“統治者”的人究竟在想什麼的重要窗口。

我耐心的看完了整段視頻,又將其演講稿翻來覆去的讀了兩遍,第一個感覺是——作為77歲的老者,他可真不容易,以至於紐約時報要用《拜登畢其一生準備的演講(The speech Joe Biden has been preparing for his entire life)》來形容。

相比特朗普在四年前演講中“指名道姓”的各種具體舉措,拜登的演講充滿了人生哲理、溫情牌和形而上的“聖戰感”,中間有一度,我甚至以為自己是在聽馬丁路德金在演講。

而縱觀整場演講,一共出現了11次light(光明)和4次darkness(黑暗),4次protect(保護)和3次soul of this nation(國家的精神)。

還有0次Trump。

是的,拜登從頭到尾都用The current president或者this president來指代特朗普,營造出一種哈利波特里“不能提的那個人”的反派感,同時將目前美國社會的動盪和支離破碎化作反派身邊籠罩的黑暗,這樣拜登以及他背後的團隊就像是要去挑戰大魔頭的白衣騎士——這種二元對立的語境營造,可比四年前特朗普的演講要明顯得多。

接下來,我大致把拜登的演講分成三個部分做一些評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如果11月份上臺的是他,我們究竟會面對一個什麼樣的“對手”。

1

在第一部分中,拜登用一句“Give people light and they’ll find a way, give people light(給予光明,人們就能找到前進的路)”開場,並反覆堆砌像是在權力的遊戲裡才會出現的詞彙(比如the ally of the light),從而營造出一種現世的黑暗和恐懼,以及自己想要引領全體美國人民“挑戰大魔頭”的志向。

在這其中,值得玩味的只有一處——

他兩度把自己比作是近一個世紀前,面對“嚴重失業、不確定性和恐懼氛圍”的羅斯福總統。

說起羅斯福,大家自然就會想到羅斯福新政,而回顧當時那一套政策組合拳中,有幾個核心點——

“以工代賑”,大幅提高公共支出,全力搞基建和公共事業,創造就業機會;

加強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干預,直接對企業提出各種要求;

貶值美元,刺激出口。

那麼,拜登究竟只是在“帶領國家走出陰霾和危機”這個層面比照羅斯福,還是會真的模仿其政策組合呢?

從他之前的競選言論中來看,他確實希望推出一個“二戰以來最大的公共投資計劃”,用超過3.5萬億美元的龐大資金去全面更新美國的基礎設施。

不過,如果拜登真想要全方位學習羅斯福,那他未來也一定會遭遇到威力加強版的“羅斯福赤字”,這又該如何處理呢?我們繼續往下聽。

2

在演講的第二部分,除了新聞大量引用的“四個危機”之外,其實拜登也點出了他想要解決赤字的一些辦法,那就是“劫富濟貧”

在演講中他說道:

“工薪家庭越來越難以維持生計,而最富有的1%人群卻從新的稅收減免中獲利百億美元。”

“要結束現任總統針對富裕階層和大企業超過1.3萬億美元的減稅措施。”

“現任總統提議取消工資稅,但我不會允許這一社保資金的重要來源被截流。”

所以說,拜登上臺,最慌的可能不是共和黨,而是那些在疫情間穩賺不賠的大企業——譬如互聯網巨頭們,他們正是演講中提到的那些“有些甚至完全不用繳納任何稅款”的公司。

特朗普時代美股最大的利好之一,是2017年企業稅率從35%到21%的那次大幅下調,然而到了拜登時代,這一措施很可能會逆轉。事實上,拜登在此前就提出,要將這一稅率上調回28%。

你可以想象美股投資者接下來幾個月要面對的兩難抉擇——究竟是選特朗普治下的不確定性,還是選拜登治下一定會落下的那把鐮刀。

不過,也有一些行業會顯著受益於拜登的新政,比如他特別提到的清潔能源領域,以及“建造現代道路、橋樑、高速、寬帶、港口和機場”的基建領域,還有“政府會採購上百萬臺”的新能源汽車領域——聽起來,特斯拉或最贏,難怪股價一路飆漲。

哦對了,在這一部分中,有拜登唯一一次提及到中國的段落。

當他說到要在美國生產需要的醫療物資和防護設備時,表示“這樣就不會需要看中國或者其他國家的臉色來保護我們自己的民眾”。

這種表述當然不算正面,不過比起四年前特朗普提名演講中多次對中國不保護知識產權和搶奪就業機會的指責,拜登倒也算是比較溫和的了。

不過可別大意,民主黨最擅長的就是暗地裡捅刀子。

這不,作為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俠客島也曝出,美國民主黨此前修改黨章時,不但刪除了“一中原則”,還明確表示要在科技、經濟、安全等領域對華強硬,要拉攏盟友圍剿中國。

孔子曾經說過,“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對拜登這樣的民主黨人,我們還是更多“觀其行”為妙。

3

拜登在演講的最後一部分隆重介紹了自己的副總統候選人卡馬拉·哈里斯。

比起特朗普四年前對副總統人選彭斯的輕描淡寫,拜登此次可謂是“濃墨重彩”,而且意味深長的說了兩點——

“面對大銀行和槍支組織,沒有人比她更加強硬。”

“在揭發現任政府的極端主義行為、違法行為以及隱瞞真相的行為中,沒有人比她更加強硬。”

可以想象,檢察官出身的哈里斯如果真的就任副總統,會如何對待特朗普政府的“遺產”,甚至會如何秋後算賬。

所以,老特啊,你可真的是要拼老命連任才行。

除此之外,在一大堆的抒情詞彙中,還有一點醒目的就是拜登對國際關係的表述——

“I will be a president who will stand with our allies and friends, and making clear to our adversaries, the day of cozying up to dictators is over(我會是一位堅定地和盟國朋友站在一起的總統,同時會向我們的對手錶態,與獨裁者共舞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這句話“一語雙關”,一方面表現出拜登不會像特朗普一樣到處樹敵,而是要修復美國和盟友的關係——這其中當然包括了歐洲、加拿大、日本等;另一方面則更加明確的把對手對立起來,並進行全方位的打擊,中國顯然在此之列。

是的,直到拜登上臺之後,“全球化”才會正式走向“集團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和以中國為核心的新亞洲貿易集團。

這幾年的混亂,不過是序章而已。

4

聽完整個演講,如果說拜登此次的目的是要和特朗普的風格形成鮮明反差,那麼它做到了。

雖然演講沒有特朗普四年前的細節和氣勢,也沒有那種捨我其誰的霸氣,但它剋制、冷靜、娓娓道來。

而這些要素,可能恰逢其時。

因為相比期待一個“劃時代的改革者”來重塑社會秩序的四年前,現在的美國人民更需要一個“冷靜的領導者”來幫助他們應對這場前所未有的疫情和危機。

從這一點上來說,拜登試圖去勾起大家對羅斯福的回憶,是明智的一招。

而對於中國而言,儘管在拜登的演講中只出現了一次,儘管看起來拜登會更加聚焦於國內事務,但這絲毫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幻想中美關係未來能真的和好如初。

拜登的確曾經斥責特朗普在對中國的貿易戰中表現魯莽,甚至放話說上臺後會取消對華關稅。但這些並不是真的對華友好,而只是為了表達:

"We're going after China in the wrong way."

那他認為正確的way是什麼?

或許半年後我們就會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