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賣一個“大寶貝”給中國,烏克蘭“立場”動搖,美國態度成謎


我們都知道中國能成為強國,都是通過人民的不斷努力,我國的人才一直被各國詬病,雖然底蘊深厚,但是起步太晚。二戰後大多數擁有技術的科學家都被美國網羅一空,也讓美國的學術氛圍在世界上都是最好的,我國為了培養人才不斷地送國人前往當地,一部分學成歸來,一部分留在美國,就這樣我們冒著資助敵人的風險不斷地強大自身。

又賣一個“大寶貝”給中國,烏克蘭“立場”動搖,美國態度成謎


畢竟是科技發展太晚,早期的一些技術都來自俄羅斯、烏克蘭。其中俄羅斯作為“老大哥”沒少庇護中國,我們之前的關係是亦師亦友亦敵,需要對方的同時還在防備著。而中國也不可能一棵樹上吊死,就發展了第二個裝備來源國烏克蘭。早期烏克蘭和我國的關係很好,我們既可以得到技術,也有個軍備的穩定來源。同理,烏克蘭的武器在西方是沒有競爭優勢的,他們吃的是蘇聯留下的老本,而且一直無法“推陳出新”,只能依賴中方,通過我們籌集軍費。

又賣一個“大寶貝”給中國,烏克蘭“立場”動搖,美國態度成謎


但是美國的合縱連橫也讓中烏“反目成仇”,烏克蘭到底算是歐洲國家之一,一直都想加入歐盟,歐洲經濟共同體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合作利益體,只要加入,不僅軍事技術有一部分可以共享,甚至經濟上有著美國的資源傾斜,烏克蘭眼熱同時又無可奈何,好在中方發展速度過快,引起了美國的注意,他們想盡一切辦法想要削弱我們,最先策反的就是烏克蘭。

又賣一個“大寶貝”給中國,烏克蘭“立場”動搖,美國態度成謎


只要烏克蘭拒絕和我國的合作,那麼美國是可以答應他加入歐盟的,經過再三的利益考慮,在上任總統波羅申科時期,烏克蘭走向了中國的對立面。而美國信守承諾了嗎,實際上烏克蘭至今也沒有獲得真正的利益,雖然歐盟放開了武器上的權限,但是沒有經濟的支持,根本買不起心儀的軍備,這也是至今他們決策錯誤的下場。而今天烏克蘭在澤連斯基的統治下,逐漸恢復了和中方的建交,再次送來新的寶貝。

又賣一個“大寶貝”給中國,烏克蘭“立場”動搖,美國態度成謎


烏克蘭前段時間出售的這個寶貝,是全球最大的運輸機,只此一家別無分號,起飛重量可達600噸,每小時850公里的時速,有了這個裝備,各國也在猜測,中國什麼時候能夠逆向推導出其中的技術。為何各國嚴防死守呢,無非是我國研發山寨的技術能力太強大,只要有裝備有資源,那麼技術就不成問題。現在沒看“老大哥”俄羅斯都在防著一手嗎,怕了怕了。

又賣一個“大寶貝”給中國,烏克蘭“立場”動搖,美國態度成謎


為何同樣是賣,烏克蘭不賣給美國呢,其實在蘇聯解體後,美國三番四次的欺騙他們,不只是前一次欺騙加入歐盟,其次在早期,美國也曾承諾,只要烏克蘭銷燬核武器,他們就會有賠償,而當時烏克蘭傻傻的把最終武器銷燬後,美國翻臉了,可見他們信譽並不好。這次也是怕美國拿到技術後不願意給出他們想要的利益,所以只能送給中方了。至於美國態度呢,以往早就跳出來指手畫腳了,這次可能也略感尷尬,至今也沒有發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