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誅仙1》緣何沒有成為票房爆款?

觀點:《誅仙1》緣何沒有成為票房爆款?

好些日子沒有寫東西了,不是因為懶,也不是因為沒有什麼可寫的,而是前些日子我不小心摔了一跤,結果摔成了腦震盪,甚至有一些短暫性失憶,醫生讓臥床休息兩週,直到今天才感覺恢復得差不多了,於是,趕緊抽時間趕寫稿子。

最近一段時間,內地電影市場並不好過,雖然說中秋檔票房創了新高,遠超去年同檔期票房紀錄,但是,依舊屬於小檔期,所以,經過了三天的票房小高潮之後,近一週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票房表現基本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甚至可以說,很多電影的票房表現異常慘淡。

截止到發稿時,前期的票房種子選手《誅仙1》累計綜合票房約3.67億,如此票房成績,對於這麼一大IP+流量雙保險的電影而言,其實並不值得驕傲。有評論說流量回暖,幾個億的票房就流量回暖了,對此實屬不敢苟同,這是相對於《上海堡壘》的慘敗而言?《上海堡壘》也是大IP+流量的模式,只是票房和口碑撲得比較狠,所以才印證了馮小剛導演所說的“IP是個P”的說法;雖說《誅仙1》的票房還說得過去,但並沒有成為票房爆款,也沒有出圈,依舊是粉絲口中的好電影,而對於觀眾來說,該片的口碑依舊中規中矩。

觀點:《誅仙1》緣何沒有成為票房爆款?

說中規中矩都是客套話,其實真實意思就是爛,演員戲演得爛,導演拍得爛;明明有些演員有些流量,非要烘托演技強調演技,也挺討厭的;主要是這段時間實在沒啥可圈可點的電影,正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僅此而已。

至於《誅仙1》緣何沒有成為票房爆款?我認為大概有這麼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誅仙1》的出爐依舊延續了大IP+流量的模式,這種模式從來就沒有在電影市場成為大爆款的先例,即便是以前的《盜墓筆記》,也僅僅是勉強收了10億,從投入產出比上來說,只能是勉強保本或者小賺,而更多電影則像《上海堡壘》這樣票房和口碑雙撲,賠得一塌糊塗;所以,《誅仙1》三億多的票房並不意味著流量的回暖,流量不出圈,回暖都是扯淡。

其次,電影的口碑很差,從各大主流平臺的評分上不難看出。該片在豆瓣上的評分只有5.3,在貓眼上的評分則只有7.6,這是買票觀眾的真實評分,屬於爛片評分級別。觀眾的認可度低,繼而導致該片的上座率走低,所以,還是難出圈,只有一些演員的粉絲為電影搖旗吶喊,但意義不大。

第三,該片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值得關注。那就是,推出這樣一部大IP+流量的電影完全是出品方為了實現業績對賭的需要,也就是說,為了完成業績對賭,片方不得不在規定時間內推出相應數量的作品,以期完成所承諾的業績。所以,在資本的助推下,有些電影就是趕出來的。《誅仙1》就是如此。

《誅仙1》於去年10月17日開機,今年9月13日就快速上映了,從開機到上映用時不到11個月;作為一部以特效見長的奇幻IP大片,這個製作週期實在短得可以,不得不說神速。如此趕工的奇幻大片,如何保障製作水準?

觀點:《誅仙1》緣何沒有成為票房爆款?

其實,IP從來就不是電影的核心資源,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電影最核心的還是內容,內容,內容,或者說是故事,故事,故事!用心講好故事才是唯一。

記得,馮小剛導演說“IP是個P”,其實只說對了一半,一個好的IP把它做好了IP的意義就有價值,如果沒有做好,那就真真是個P。之所以很多IP失利,和熱錢的湧入,行情的虛高,影視製作方的浮躁等等,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任何一個IP都是產品意識,但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需要的是原創意識,只有將原創意識與產品意識進行有效互聯才能實現IP的有效互通。

IP不應是爛片的替罪羊,也不是爛片的代名詞。對於市場而言,必須讓熱衷於搞形式主義的IP電影死一批,讓過度迷信IP卻又好好做內容的IP電影人死一批,這個市場才能真正健康起來。所謂優勝劣汰,是為必然。

我們的影視公司或資本方,在原創內容方面下得功夫遠低於對於拿來主義的興趣,看到別人的好,花多少錢都願意,同樣是花錢,自己拿錢搞原創,一方面不情不願,另一方面就是缺乏判斷力。

曾經有很多項目在內業都不被看好,結果口碑票房比翼齊飛,還有很多被看好的項目,結果一個賠得比一個慘。原因很簡單,就是出錢的人未必懂項目,判斷項目的人未必真正懂項目懂市場,反正是拿一分錢幹一份差事兒而已。我曾經在以前的文章中指出:很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劇本、選題審閱團隊,幾千萬上億的投資靠一個月拿幾千塊錢幾萬塊錢的團隊成員來確定項目好不好,能不能做,美其名曰:專業團隊專業人員專業研判。如果電影項目能靠數據和小團隊來判斷預期和走勢,無疑就是盲人摸象。

不重視原創內容對於中國的影視公司而言是危險的。當然,有的影視公司除了有錢還是有錢,有的搞原創內容的公司則未必有錢,但,影視公司和所有的平臺一樣,光有平臺沒有意義,任何時候都是內容為王。電影更是如此。好的內容衍生出好的口碑,好的口碑助推高票房,如此下去,良心循環,是電影人之幸,也是市場之幸。所以,我們期待著我們的行業更加重視原創內容,特別是不缺錢的出品方和製作方,少搞一些行活兒,多出一些精品。

作者:鴻水 (媒體人、電影人)

原創首發,嚴禁任何形式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