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聯商會 鄉賢回鄉來!南平政和“迴歸經濟”做得有聲有色

持續營造良好環境,創新機制,政和“迴歸經濟”做得有聲有色

機關聯商會 鄉賢回鄉來

  臺海網7月28日訊 據 日報報道   今年初以來,雖受疫情影響, 市政和縣的“迴歸經濟”卻做得有聲有色:截至目前,已引進23個項目,總投資18億元,涵蓋製造、旅遊、農業、服務等行業。其中,10個項目已投產,5個項目在建,8個項目在對接落地。

  “這得益於政和持續營造良好環境,築巢引鳳,深化‘機關聯商會,黨建促迴歸’活動。”縣委書記黃愛華說。

  目前,政和約有8萬人在外打拼,經商辦企,足跡遍佈全國,佔縣總人口的1/3。

  為吸引鄉賢回鄉發展,政和成立“迴歸經濟”領導小組,設立“迴歸辦”,推動12個機關黨組織與12個駐外黨組織結對共建,8個鄉鎮黨委、行業協會黨組織分別與8個異地商會結對。

  從縣直有關部門、鄉鎮(街道)選派在職幹部作為“迴歸專員”,與原單位脫鉤,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省內4個區域,聯繫服務異地商會,摸底調查,建立駐外人才信息庫、鄉賢數據庫,全方位掌握在外鄉賢情況,並開展招商工作;設立“迴歸聯絡服務站”,委託商會會長或會員作為“迴歸站長”,配合“迴歸專員”做好本區域迴歸工作;從8個縣直單位各選定1名分管領導、10個鄉鎮(街道)各選定1名科級幹部作為“迴歸聯絡員”,對接協助“迴歸專員”“迴歸站長”,做好跟蹤服務。

  同時,出臺涵蓋緩解企業還款壓力等5個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勵鄉賢返鄉創辦專業合作社。截至去年底,全縣鄉賢返鄉創辦合作社9個,提供就業崗位170個;出臺《加快電商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建設電商孵化園、阿里巴巴村淘等項目,創建“政和我意”縣域公共品牌,初步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當地特色產業的零售模式,吸引180多家電商企業迴歸。

  肖慶東長期在廣東、河北、浙江等地經營鋼化玻璃鍋蓋企業,與雙立人、蘇泊爾、愛仕達、美的等品牌合作,產品銷往世界各地。去年,在一次政和廣東招商會上,瞭解到家鄉的招商、服務政策後,已基本敲定在浙江金華建廠的他,毅然回鄉創辦福建蕭師傅廚業有限公司。讓他驚喜的是,從簽約到投產,只花3個月。投產至今4個多月,產量以月均20%~30%速度遞增,銷售總額已突破800萬元。待二三期全投產後,公司將年產6000萬片鍋蓋,產值2億元。

  “我們始終秉承‘企業建到哪裡,服務就跟到哪裡’,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並審聯批制度,開設迴歸企業綠色通道,為企業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務。”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魏重勝說,“一切都是為了讓企業進得來、待得住、辦得好。”

(福建日報記者 朱海華 通訊員 曾大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