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願景在哪裡,經濟的新引擎就在哪裡

特殊的背景,讓2020年承載了國民更多特殊的願景。


新的科技手段,強化了人們的信息交互;而在疫情之後,民眾藉助微信、微博等平臺熱議民生話題,包括社會保障、環境美化、醫療衛生等等。


經濟,是重中之重;一系列的產融圖譜,關係國計民生。


其中,最後市場關注的,無疑是新基建。今年強調,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的“兩新一重”建設,主要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如何基於“新基建”啟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又如何領會“新引擎”帶給國民生活的變化?


這注定,是一個美妙的故事。


一個美麗校園背後的新基建願景


產業機遇應運而生。


這個“運”,與數字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


今年,12位來自互聯網、科技企業管理層的委員、代表中,有8位聚焦新基建。馬化騰、張近東這兩位互聯網行業大佬就數字經濟的發展提出了新的建議,為數字產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新基建”,並不只是物聯網、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一些列技術名字堆砌的技術產品,也不僅關係到通信、電力、交通等大型技術設施建設產業,而是與民眾的生活願景休慼相關。


新基建,如何撬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從需求端切入,或許能呈現出更具象的產業生態。


5月初,在西南某高校,就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學生返校後突然發現,不需要充值卡,也不用排隊,用手機登錄APP就可以在線預約洗澡、洗衣、空調等各種生活服務,線上就能付費,超簡單。不僅如此,洗浴設備也面貌一新,水溫更舒適了,水量也更充足了。


這一變化與一個叫做“智慧笑聯”的生活服務平臺APP有關。


生活的願景在哪裡,經濟的新引擎就在哪裡

生活的願景在哪裡,經濟的新引擎就在哪裡

基於這一平臺,智能洗衣、智能吹風、智能空調、健康飲水、智能洗浴等需求,可以一鍵解決;C端用戶,亦可擺脫充值卡遺失的煩惱,消費透明且隨時掌握動態。


智慧校園生活,正是“新基建”給校園生活帶來的變化。


如果拆解其背後的技術邏輯,不乏對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AI)等諸多科技手段的運用;正在規劃的智能門禁、智慧圖書館等還將帶來更大的應用空間。


數字化帶來了什麼,在這個具象的故事中一覽無遺。從今年兩會上出現的數字來看,2018年上半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為16萬億元,佔GDP比重達到38.2%。預計到2030年,數字經濟佔GDP比重將超過50%。


也正是因此,數字經濟話題倍受大家關注,新基建將是數字經濟發展重要的護航者。


目前智慧笑聯已走進全國130多所高校,服務80多萬師生。


願景在哪裡,產業投行就在哪裡


如果說有什麼秘密,把智慧笑聯帶進高校的,正是產業投行。


海爾金控利用產業投行的“鏈接”優勢,以資金切入。從產業路徑來看,海爾金控依託特別的平臺優勢,基於定製化的金融解決方案,把設備商、運營商、高校管理部門整合到了一起,完成了這一項校園新基建的搭建。


無獨有偶,今年最受關注的另一個重要課題,“扶貧”,亦有產業投行的身影。


不能把扶貧搞成“點綴”和“擺設”,是癥結點。


在四川,有一個典型的故事。


在四川某市鄉道提升改造項目對外公開招標的背景下,一家公司經過層層角逐最終中標。按照招標要求,項目涉及十餘條鄉道,是當地鄉村振興的交通扶貧重點項目。


但是面對疫情的影響,遲遲不能復工給企業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在傳統的金融鏈條中,機構風控機制並不允許大量資金介入這一類項目,即使介入也只能以債權方式,項目週期長,鏈條複雜。


最終,海爾金控旗下金融保理公司與這家企業共同成立了項目公司,一方面,以股權進入項目公司,參與項目經營,實時掌握項目信息;另一方面,通過債權融資,解決項目建設期的資金流動壓力。


這一項目,最終為扶貧項目撐腰,打通了扶貧攻堅項目的資金鍊條,也滿足了貧困地區民眾最基礎的生活願景。


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銀行、工商銀行、阿里巴巴、騰訊、中鐵建等一系列產融龍頭,都在兩會期間積極推進扶貧項目,依託不同的資源稟賦為扶貧項目“撐腰”。


產業投行模式的獨到之處,在於依託“債+股”切入,搭建項目匹配的產業生態,迅速解決企業項目多、融資重、流程長的痛點,也讓創業團隊從單純的資金提供者轉變成賦能用戶、與用戶共同成長的合夥人。“開放”的模式,更是吸引更多的“撐腰”者參與進來,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元支持。


“產銷雙增,抗疫扶貧”,才是一個經濟運營實體交出的最好答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產業投行作為一種金融實踐模式,為打通產業扶貧“最後一公里”找到了新路徑。


誰會是新引擎的護航者


數字經濟將成為全球經濟與國家競爭力分水嶺。數字化不只是關乎經濟,關乎民生,也同樣關乎國家戰略。“新基建”的建設,正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為什麼說模式很重要。


競爭,不僅僅是“現金端”的角力,而是關乎到政府、企業,乃至全民參與的方方面面。


被稱為“中國人工智能四小龍”的人工智能頭部項目-雲從科技,就發生了非常典型的故事。


在這個項目中,海爾金控較早地發現了雲從科技的價值。


在投資的同時,海爾金控為其鏈接海爾集團生態圈資源拓寬上下游應用場景;以雲從科技為堡壘項目,佈局產業鏈上下游生態體系,還將技術應用場景拓展到金融、司法等應用場景。

生活的願景在哪裡,經濟的新引擎就在哪裡


這種模式的核心在於“以基金為中心構建產業生態共創”。


截至目前,雲從科技估值已超百億人民幣,成為國內的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企業;而另一方面,“以基金為中心構建產業生態共創”也在投資的其他優質項目上進行復制和落地。


而在“軟件支持”上,海爾“人單合一”管理模式,激發了雲從科技員工的工作熱情與積極性,以為用戶創造最大價值為目標,每個人都成為項目的主人,與公司共成長、共獲利,極大地提升了公司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資源支持”、“模式支持”和“資金支持”一個都不能少。


中國經濟蓄勢待發,新動能的圖譜已經勾勒清晰。通過這種模式,無論是終端用戶,還是項目的投融雙方基層員工,都有效享受到了企業成長帶來的好處,這與民眾的“願景”實現休慼相關。


5月,多個地方政府發佈數字化轉型路線圖,包括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以及特高壓、城際高鐵、城市地鐵系統、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等新型製造業和產業集群。


按照海爾的規劃,要結合“新基建”建設,將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創新技術結合起來,提升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平臺能力和科技能力;以信息網絡為基礎,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方向明確,勞動密集型製造業,要更多的轉向數字經濟、服務業和高附加值製造業。


創新的金融服務,要讓企業嚐到甜頭;蒸蒸日上的企業,要讓老百姓嚐到甜頭!


在未來的故事裡,我們也願意看到,產業投行能夠帶來更多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