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奔‖《周禮》反映了從商朝到西周神權和君權的此消彼長

原創文/董元奔(江蘇宿遷)


董元奔‖《周禮》反映了從商朝到西周神權和君權的此消彼長

《周禮》記載了西周初年周公旦所制定的職官制度,這種制度以宗法制為基礎,以強化社會等級制度為目的,建立起以周王為金字塔頂的包括內服和外服的權力體系,也簡要介紹了這一體系內任何職官的行為規範。

《周禮》原名《周官》,《周官》是在兩漢之際被改稱為《周禮》的,《周官》改名的出發點大概是通過強化各級職官的行為規範,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官僚體系的威權性,這是西漢中後期以來“獨尊儒術”思想的反映,其實儒家思想的本質恰恰是強化君權。

周公旦有三大歷史貢獻,一是協助周武王滅商,二是指揮東征以固周,三是制定周禮以治周。周公旦的這三個貢獻說到底都是強化君權,只不過前兩大貢獻是武功,後一大貢獻是文治而已。說到君權,我們不能迴避神權,我們這裡就從《周禮》出發,談談西周君權是如何通過壓抑神權而得到強化的。

董元奔‖《周禮》反映了從商朝到西周神權和君權的此消彼長

一、商朝前期:神權決定君權

說到神權就得說宗教,因為神權是通過宗教對人發生效力的。在夏朝的宗教中,神權是無限廣大和無處不在的,天上的日月星辰像一個個大神注視著人間,地上的山川草木都有相應的大神在冥冥之中注視著人間,這些神被後人稱為自然神,自然神很多,但是卻沒有一個“共主”。人的生死、婚姻、生育、出行,乃至春播秋收雖然是人的事,但是“人在做,天在看”,做不好就會受到自然神的處罰,不過儘管如此,自然神從來都不對人直接指點,它們只負責對做得不好的人進行處罰,從而間接的讓人們知道什麼是違背神權的。固然夏朝人也崇拜祖先,相信祖先也在冥冥中保佑著後人,但是祖先尚未跟自然神平起平坐,祖先至多是秉承了自然神的意志保佑其後代罷了。

商朝前期,神權系統開始出現“帝”這個概念。東漢鄭玄認為商朝人的“帝”意思是“生育萬物者”,是天的別名,是基於天生育萬物這個功能上的別名。在商朝前期的社會思想中,夏朝的林林總總的自然神被“帝”統攬起來,每個自然神都對“帝”負責。不僅如此,“帝”還一改過去自然神只是注視人間的“無為而治”的做法,開始直接插手人間的各種事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人間的君主收為“天子”,封為王,王代表“帝”統治萬民,“君權神授”就這樣成為商朝前期最重要的社會思想。在商朝前期的文化中,君主(王)是“天子”,從天上到人間,只有他的父親“帝”的權力大過他,其他自然神的權力是低於他的,所以商王會親自祭天,卻不會親自祭祀那些數不清的各路自然神。

商朝前期的祖先崇拜也產生了變化。商王獲得了統治人間的特權,商王一方面認為這是拜父親“帝”所賜,另一方面又認為這是自己祖先的功德所賜,所以商王在親自祭祀天帝的同時,也會親自祭祀自己的祖先,久而久之,其祖先也就天神化了,其祖先神的地位是超越天帝之外的自然神的。對祖先神的無尚崇拜,反映了商朝前期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制思想開始產生,只不過其祖先是通過向天帝所掌握的神權靠攏才產生“效力”的,總之,神權在商朝前期是超越君權的。

董元奔‖《周禮》反映了從商朝到西周神權和君權的此消彼長

二、商朝後期:君權藐視神權

在商朝前期,神權籠罩一切,商王、貴族以及國家的任何活動都要先以占卜的方式向天帝請示,卦象呈吉方可成行,否則是不可輕舉妄動的。今天的我們都知道,通過算卦來決定自己的行為是虛妄的,其實虔誠信仰天帝的商王后來也發現,許多卦象所昭示的吉凶跟事實並不都是一致的,神權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動搖。這可以從三個方面看出來。

首先,祖先神開始取代天帝直接跟君主“對話”。商朝前期的君主親自參加祭祀的對象除了天帝就是自己祖先神,二者雖然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君主關於施政方面的事只會對天帝訴說,請求天帝寬恕自己行政過程中的過失,而對於祖先神,君主只是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到了後期,商朝君主雖然仍然是天帝、祖先神一起祭祀,但是他關於施政方面的得失不再跟天帝訴說,而是跟祖先神訴說,祖先神接受了君主的訴說之後,就會回到天上向天帝轉達,而後再反饋給君主。可見,商朝後期的君主一方面恢復了天帝自然神的面目,不再接受天帝直接過問人間的事;另一方面有限恢復了祖先神的世俗性,希望祖先神取代天帝直接協助自己管理人間。這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宗法制思想的初步發展。

其次,商朝前期君主尊崇天帝權威,以“天子”之身自稱為王,但是到了後期,商朝君主不再自稱王了,而是自稱帝。君主尊原來的帝為天帝,自己是人間的帝。由於祖先神取代天帝直接保佑人間已經很久了,商朝君主不擔心自己稱帝會受到天帝的懲罰,因為祖先神總是溫情脈脈的眷顧著自己。稱帝客觀上貶抑了神權,有利於世俗的宗法制思想的繼續發展。

再次,商朝末期,君主相信世俗力量,蔑視天帝權威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商朝後期,天下開始紛亂,到帝辛(紂)即位後,許多諸侯發動叛亂。帝辛並不祈禱天帝的幫助,他以自己人間帝的威風,積極組織軍隊對叛亂進行鎮壓。帝辛的軍事行動確實也起到了效果,東夷諸部叛亂被鎮壓,帝國的疆域還趁勢擴張到長江流域,帝辛前期的統治甚至被後來的史學界一度稱為“帝辛中興”。世俗的勝利衝昏了帝辛的頭腦,他在後期開始寵幸妲己,貪圖物質和肉慾享受,後來周武王以帝辛違背天意為由滅了商朝。

商朝後期提高祖先神的地位、自稱帝、相信世俗力量都顯示出君權對神權的勝利,顯示出宗法制社會的快速形成。

董元奔‖《周禮》反映了從商朝到西周神權和君權的此消彼長

三、西周初期:君權禮送神權

西周滅商之後,恢復了帝辛的商王稱號,“帝”的稱號被還給天帝,周朝的君主重新稱王。天帝重新成為唯一的帝了,但是此一時彼一時,西周時期天帝獲得唯一性和排他性其實是周王的功勞,天帝等於是周王封的,周王自然需要天帝回報自己,結果就是周王把天帝送進虛無縹緲的天宮裡去,周王撇開天帝,甩開膀子在人間統治萬民。

周禮宣揚忠孝觀,也就是後來孔子回顧西周禮制時所強調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上下尊卑關係。“君君臣臣”說的是忠,“父父子子”說的是孝。一方面,當忠孝存在牴觸時,周禮規定忠大於孝,也就是天下利益大於家族利益,所以周公旦為了維護初建時的西周統治根基,堅決剷除了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集團;另一方面,西周的君和臣的政治地位都是建立在各自的宗法制基礎之上的,具有嫡傳性,就是說,忠的基礎其實又是孝。周禮就是這樣在忠和孝動態的的辯證關係中規範著體系內職官和全社會成員的行為規範的。

重要的是,周禮下的君臣、父子都是生活在現實社會上的人,都不是神,固然周禮也宣揚“君權神授”,但是它更強調天子“敬德保民”,就是說,天子接過神授予的統治權之後,就不再顧及神了,而著眼於修養自己的品德,讓自己的施政福澤天下蒼生。放到當代政治制度上看,西周君主和神的關係,有點像日本首相和天皇的關係,英國首相和女王的關係,總之,周禮規定的君權是碾壓神權的,以至於後來孔子對神都有過“信則有不信則無”的“敬而遠之”的態度。這反映了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制的成熟。

君權成功的排擠了神權,使得商朝後期和西周的君主能夠迅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職官體系。商朝後期和西周的職官體系都包括兩套,一是內服,一是外服。內服就是君主領導下的商朝的尹、相、保、阿衡、冢宰、卿士,西周的太師、太傅、太保。外服就是君主領導下的京畿、諸侯、藩屬國。

董元奔‖《周禮》反映了從商朝到西周神權和君權的此消彼長

回到文首所說的《周官》。這部書的初稿寫於何時已經不可考,西漢末期學者劉歆在整理朝廷所藏的圖書時,在漢武帝時期封存的圖書中發現了《周官》,遂對其進行校勘、整理和編輯,此後書便以《周禮》為書名成為東漢儒生的必修書。《周官》說到底反映的是西周時期的官制,改名《周禮》後期側重點則放在遵守禮法方面。劉歆到底對《周官》作了哪些改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周禮》中的禮教規定並不佔主體,“三禮”中的另外兩部書《禮記》、《儀禮》主要是說禮教的諸般規定的。《周禮》全面反映了神權衰落,君權至上的西周初期的宗法制決定下的職官制度和職官體系,當然,這是商朝前期以來數百年間君權與神權鬥爭的產物。


董元奔‖《周禮》反映了從商朝到西周神權和君權的此消彼長

【作者簡介】董元奔,1971年生於江蘇宿遷,興趣廣泛,系傳統文化學者,網絡知名作家。早年在教育主管機關做文字工作,世紀初轉投自學考試輔導事業,系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專業江蘇省知名輔導工作者,事蹟多年載入《江蘇教育年鑑》。2016年始結廬鬧市,專事寫作,學業主攻唐宋文學,涉獵文史哲各領域,主要寫作論文、隨筆、詩詞等。世紀初曾有論文獲人民日報出版社專題徵文一等獎。近年來曾獲今日頭條“深度優質長文精選頻道創作者”、“青雲實力派創作者”等稱號,系今日頭條特邀文史類參賽文章評委。

【說明】

1、正文插圖來自頭條免費圖庫。

2、本論文原創作品,轉發、引用請事先告知今日頭條或作者,侵權必究。

3、編輯:董堯、霜嬋、豐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