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吼叫,觉知自己,才能不吼不叫教孩子

叮当妈妈陪你自我成长,科学育儿。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会无奈地发现自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冲孩子们大吼大叫。或许我们的父母就曾经这样的对待我们,我们也想要平静的与孩子进行沟通,却总是逃不出这个亲子沟通的怪圈。或许是因为生活的压力太大,生活的节奏太快,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忍不住冲孩子大吼大叫。作为父母的我们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而完美的父母也并不存在,我们都怀抱最良好的意愿,但我们也都所知有限。

大部分父母都会朝孩子嚷嚷,对孩子发脾气往往是因为某些事情超出了我们所能承受的底线,当我们累了孩子也累了的时候,就会有这种感觉。父母们也一次又一次的在内心深处问自己,我如何才能够不再对孩子又吼又叫?不管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起码当我们意识到这种吼叫对自己和家人并无益处时,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在为减少吼叫做努力了。重新开始与孩子进行平和的沟通,任何时候开始永远都不晚。

了解吼叫,觉知自己,才能不吼不叫教孩子

想要改变就已经是你送给自己和家人的礼物了。很多父母都说他们渴望改变,是因为最终意识到自己不够有耐心,缺乏同情,大吼大叫的行为也为孩子树立了坏榜样,甚至还发现长远来看吼叫对于减少孩子的不恰当行为并没有什么效果。

想要不吼不叫的教育好孩子,首先我们得要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在对孩子进行吼叫。当我们开始嚷嚷的时候,不管声音的大小,如果我们保持对当下的觉知,就会发现自己此时充满怒气和挫败感,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控制。吼叫往往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只是通过威胁或者恐吓阻止某些行为,只是表达了父母自己的负面情绪。

了解吼叫,觉知自己,才能不吼不叫教孩子

第二,我们还要了解吼叫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儿童心理学家都认同吼叫会影响到孩子对自我、对世界的感受,以及他们与父母及其他人的关系。如果没有控制住自己的吼叫之后,我们也要去反思自己的用词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很多父母都爱吼爱,在某些程度上,吼叫已经成为“新的体罚”。在忍不住吼叫之后,我们还要观察孩子的表现。

了解吼叫,觉知自己,才能不吼不叫教孩子

第三,接纳自己的情绪和不完美。当我们在观察和觉知当下的同时,我们就开始真正的熟悉自己,也更加能够接纳自己,对孩子的善意也会随之增长。当我们明白自己的情绪发作,会在孩子身上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这会成为我们减少吼叫的动力。因此最关键的是我们要诚实面对自己,不自责,不羞愧。当我们开始因为暴躁而内疚或羞愧时,可以尝试给自己一些不同的评价,以改变自己的负面想法。比如,孩子年幼时,我们常常会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办而自责,有时还会觉得自己是个糟糕的家长,在这样的心态上就很容易责备身边的人,尤其是孩子。与其自责和羞愧,不如想些实际的办法来改变。

改变需要得到支持,可能会犯错,需要耐心,需要练习,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努力。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持对自我、对当下、对吼叫的觉知,努力做一个“还不错”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